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過去交往長達七年的男友,不喜歡我穿裙子、低胸的衣服,覺得女生露胸露腿像什麼樣子。
不喜歡我過度打扮,女生要清湯掛面、清清秀秀才好看,濃妝豔抹像什麼樣子。
不喜歡我晚上和朋友出去喝一兩杯或唱歌,超過晚上十一點回家,就準備被臭臉、被抱怨。
不喜歡我這樣、不喜歡我那樣,希望我不要這樣、又不要那樣。
理由總是這樣危險、不安全,但這樣到底是在滿足他自己的安全感,還是他想要把我變成他期待的樣子?
當時年紀小不懂愛情,以為乖乖聽話就是為感情付出。
為了取悅對方,只能全盤接受,儘管裙子很美、衣服很好看,他不喜歡就不穿。
儘管我喜歡打扮,但他不喜歡太招搖就只好收斂。
儘管朋友很久沒見,他不喜歡我和朋友聚餐太晚,只好見色輕友、忽略所有朋友。
儘管有些女孩覺得這樣的男人很MAN,對方管很多才能凸顯自己的重要性,自己有所犧牲奉獻,才能讓自己在感情中有存在感。
但我都知道那不是我。
我寧願找一個喜歡just the way I am的人。
如果要跟一個人在一起一輩子,卻還不能真實做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太逼唉了吧?!
可一個巴掌拍不響,感情中的這種『無謂的期待與改變』都不是一個人可以造成的,
在跟老外男友在一起之後,我才發現我有多鄉愿,一開始舊習未去,老喜歡改變自己,為了討好對方:
我想要剪頭髮,就會問我老外男人喜歡哪種髮型。
答案都只有一個:『怎樣的髮型都好看,我喜歡的是本來的你。』
所以我要剪多短、或燙多爆炸、染多怪異的顏色,都是我的自由跟決定。
去PUB小喝一杯,從來不管我穿什麼,
心情好打扮性感,他就可以炫耀:『這是我馬子』,
把你當成寶貝捧著,心情不好隨便穿也沒關係,反正來喝啤酒是來放鬆的,不用刻意為了打扮而打扮。
我承認從『被干涉太多』,到『完全不被干涉』需要時間調適。
有時候買衣服面臨到兩難的處境,聽到『你穿什麼都好看』的答案,或煮晚飯問他今天想吃什麼,聽到『你煮什麼都好吃』的回答,
還是不免抓狂,覺得對方敷衍、沒有參與感。
但有時又覺得,這種完全被貼心尊重的感覺,很好。
每聽到這種歌,我就有種從牢籠中被放出來享受自由的快樂,
原來愛情要沒有過度的期待,才可以愛得自由,而沒有過度期待的愛情,才是最平等而甜蜜的。
雖然愛情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但挨也要挨得心甘情願,否則只是讓自己活在對方的期待下,小心最後不歡而散。
犀利人妻不正是為了老公,活到沒了自己,最後連小三都欺負她。
但,老外既然不限制你,你也別想限制他們。
在我跟老外交往的過程中,享受到完全做自己的同時,最難的卻是要學習不把自己的期待放在對方身上,接受他本來就是這樣的他。
我會很習慣地認定一天要工作十小時才稱之為努力上進,但老外覺得我們太瘋狂;
我覺得他一週花好幾天的時間培養興趣(功夫或健身)很浪費生命,老外覺得這樣才叫做經營人生;
我不停地想要存錢置產,老外卻覺得租房子沒負擔又愉快,房貸才是讓自己失去財務與生活自由的罪魁禍首。
這些或多或少因為文化或成長背景產生觀念上的差異,很容易出現在這些『無謂的期待』上。
你期待對方花更多心思投注在工作上,把培養興趣的時間也花在工作上,
期待對方努力存錢置產投資,然後又開始碎嘴、管東管西,最後卻很可能因此賠上感情。
過度錯誤期待不就是在自我矛盾嗎?
我一開始就知道人家是老外,一開始就知道老外的生活方式,跟我的生活方式南轅北轍,但我還是固執地要『跟人跑』。
而在我選擇了老外男友之後,
敢不敢真的接受對方本來的生活模式跟觀念,喜歡just the way he is、還是想要一步步把對方改造成自己所期待的樣子?
有些事情是可以經過溝通後,相互妥協而達到雙方都滿意的狀態,
有些事情卻如地雷禁區,硬要對方改變只會傷感情,這當中分寸的拿捏,真的要步步為營,小心經營。
2012世界末日一起愛
楓糖地瓜BLOG
楓糖地瓜粉絲頁
==================================================================================================
多多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