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51107
 Sei Bella~ღ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隨遇而安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永遠相信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冷氣房中的致病危機
作者: Sei Bella~ღ 日期: 2011.03.17  天氣:  心情:
冷氣房中的致病危機(網路文章轉載)

根據醫學研究指出,一般人由室外高溫的環境進入冷氣房中,若兩者溫差過大,關節、肌肉常會感到不舒服,而風溼性關節炎或有過外傷的病人,這種現象會更明顯。馬偕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林錦龍表示,身體健康的人或許很快就可恢復過來,但體質較差或正生病的人,就容易誘發出更嚴重的疾病。
  他表示,一冷一熱之間,常使病人誘發出像是心肌梗塞、氣喘等;這兩種疾病患者,都是突然接觸到冷空氣時,就會有突然發病的危險,需要特別注意。其次,許多「冷氣房症候群」,比如關節疼痛、支氣管毛病、皮膚乾癢、眼睛乾澀也會陸續產生。
◎關節疼痛
  家中如果有風溼病患者,就會常聽到他們在天氣變化前因溫度急速降低,而感到關節疼痛,因此常被戲稱為「氣象台」,意指他們的身體狀況可以預測天氣一般。當溫度降低至20~22℃或強大的冷風直吹身體時,皮膚及肌肉的血管會收縮,肌肉也會痙攣,很多人會覺得不舒服,甚至引起深部肌肉、關節等的疼痛。

◎支氣管毛病
  熱天從外面進入有空調的室內空間,最常見的症狀就是頭痛!另外,還有支氣管方面的問題,像是鼻子過敏、打噴嚏,若是持續幾天都如此,感冒症狀就會跟著而來。
  當人突然從溫度高的環境進入溫度低的空間,尤其當室內外溫差超過5℃以上時,基於熱脹冷縮的原理,腦血管會從擴張狀態急速收縮,因而出現頭痛症狀;反之,若由較冷的環境進入溫度較高的地方,身體調節中樞若失當,會出現中暑或喉嚨痛、鼻塞等症狀。
  經常可以發現,辦公室裡只要有一個人感冒,其他人就很難倖免,而且還有不斷復發或久久不能痊癒的情形。林錦龍醫師指出,因為生病的人呼吸之間很容易將病菌散播在空氣中,然後不斷地透過冷氣空調的運轉,在同一個空間裡循環,可想而知其污濁程度。消極的方法可以在冷氣出風口再加個濾網,讓空氣有多一層的過濾,但那只能阻擋一部分的空氣循環,空氣中病菌的顆粒通常很小,濾網很難完全阻擋,他說:「要避免其他人交相傳染,只好請病人戴上口罩,以減少病菌污染。」

◎皮膚乾癢
  三軍總醫院皮膚科主任趙昭明表示,在冷氣房過久,因空氣中的濕度降低,加上不易流汗,水分蒸發加速,容易造成體內體外都缺水的現象,皮膚因而容易乾燥發癢,特別是患有慢性皮膚疾病或對溫度變化相當敏感的人。拿異位性皮膚炎者來說,熱天流汗,汗水刺激明顯時,皮膚經常發癢難耐,如果處在冷氣房過久,皮膚也會因過於乾燥而出現「癢症」。

◎眼睛乾澀
  冷氣房的乾燥問題也對眼睛不利,一般症狀則是眼睛容易乾澀。若你還是一個長期戴隱形眼鏡者,罹患慢性結膜炎或乾眼症的機會就比別人高,復發機率也高。
  上班族整天待在辦公室盯著電腦,加上辦公室冷氣猛吹,眼睛經常出現乾澀情形。如果乾澀情形不改善,眼球還可能因透氧度變差造成嚴重缺氧。

上班族易罹患的「病態辦公室症候群」
  1987年美國針對529個機構所做的研究發現,室內空氣品質不合格,其中53%的原因為通風不良所造成。針對這種日益嚴重的「病態辦公室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s,簡稱SBS),美國冷凍空調協會與歐洲標準協會組織,已於1996年增修通風法規,藉此保障人民權益。 林錦龍醫師也指出,這種常時間待在密閉空間而容易罹患的「病態辦公室症候群」,包括頭痛、嗜睡、注意力無法集中、咳嗽、眼睛乾澀、鼻塞、皮膚不適等症狀。他表示,每個人情況不同,嚴重程度也因人而異,但只要離開這個環境,症狀就會消失。

通風是最佳的品質環境
  專家認為,適合人體的溼度為40%~60%,溫度為26℃左右,台電公司也建議室內與室外的溫度最好保持在相差3~5℃之間。
  林錦龍醫師認為,密閉了一整天的空氣不可能太好,如果免疫力低下或身體有狀況的病人,最好不要長期待在有冷氣空調的室內,應該多往戶外走走,或者關掉冷氣、打開窗戶。他特別提到,一般醫院的每個病房都要有可開式的窗戶,目的就是要讓病人隨時能呼吸到新鮮空氣,而不是一直使用空調系統。他說:「通風很重要,因為自然的空氣最好。」長時間待在辦公室裡的人,應該養成一早來就先將窗戶打開,讓悶了一天、始終停留在通風管中的空氣流出,而濾網、中央空調水塔的固定清潔也很重要。

辦公室淨化小撇步
  1.門窗不宜長時間緊閉,要讓空氣流通
  2.濾網經常換洗、中央空調水塔固定清潔
  3.在辦公室桌附近放一杯水,避免空氣過度乾燥
  4.放置空氣清淨機,幫助改善空氣品質
  5.擺放綠色盆栽,以平衡水氣並淨化室內有毒氣體

  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全球約有80%~90%的人處於半健康的狀態,因我們的飲食、環境甚至空氣之中,潛藏著無數的毒素,時刻準備侵襲人體。美國自然文學作家瑞秋‧卡森女士在「失竊的未來」一書中提醒人類過度使用化學藥劑,所造成的土壤、水質污染、以及「環境荷爾蒙」正是毒害地球、扼殺春天生命氣息的元兇。
  塵埃、寵物、黴菌無疑是家中最容易找到的過敏誘發物,但牠們絕不是唯一的。 許多證據顯示許多用於室內的合成產品也促成了過敏及類過敏病症的增多。這包括家用化學品、合成布料、DIY產品、化妝品、殺蟲劑、香菸煙霧、合法藥品、使用瓦斯烹飪時瓦斯散發的物質等。

辦公室無形「致敏殺手」﹗
  通緝1︰甲醛  致敏度︰★★★★★
  帷幕大樓窗戶無法開啟,辦公室密不透風,讓裝修材料如白乳膠和塗料等;及壁紙、地毯和窗簾等辦公裝潢中的致敏原無法釋放。
  抗敏對策:新裝修大樓2個月才宜入住,平時要保持空氣流通。

  通緝2︰輻射  致敏度︰★★★★
  電腦、手機產生的致敏原是臭氧、電磁波和粉塵等。長時間接受幅射,易造成頭暈眼花,腰痛背痛。
  抗敏對策:與電腦螢幕距離保持30公分以上,多食用胡蘿蔔、西紅柿等富含維生素A、C及蛋白質食物。

  通緝3︰溫度失衡  致敏度︰★★★
  不通風大廈中辦公的上班族,常有頭痛、噁心、眼睛不正常分泌眼液等毛病。空調設備不佳,是許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一到下午就頭痛、精神無法集中的原因。
  抗敏對策:空調冬季以20~22℃為宜,夏季以23~25℃最佳。

  通緝4︰新鮮空氣含量少  致敏度︰★★
  窗戶緊閉,室外新鮮空氣無法進入,空氣中氧的比例大量缺乏,導致空氣污濁。
  抗敏對策:採用對流換氣式空調,每天宜開窗通風2~4次,每次半小時左右。

對策1:好水排毒
  水是人體所需六大營養素之ㄧ,每個人每天應生飲好水3000cc以上。好水的條件為PH值為弱鹼性、保留原礦物質、乾淨無雜質(無氯、無重金屬)、含氣量高、符合生飲標準,不需煮沸,即可食用。

對策2:運動排毒
  擴胸: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雙手平伸,深吸氣、淺吐氣。使心臟血液在肺泡過濾排毒功能順暢。
  排毒:右腳向前跨一步。鼻子深吸氣,雙手慢慢向上舉到頭頂。頭頸後仰,雙手慢慢放下與肩平行。可增強小腸壁絨毛蠕動,避免絨毛阻塞,消除大腸內宿便。
  代謝:深吸氣,雙手慢慢向上舉到頭頂,頭頸後仰,雙手外伸與肩平行。慢慢放下至腰部平放,收右腿。增強內臟相互按摩作用,激化內臟新陳代謝速率。

有害植物
  花卉盆栽對淨化室內空氣有益,更能增添幾分綠色活力。但小心某些綠色植物會對人體產生致敏性。
  致敏度︰★★★★
  含羞草:含羞草鹼會使毛髮脫落
  月季花:散發的濃鬱香味會使人憋悶甚至呼吸困難
  松 柏:芳香的氣味對人體的腸胃有刺激作用,影響食慾
  鬱金香:含有毒鹼,接觸過久會加快毛髮脫落
  萬年青:莖葉含有草酸鈣,觸及皮膚會產生奇癢
  水仙花:花葉和花的汁液接觸後可導致皮膚紅腫

你是否已身陷環境荷爾蒙的危機中?
  □經常感到嗓子不舒服、有異物感,呼吸不暢?
  □同事間常有皮膚過敏現象,或經常發小痘痘?
  □辦公室新裝修後,室內植物葉子容易發黃、枯萎;久坐辦公室感覺喉嚨疼,時間長易頭暈,易疲勞。下班後這些問題就都沒有了?
  □辦公傢俱總有股刺鼻的怪味,長時間都揮發不出去?
  □總是感覺眼睛酸脹,不自覺地會流眼淚?
  □皮膚乾澀,需要不停地喝水?
  □辦公室裡只要一人感冒、發燒,其他人都會很快傳染上?
以上選項中,如果有2項以上符合你目前的情況,那就說明你的身體正在不知不覺身陷環境荷爾蒙的傷害了

5個方法居家徹底防潮

  第1招 保持通風
  室內設計應維持通風及良好採光。尤其浴室、廚房、地下室等容易潮濕發霉的地方,最好開扇窗戶或加裝獨立通風系統。

  第2招 隨時保持乾燥
  養成隨時保持乾燥的好習慣。黴菌生長的速度,快過你的想像。「大多數黴菌在積漏水24小時內就會出現,」美國北達可達州立大學植物病理學家尼爾森博士說。
  從事任何需要用水的活動,如洗手、沐浴、清洗碗筷或烹調時,記得打開抽風機或鄰近窗戶,保持空氣流通,避免水氣堆積。洗完澡後使用風扇吹乾地面。
  流理台下可鋪條長毛巾或雙層踩腳墊,隨時擦拭水跡。定期檢查天花板、牆壁或水管是否漏水。若有漏水發霉,儘速找出原因並修復。 並可利用大電風扇吹乾牆壁、天花板或地面等易受潮的地方。
  定期清理更換家裡各種水盆水箱等盛水容器,如冷氣機、冰箱、除濕機水箱,以免積水被再度回收至空氣中。潮濕季節家電用品或電腦容易當機,每天最好開啟5分鐘熱熱機。家電器具本身的熱度自然可以驅散濕氣。

  第3招 按空間大小選擇除濕商品
  《康健》雜誌建議,按照除濕的空間比例,選擇合適產品。顆粒性化學除濕劑兼具防蟲、芳香效果,適用於密閉小型空間,如衣櫃。最好選擇可重複使用型(成分為二氧化矽或矽晶)較環保,吸飽水分後日曬或微波後可再度使用。
  近來因講究健康而流行的木炭、竹炭,是賣場最常缺貨的除濕商品。木炭、竹炭的表面空隙可以吸附水氣,兼具除臭效果,適合小面積的除濕。而且可曬乾重複使用,不傷害環境。放籃竹炭或木炭在花盆、魚缸、電腦旁或洗手台下,吸濕除臭兼具美觀效果。你也可以自製除濕盒。將備長炭或竹炭放入保鮮盒,收納食物或怕潮濕的麵粉很方便。
  但竹炭或木炭的缺點是除濕效果較差。因此每3~6個月就需更換。具有建築相關經驗,特力和樂(HOLA)除濕專家許添進指出,竹炭、木炭也可用在室內裝潢,在鋪木質地板前先撒一層竹炭、石灰,就可達到防潮防蟲效果。貴重物品如相機,需要可調控濕度的防潮箱;去除空氣中的濕氣,除濕機效果較好。

  第4招 擅用廚房裡的天然除濕劑
  廚房裡唾手可得的蘇打粉可以吸收濕氣,結塊後可用來當清潔劑,刷洗浴缸、洗手台、臉盆等,去油去污兼防黴,效果頗佳。咖啡渣兼具吸濕除臭雙重效果,放進紗布袋、絲襪或棉襪中,就是方便好用的小型除濕包。
  散發淡淡香氣的洗衣粉也是好用的除濕劑。打開新的盒裝洗衣粉(或將舊的倒入用完的除濕盒中),在塑膠膜上搓幾個小洞,放在流理台下方或任何需要除濕的角落。洗衣粉吸飽水分結塊後可拿去清洗衣服,一點不浪費。但洗衣粉除濕劑要避開米缸位置,以免白米吸收洗衣粉的味道,家事達人林素芬提醒。

  第5招 濕敷法防霉
  敷臉是愛美女性維持皮膚水嫩的秘訣,這種濕敷法也可以去除居家難纏的黴斑。
  將廚房紙巾捲成軸狀,放入漂白水中,待紙巾吸飽漂白水後拿起,直接敷在黴菌生長的地方約10分鐘,大概一、兩次就可以完全去除黴斑。這是藝人最愛用的除黴法,林素芬提到。
  早期在上海的達官顯貴或仕女名伶,為了保養昂貴服飾,衣櫥裡鑲有一排暖黃的燈泡,用來去除濕氣。現在台灣也有些很快讓自己覺得貴氣幸福的方法。例如利用烘被機或除濕機將被烘暖,滂沱大雨裡躲進暖烘烘乾燥的被窩,一下子就可以進入夢鄉。

  除濕、防黴、抗敏三部曲,其實並不難。
標籤:
瀏覽次數:15    人氣指數:395    累積鼓勵:1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隨遇而安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永遠相信
 
住戶回應
 
時間:2011-03-17 23:41
他, 36歲,新竹市,學生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