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217583
 聊天看不到 可留言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缺少的另一半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人生意義的追尋
作者: 聊天看不到 可留言 日期: 2012.01.08  天氣:  心情:
講題:人生意義的追尋尉遲淦哲學博士
講者:尉遲淦(輔仁大學哲學博士、輔英科技大學人文教育中心副教授、中華生
死學會秘書長)

講綱:
一、 前言
1、 人是否需要追尋人生的意義?
2、 人是否會甘心於沒有意義的一生?
3、 人如果不想過沒有意義的一生,那麼人該怎麼辦?

二、 一般追尋人生意義的方式
1、 把人生意義當成一般的意義來追求:破碎的人生
2、 把人生意義當成外在的目標來追求:夢幻的人生
3、 把人生意義當成可以交易的對象:速食的人生
4、 把人生意義當成有高下之別的價值取捨:高檔位的人生

三、 上述追尋人生意義的方式所產生的問題
1、 人生意義不是一般的意義,無法予以任意的切割
2、 人生意義不是外在的目標,無法予以客觀的追求
3、 人生意義不是交易的對象,無法求助他人予以完成
4、 人生意義不是高下價值的取捨,無法從價值的高低決定意義的完成程度

四、 我們可以怎麼追求人生的意義
1、 人生意義是整體的,它可以不斷成長(Becoming a person)
2、 人生意義是主體的,它必須從個人內在加以完成
3、 人生意義是個人的,它只有自己完成才算真的完成,無法假手於他人
4、 人生意義是平實的,無論價值高低,它只有在充盡實現時才能圓滿

五、 結語

1、 追尋人生意義的目的不在於從人生以外尋求填充自己人生的意義,而是
在自己的人生中抉發自己的意義。

2、 在抉發的過程中千萬不要以社會價值的高低決定自己一生的意義,而要
以自己的生命是否可以安住於這樣的意義當中作為抉發的標準

人生意義的追尋
尉遲淦
輔英科技大學人文教育中心副教授

人生到底有沒有意義,一直是人們終其一生要問的問題。人們之所以要問這樣的問題,並非人們對於這個問題心存偏見,而是人們實在不清楚所謂的意義為何。在意義不清楚的情況下,人們實在無法正確判斷所過的一生究竟是有意義還是無意義?因此,人生到底有沒有意義的問題就變成人生的意義究竟為何的問題。如果人們能夠清楚人生的意義究竟為何,自然人們就可以判斷自己這一生究竟過得有沒有意義,所完成的意義為何。所以,對人們而言,與其客觀去問人生有沒有意義,不如主體地去問自己究竟所要的意義為何。

既然人生意義的追尋不是一個客觀的問題,而是主體的問題,那麼人們所追尋的意義自然不是與人們生命無關的意義。如果人們追尋的是與生命無關的意義,那麼即使人們真的追尋到這樣的意義也無法滿足人們生命的要求,自然會認為這樣的追尋是無意義的。因此,人們在追尋自己人生的意義時,首先要自覺到的是這樣的意義一定是要與自己生命有關的意義。否則,人們即使追求到的意義再怎麼崇高偉大,這樣的意義在個人的生命中還是沒有意義的。例如現在的社會中到處充滿了各式各樣崇高偉大的說法,每個人都會告訴別人要怎麼過才能擁有真正的一生,但是在這些說法底下,我們發現他們其實都是說一套做一套,彷彿所說的只是為了別人的需要而說的,與自己的生命一點關係都沒有,所做的才是自己真正的需要,卻未必值得我們加以參考。這種把人生意義的追尋當成博取聲名、利益、權勢的做法,其實是一種對於生命意義追尋的負面示範,會讓追隨者誤認為生命意義的追尋只是一場騙人的遊戲。因此,在受到這種追尋挫敗的影響下,有的人就會認為人生根本就沒有意義,所謂的意義只是人們為了博取他人認同,從中獲與社會聲名、利益與權勢的一種手段。一旦人們陷入這樣的迷惑當中,人生自然就會成為一場遊戲一場夢的騙局。

問題是,人生果真如此,意義追尋只是人們謀生的手段?其實,人們之所以會陷入這樣的人生意義追尋的陷阱當中,就是因為人們沒有把那樣的意義納入自己生命當中的結果。因此,當人們在判斷他人是否在追求人生的意義時,就必須從對方是否將其追求的意義在他個人的生命當中實現出來來看。*如果他沒有將這樣的意義落實在他的生命當中,那麼我們就可以判斷這樣的意義追求只是一種吸引他人的手段,不是他個人生命真正認同的意義。這時,我們當然就可以從受到吸引的追隨行列中回歸自己。

然而,這種回歸自己並不表示人們真的清楚自覺到這種回歸的意義。通常這種回歸自己的做法,只是為了下一次再尋找可以追隨目標的暫時過程。經由這樣的反覆過程,人們就耽溺在生命意義的不斷追逐中,好像人生就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意義追尋的輪迴。在這樣的輪迴過程中,人們不會想到這樣的往外追逐是否真的可以追尋到自己的人生意義。人們唯一想像得到的是,這樣的追逐至少可以給我們一個保障。倘若追逐錯了,這樣的錯誤也不是我們自己造成的。要怪,也要怪我們所追隨的那一個人。倘若追逐對了,我們就可以隨著那一個人一起完成自己。因此,無論我們追隨的是對是錯,至少這樣的做法,可以降低我們在生命意義追尋中所隱藏的風險。可是,在這種有利於己的評估當中,人們忘了一點,那就是生命的獨特性。每一個人在面對自己的生命時,雖然可以把別人的生命拿來當參考,但是這樣的參考並不表示我們自己的生命就等於他人的生命。所以,他人的生命即使在意義的追尋當中真的完成了,那也只表示這樣意義的選擇對於他人是正確的,並不表示這樣的選擇是適合於我們的。透過這樣的反省,在人生意義的追尋當中,人們會發現***人生意義的追尋主體不僅是我們自己,還必須在自己選擇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無法假手於他人。對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在社會的一些例子中得到進一步的瞭解。例如在社會的流行當中,有人因為廣告中說用什麼型號的手機較炫,就跟著去買那樣的手機,認為這樣也會跟著就像廣告中的男女主角一樣的炫。問題是,他買了這樣的手機之後是否就真的很炫了呢?其實,情況未必如此。因為,廣告當中的炫是在廣告的整體設計中表現出來的,這是一種氣氛的顯示,而不是單獨一個手機本身就能傳達的。這種追逐流行的結果不但沒有把自己突顯出來,反而讓自己迷失在流行當中而失去自己。同樣,在宗教界有一段時間非常流行灌頂的做法,認為藉助活佛的幫忙,就可以讓自己的生命在剎那間得到與活佛相同的境界。說真的,幫人們加持灌頂的活佛是否真的已經進入佛的境界,我們身為局外人實在很難下斷語。不過,有一點很清楚的是,這些相信灌頂就可以成佛的人有沒有想一想,如果灌頂就可以成佛,人們何必如此辛苦修行,不如假借外力予以灌頂即可。何況,這些接受灌頂的人如果本身過去就沒有什麼修行,灌頂之後又沒有更加精進,這樣的灌頂是不會有什麼結果的,到頭來只是空歡喜一場。所以,從上述例子可知,在人生意義的追尋當中,回到自己與通過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在人生意義的追尋當中,除了上述的自覺與自證之外,意義的選擇是很重要的。過去,我們自己在做類似的追尋時,社會總是會告訴我們什麼才是重要的人生意義,什麼樣的意義才偉大得值得追尋,彷彿追尋的人不這樣追尋,他的人生就沒有意義會或沒有值得肯定的意義。但是,在社會做這樣訊息的傳達時,社會是在過去的既定框架中對我們傳達,並沒有考慮到這樣的訊息是否對每一個人都適用。如果這樣的訊息是正確的,每一個人都往那個方向追尋,人人都成聖成賢、成仙、成佛,那麼這樣的結果會不會滿街都是聖賢、仙佛?到時,這個世界就變成充滿聖賢、仙佛的世界,那麼對於人間不是屬於上述成聖成賢、成仙、成佛的事情還有誰要去做呢?而且,在這種偉大想法的號召之下,人間是不是會產生更大的歧視與不平等呢?這些的結果是上述人生意義追尋所要達到的目標嗎?當然,這些結果不可能是上述人生意義追尋所要的目標。因為,對於聖賢、仙佛的世界而言,這樣的世界是沒有價值高低的分辨,一切的價值意義都是如如平等的。因此,他們不可能對人間的事物進行價值的分辨,好像只有那一些事物是有價值的,那一些事物是沒有價值的。對他們而言,這個世界是充滿意義的,他們本身就是這些意義的化身,彼此之間渾然一體,彼此沒有分別。所以,上述的意思不在於強調聖賢、仙佛在人間有多高的價值與意義,而在於強調聖賢、仙佛的意義如何融入在人間的事事物物當中。即使所融入的事物只是很卑微的事物,這樣的事物本身也充滿了值得追求的意義。不過,這樣的說法並不是說我們要在事物的追求當中找到安身立命之道,而是在事物的追求當中體證自己生命內在的意義為何。換句話說,人間事物的價值高低不是決定我們生命意義價值高低的關鍵所在,真正的關鍵所在是在於我們自己如何在人間事物的追求當中體驗到自己生命最深刻的存在意義。

經由上述的反省與瞭解,我們知道人生意義的追尋不是在追尋什麼偉大崇高的事物,而是在平凡的追尋當中發現體證隱藏在追求當中的人性意義。所以,當我們在買那一支手機時,我們不是在買廣告中的炫,而是在買手機時體會出自己的生命是否需要那一份的炫,如何在自己的生命當中活出自己生命中應當有的那一份炫。同樣,當我們在看到別人在接受活佛的灌頂時,我們也可以省思一下,看我們自己是否也需要這樣的灌頂,這樣的灌頂是否會讓我們生命迷失在這樣的作為當中,如果真的需要灌頂,我們也要問問自己這樣灌頂的意義為何,我們如何在這樣的灌頂當中真正實現自己生命的意義。總之,人生意義的追尋其實也不是在追尋什麼,只不過是藉著這樣的追尋不斷地澄清自己對於人生意義的態度與需求,從中發現與證實自己這一生想要完成的意義與價值。
標籤:
瀏覽次數:34    人氣指數:54    累積鼓勵:1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缺少的另一半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