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67,861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3133016
judy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體重正常卻罹糖尿病 找到原因了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謝! ~~分享~~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伊波拉
作者:
judy
日期: 2014.10.11 天氣:
心情:
「美國出現第一起伊波拉病例,由於病例抵達美國前隱藏曾經接觸過病患的事實,且發病前潛在接觸人數接近百人,目前該病例已病危,曾經接觸過的人全數進入隔離,全美一片風聲鶴唳……。」
9月30日美國宣布德州出現第一起伊波拉病例,這是伊波拉病毒爆發以來,第一個在非洲感染病毒,隨後又在非洲以外地方發病的全球首例。
美國總統歐巴馬最近甚至表示,這波疫情正以「幾何級數」的速度擴散,他警告,這波伊波拉疫情空前,恐將危及數10萬人性命。
在全球危機總動員之下,有6件事情你一定要知道:
1.病毒範圍擴散,帶原物種可能增加
國內感染症權威、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伊波拉病毒以前在東非,現在已跑到西非,這代表很多地方的動物都帶有這種病毒,或是病毒已突變,所以有更多物種可帶原。
2.接觸傳染,碰病患物品就有傳染風險
雖然台灣沒有直飛非洲的班機,但你可能在新加坡、曼谷等轉運量龐大的國際機場轉機時,去咖啡廳喝杯咖啡,而坐在你旁邊的人也許就是從非洲疫區來的。黃立民認為,在這樣的情境下,你一個不經易揉眼睛、揉鼻子的小動作都顯得危機四伏。
11年前擔任衛生署副署長,有成功抗SARS經驗的台大家庭醫學部臨床副教授李龍騰說。但你並不知道這個東西被病患或帶原者碰過,而這就是伊波拉可怕的地方。
3.感染後,初期症狀類似流行性感冒
李龍騰表示,SARS的潛伏期短(2至7天),但伊波拉病毒潛伏期長(2至21天),判斷上較困難。如果有疑似病患的人因為擔心被隔離而隱瞞「接觸史」,或曾到疫區的民眾隱藏「旅遊史」,就會讓防疫網漏洞百出。
另外,伊波拉發病初期的徵兆包括;發高燒、喉嚨痛、腹痛、全身痠痛、嘔吐,「這些症狀很像是流行性感冒,也跟登革熱等出血熱很類似,容易因為被誤以為是一般感冒,又傳染給很多人,醫護人員是風險最高的行業,」李龍騰說。
4.病患痊癒後仍會傳染,須再隔離6週
一般疾病都是痊癒了就不會帶原,但伊波拉病毒有個地方比SARS更可怕。那就是SARS如果不發燒沒有症狀後,就不會傳染,但是伊波拉不一樣。
李龍騰表示,如果被伊波拉病毒感染,最後雖然痊癒了,還是會傳染給別人(類似帶原)。因此,痊癒的患者至少要隔離6週,不然就算痊癒了還是會傳染。
5.沒有疫苗,但不是感染就會喪命
伊波拉病毒因為沒有疫苗,讓全世界聞之色變,但不可否認的是,染上伊波拉病毒的致死率已從剛發現時,90%左右的致死率降至目前約53%左右。
黃立民表示,經過30多年來與人類的接觸,病毒也一直在突變,人體也漸漸適應了這個病毒,所以致死率也降了下來。
6.中國若出現病例,台灣就拉警報
雖然死亡率已降低,但仍有近一半染病者喪命,疾管局前副局長施文儀提醒:「我們現在比較需要小心的地方是中國。」
施文儀表示,人的移動造成病毒的擴散,所幸台灣與非洲互動很少,所以危險性較低。但中國約有100萬人在非洲工作,與非洲來往相當密切,而台灣和中國往來很頻繁,如果這病毒擴散到亞洲來,我們就要亮紅燈,提高警覺了。
命名
源於非洲的剛果,其名字是起源於剛果境內─薩伊的一條伊波拉河流來命名,
也是1976年本病毒第一次被發現之處。
此病毒為絲狀病毒臨床上為一快速致命之出血病症(快則3~5天慢則10~15天致命)
有別於漢他病毒與輪狀病毒等出血之病症!
感染
處伊波拉病毒特別易與肝細胞及網狀內皮細胞(如巨噬細胞)作用,當微血管的內皮細胞受傷後,便開始漏
出液體及血漿蛋白質。有些病人發生血管內凝血,隨後即喪失正常的血液凝固能力。最後因體內血量過低而
導致休克。並且造成組織氧化作用的普遍性干擾進而促使器官衰竭。一旦發生臨床休克,則病人經常不可
能復原。
已在西非奪走逾670多條人命的伊波拉病毒,美國衞生當局警告,致命的伊波拉病毒宛如森林大火蔓延,自伊波拉病毒出血熱於 1976 年被發現以來,這波伊波拉病毒疫情,是該病毒出現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爆發。衛福部疾管署表示,我國迄今尚未發現有這致死率高達九成的病例或遭受感染的動物。
疾管署網站有專區說明伊波拉病毒;此病毒目前無有效疫苗可供預防接種。預防方式只有避免在疫區接觸或食用果蝠、猿猴等野生動物。如需接觸動物則應戴手套及穿著合適衣物。食用動物製品(血液或肉)前應煮熟。另外,要.避免直接接觸被感染者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環境。
染病者初期症狀為突然出現高燒、嚴重倦怠、肌肉痛、頭痛與咽喉痛等,接著出現嘔吐、腹瀉、皮膚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現象。重症者常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實驗室檢驗則發現白血球、血小板降低與肝功能上升。個案死亡率可高達9成。
衛福部疾管署表示,雖然我國迄今尚無病例發生的案例,但是依過去旅遊人數記錄資料,平均每年約有 6千人至非洲旅遊,同時間每年亦會有平均約 9千3百人自非洲等國入境我國。此外,每年還有靈長類及囓齒類等動物宿主輸入我國,因此,我國雖然尚無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病例發生,但仍有可能遭病原入侵或因旅遊遭受暴露而感染的風險,無法完全免除該等疾病的威脅。
以下整理疾管署對此病毒解釋的10大Q&A:
Q1:什麼是伊波拉病毒出血熱?
A:伊波拉病毒出血熱是人及靈長類(猴子、大猩猩及黑猩猩)的一種嚴重致命疾病。伊波拉病毒首度出現於1976年,同時間爆發的兩起疫情,一起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另一起在蘇丹的偏遠地區。伊波拉病毒的起源未知,但根據研究,果蝠可能是該病毒的天然宿主。
Q2:人類如何感染伊波拉病毒?
A:人類透過接觸受伊波拉病毒感染動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體液而感染。在非洲地區,曾經發生因處理感染伊波拉病毒而生病或死亡的大猩猩、黑猩猩、果蝠、猴子、森林羚羊及豪豬等動物而感染的個案,因此應避免接觸這些高危險性動物,包含撿拾在森林中已死亡的動物或是處理牠們的生肉。
一旦人類因接觸感染伊波拉病毒的動物而感染後,此疾病可藉著人傳人方式於社區中擴散。人與人之傳染是因直接接觸(透過皮膚傷口或黏膜)到被感染者或其屍體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是間接接觸被感染者體液污染的環境(例如衣服、床罩或針頭等)。所以院內感染的情況頗為常見,主因是醫護人員未配戴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如手套等)照顧病患,另葬禮儀式中直接接觸屍體,亦在疾病傳播中扮演重要角色。
只要病人血液或分泌物有伊波拉病毒,病人就仍具有傳染力。因此,病人應接受醫護人員密切監測以及實驗室檢驗,以確定病毒已在體內消失;當醫護人員決定病人已康復可以返家時,這表示他們不再具傳染力,並且不會在社區傳播病毒。但康復後七週內,男性仍有可能透過精液傳播病毒給他的伴侶,因此已痊癒的男性病人在這段時間內應避免發生性行為或一定要戴保險套。
Q3:那些族群有風險?
A:在疫情發生時,風險族群包括醫護人員、家人或其他親密接觸者、葬禮儀式中直接接觸屍體者、雨林中直接接觸死亡動物的獵人等。
Q4:疾病的症狀?
A:感染後將引起嚴重的急性疾病,初期症狀為突然出現高燒、嚴重倦怠、肌肉痛、頭痛與咽喉痛等,接著出現嘔吐、腹瀉、皮膚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現象。重症者常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實驗室檢驗則發現白血球、血小板降低與肝功能上升。潛伏期為2到21天,此時尚不具傳染力,一旦出現症狀就表示具傳染力了。伊波拉病毒出血熱僅能用實驗室檢驗方式確診。個案死亡率可高達九成。
Q5:什麼時候應該就醫?
A:任何人士若曾經去過伊波拉病毒出血熱流行地區,或是曾經接觸疑似或確定病例,並且已經開始出現症狀,就應立即就醫。醫療人員發現疑似病例應立即通報,並採取適當感染控制措施。即時治療可提升病患存活率。
Q6:如何治療伊波拉病毒出血熱?
A:病患應接受支持性治療,包括:保持病患的體液和電解質平衡、監測含氧狀態及血壓、輸血以補充其流失之血液及凝血因子,以及治療其他併發性之感染。目前尚無特定抗病毒治療方法。
Q7:如何預防伊波拉病毒出血熱?
A: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可供預防接種。其他預防方式包括
一、在流行地區,避免接觸或食用果蝠、猿猴等野生動物。如需接觸動物則應戴手套及穿著合適衣物。食用動物製品(血液或肉)前應煮熟。
二、避免直接接觸被感染者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如需照顧病患則應配戴手套及合適的個人防護裝備。病患禁止性行為,直到確定精液無病毒為止。病患屍體應妥為埋葬。
三、因疾病初期症狀較不典型,醫護人員照護所有病患需提高警覺並配戴標準防護配備,實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呼吸道衛生、避免體液噴濺等。如近距離(一公尺內)照顧疑似或確定個案時,則應配戴口罩、護目鏡、隔離袍與手套等,避免直接接觸病患之血液及體液。
Q8:實驗室如何診斷伊波拉病毒出血熱?
A:疾病管制署已建立伊波拉病毒的檢驗方法,包括病原體分離與鑑定、聚合酶連鎖反應(PCR)、抗體檢測等。如具有下列任一個條件則符合病例定義中之檢驗條件:
(一)臨床檢體(咽喉擦拭液或有病灶之皮膚切片)分離並鑑定出伊波拉病毒。
(二)臨床檢體分子生物學核酸檢測陽性。
(三)血清學抗體IgG 及(或)IgM 檢測陽性。
(四)組織切片免疫化學染色(IHC)陽性。
Q9:如果我計畫前往疫情發生國家,我該怎麼辦?
A:世界衛生組織評估發生於西非國家的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疫情,其疫情發生國家包含幾內亞、賴比瑞亞與獅子山共和國的首都皆有國際機場,且因有鄰近國家邊境管制疏鬆、邊境衛生措施不足、跨境求醫及跨境監測與接觸者調查實行障礙等情形,病毒傳播風險較高。然而一般遊客感染的風險極低,因為疾病傳染方式為接觸感染者的體液或分泌物等,而一般遊客較不會與感染者接觸。建議民眾前往疫情發生國家及鄰近國家時應提高警覺並注意個人衛生及手部清潔,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屍體或食用生肉,也應避免接觸疑似感染者或其屍體。另自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疫情流行地區回國的旅客,如有出現身體不適症狀,於入境時應主動通報港埠檢疫人員並配合接受檢疫措施,同時迅速就醫診治;在返國三週內如出現相關症狀,則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護人員相關旅遊史。
judy翻閱中醫對絲狀病毒出血熱的診治歷史資料並無任何紀錄留存!
原則上此種絲狀病毒致病的活性機動在於病毒侵襲的是最內深人體血管組織結構後再外擴到器官最後抵達肌肉組織!
也就是人體神經組織是最後的殘骸因而有所謂活死人的謬傳!
以judy對醫學的正反邏輯推理該病毒的唯一剋星該是存在於人體的神經系統裡的!
標籤:
瀏覽次數:
46
人氣指數:
446
累積鼓勵:
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體重正常卻罹糖尿病 找到原因了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謝!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