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廉
女性時尚雜誌的界定
大文豪歌德臨終時說過,此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多讀女性時尚雜誌。
這句話真實與否還需考證,但它卻足以證明女性時尚雜誌年代久遠且影響廣泛。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雜誌可以稱之為「時尚雜誌」?要弄清「時尚雜誌」的內涵,首先必須從「時尚」開始。
社會心理學界一般認為,時尚是一種流行的行為模式,
正如美國學者金布林‧楊(J. Yong)所說,
「時尚可定義為目前廣泛使用的語言、時尚式樣、禮儀風格等行為表現方式和思維方式。」
社會學家H.布盧默(H. Blumer)認為,
時尚是一種流行的或被接受的風格,往往「被認為是高等的做法」,並且在某些領域具有比較高等的價值。
日本學者藤竹曉則將其概括為:
「時尚不僅是某種思潮、行為方式滲透於社會的過程,
而且,透過這種滲透過程,時尚隊伍的擴大,還包括不斷地改變人們的價值判斷過程。」
可見,「時尚」一詞至少包括如下兩層含義:
首先,它所表徵的物或現象是被廣泛使用的;
再者,它們不光被廣泛使用,而且通常被認為是高級的。
實際上,在當前我們的現實語境中,
當我們談及「女性時尚雜誌」時,「廣泛使用」和「高等」也正是題中應有之意。
從這兩點出發,筆者嘗試著給女性時尚類雜誌作出如下描述:
時尚雜誌,主要是指那些以女性讀者為閱讀對象,
以時裝、化妝、美容、旅遊、生活休閒等各方面最新動態為主要內容的雜誌,
通常以精美的圖片作為主要的表達方式,不光是服飾潮流的引導者,
還常常能夠透過對服飾等流行趨勢的選擇,對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念產生深遠的影響。
西方女性時尚雜誌的歷史沿革
1867年,世界上最早的女性時尚雜誌《哈潑時尚》(Happer's azaar)誕生於美國,
1892年,被譽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時尚雜誌」《時尚》(VOGUE)在美國上市,
1921年,歐洲的第一本女性時尚雜誌《時裝》(L'OFFICIEL)出現在巴黎。
它們最早都是以時裝為主,逐漸發展成包括時裝、美容、休閒等多方面的所謂引領生活時尚的雜誌。
翻閱歷史,
我們會發現,
這些時尚雜誌誕生的時代正是英國近代史大師艾瑞克‧霍布斯鮑姆筆下「資本的年代」和「帝國的年代」。
從當時的一些時代背景中,我們不難發現其中一些促使女性時尚雜誌誕生的因素:
按照艾瑞克‧霍布斯鮑姆的說法,
當時
「最激動人心的大事,顯然是經濟和技術方面的成就:
全世界澆鑄了幾百萬噸的鐵,
穿越各大洲的綿延鐵路,
橫跨大西洋的海底電纜,
蘇伊士運河的開鑿,
芝加哥等美國中西部處女地上拔地而起的大城市,洶湧的移民潮等等。」
那麼,我們可不可以據此推斷,
正是當時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物品的豐富以及大都市的興起,為女性時尚雜誌的產生提供了物質前提。
同時,
「這段歷史也是一場進步的戲劇(進步是這個時代的關鍵字):
波瀾壯闊、開明進步,對自己充滿信心,也感到滿足,最重要的是這一切都是必然的。」
並且,
「19世紀70年代以後資產階級內部的各種轉型,無疑為婦女(尤其是女兒)提供了更多機會。
因為,如前所述,它造就了一個相當龐大的經濟獨立的婦女有閒階級(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不論婚姻狀況為何),她們遂要求從事非家務性的種種活動。」
「勞工和社會主義這類解放無特權者的重大運動,其興起無疑也鼓勵了婦女去追求自身的自由。
他們構成1883年城裡的(小中產階級)費邊協會(Fabian Society)的四分之一會員,不是一件偶然的事。」
可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又促進了人們思想意識進一步開放,推動了女性解放運動的發展,
越來越多的女性走上工作崗位,追求自身的自由。
而這,有為即將誕生的或者已經誕生的女性時尚雜誌,培育了合適的讀者對象。
其三,「服務業和其他第三類職業的興起,
為婦女提供了範圍較廣的工作,而消費經濟的興起,又使她們成為資本主義市場的中心目標。」
「在一個即使是在窮人之間也能發現大眾消費的經濟中,
廣告業必須針對婦女,因為她們的賺錢對象,是決定家庭採購單的那個人。」
「雖然比較貧窮或絕對貧窮的人,其絕大部分的花費都是購買必需品或者為習慣所固定,
但資產階級的貴婦,卻久已被當作有價值的顧客看待。
此時,被視為家用必需品的範圍已經擴大,但是婦女個人的奢侈品,如化妝用品和日新月異的時裝,
主要還限於中產階級。」
從這一點出發,
我們便不難解釋為何從1909年開始,
《時尚》的發行人康泰納仕便將其雜誌定位為「高格調,非大眾」(Class, not mass),
並旨在反映一個
「融容貌、才智、形象、財富和成功於一身的、具有影響力的、不論階級出身的、民主的精英階層」;
也不難解釋,為何上百年來的女性時尚雜誌幾乎無一例外地是以都市女性為讀者對象。
近一個世紀以來,
歐美時尚雜誌的種類日益增多,定位也日趨細化。
歐美雜誌的發展也帶動了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此類雜誌的發展。
而到80年代,歐美有影響的時尚雜誌更是將觸角伸出本國之外,在全球各地發行多種版本。
如今,世界上版本最多的時尚雜誌《她》(ELLE)在全球各地有34個版本。
美國名牌時裝雜誌《哈潑時尚》
作一家知名服裝雜誌的編輯可有如下好處:
不菲的收入,豐厚的著裝津貼和至少可以去巴黎,米蘭的兩次出遊機會。
但也有不利的方面,
專門捕捉小道消息的專欄作者總在你衣服的長短和鞋跟的高度上作文章,
巴結的雇員總是仿效你的穿著打扮;
而且你還要去討好那些極端自負的攝影人。
另外可能有的麻煩是,
你充滿熱情寫下的評論文章卻被有關你穿著貂皮大衣去了哪裡或你據稱正與誰敵對的小報故事搶了風頭。
這些都是35歲的凱特.貝茲(Kate Bates),
《哈潑時尚》雜誌的新任主編在最近幾個月內所經歷的。
自從她9月份來到美國這家資格最老的時裝雜誌任職以來,
貝茲一直在策劃對其進行全面改版,包括從雜誌的版式到其宗旨──字體也由先前的文雅變得大氣,
以此希望更具青春氣息。
貝茲曾作過《時尚》雜誌時裝資訊的編導,此次她接替了備受大家喜愛,
但已於去年四月份去世的編輯麗茲‧蒂伯瑞絲。
儘管這家雜誌以其高雅的藝術性和創造性圖片而著稱,但其發行量卻停滯不前,陷於困境。
貝茲的努力結果已於上週的銷售中初見成效,
與去年同期相比已成功地維持了70%的廣告量。
但是她並沒有滿足於這幾項革新,
《哈潑時尚》雜誌正致力於更具吸引力和更輕鬆易讀的故事專線,
使貝茲與其前老闆安娜.溫托爾,《時尚》雜誌的主編形成競爭之勢。
雙方都表示任何競爭都是雜誌本身的。
《時尚》是其出版商康泰納仕(Conde’ Nast)極具聲望的服裝招牌;
《哈潑時尚》也同樣是其現有赫斯特公司(Hearst)的主打品牌。
據各種報導,在《哈潑時尚》雜誌工作期間,這兩個人合作愉快。
貝茲的作家之才與溫托爾的慧眼卓識互為補充。
只是貝茲在生下第一個寶貝,也就是剛剛接任《哈潑時尚》雜誌之職之後,
在報上的一篇文章中對溫托爾沒給她的嬰兒送禮物表示失望。
這兩位女士都表現得很有禮貌和涵養。
溫托爾在最近的一封編者信中表揚了貝茲(對與貝茲共事的其他眾多同事隻字未提),
貝茲也在她的第一篇編者手記中對溫托爾表示認可和贊許。
這一切讓人覺得她們對彼此不僅僅是禮貌。
總體上說,凱特比安娜更奔放,更易於投入。
《哈潑時尚》雜誌的一位作者寫道,「但凱特也可能會顯然草率無禮和咄咄逼人。」
現已上任的貝茲正努力使《哈潑時尚》進入她在該雜誌八年間所涉足,開拓的時尚領域。
在那期間,她推崇、突出街頭的流行趨勢,設立時尚目錄……一個廣受歡迎的服務性內容。
貝茲說,「我願意為人們提供與之有關而不是毫不相關的或是保守、狹隘的東西。」
新版的《哈潑時尚》以布萊特.伊思頓.艾力絲和A.M.郝瑪思的文章為其主打特色,
確切地說這也並非首次亮相,
不過表現了貝茲對靈活創作的推崇。
卷首篇的《哈潑時尚》報導闡述了現時生活中急劇變化的時尚趨勢,使其帶上了新聞式的色彩。
儘管改版後的《哈潑時尚》在內容上與先前有極大差異,但其稿件來源仍是全面性:
從電視到網際網路和各種生活雜誌。
這些媒介為各類消費群體的婦女提供了有關化妝和服裝的建議和指導,並且還介紹名人的穿著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