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世紀初,西方人為了主張行星是否繞著太陽運行, 有著不同的說法與爭論...
當時"第谷"認為,與其無謂的爭議,不如先實際的測量 出行星在天空中的精確位置.隨後在哥本哈根附近的 雯島天文台,終其一生觀測行星位置,且製作了一堆行 星圖表...
第谷死後將這些圖表留給數學家刻卜勒研究,刻卜勒就 是從這些數據,發現了3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行星運動定律 1.行星以橢圓軌道繞著太陽運行,而太陽為該之一的焦點. 2.相同時間內,行星徑向量掃過橢圓的面積會相同. 3.任兩行星繞太陽的週期會與軌道的3/2次方成正比.
隨後,牛頓根據此發現,且注意到不只是行星繞太陽, 月球與木星的衛星也跟著此定律運行,發現太陽或其他 行星本身都靠著一種力,吸引著周圍的行星及衛星, 不久便題出"萬有引力"一說,接著幾年後,科學家因為 一次新的地球大小測量結果,重新定義地球與月球之 間的正確距離.牛頓以此數據計算,發現誤差值極小,更 證明了萬有引力理論的正確性...
萬有引力:兩物體間,必有一個力存在,其力的大小與 兩者的距離平方成反比,方向與物體之間的連線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