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帶學生到八里的 "十三行博物館" 去戶外教學. 民國44年, 空軍潘克永少校駕機經過現在十三行遺址的上空, 發現羅盤有異常現象, 他感到很好奇, 回去後與台北工專的屠欽濤教授討論此一現象, 後來他們去實地勘察, 發現到當地有許多黑褐色含鐵的石塊. 民國46年, 台大地質專家林朝棨教授, 經過政府同意後, 率領了一批學生去挖掘此塊區域, 他們在地下第三層的土裡挖掘出牡蠣, 烏蜆, 文蛤, 斑川蜷, 貝塚, 方格紋陶片,以及鐵器, 石器, 玻璃, 瑪瑙, 獸骨和兩處墓葬, 並研判以前曾有十三間商行在此, 證實它確實是一處西元1800-1500年間的遺址. 民國79年六月到81年八月, 搶救發掘工作前後進行了五次, 總面積約7000多平方公尺, 被內政部指定為二級古蹟. 當時出土的遺物暫由中研院保管, 並進行整理和分析. 後來在十三行遺址旁設立一博物館, 以展示出土遺物. 這就是"十三行博物館"的由來. 我非常喜歡古老的城市或古蹟. 我印象中最深刻難忘的地方就是: 大陸的西安, 義大利的羅馬以及龐貝城. 那種古樸之美, 令人不禁對上古時代的一切感到讚嘆和神往....[-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