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23147
 Raymond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法華經講要 二十一、如來神力品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法華經講要二三、藥王菩薩本事品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法華經講要 二十二、囑累品
作者: Raymond 日期: 2011.07.30  天氣:  心情:

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 聖嚴法師著




下編本門 -- 二十二、囑累品──摩頂付囑,宣法報恩



二十二、囑累品──摩頂付囑,宣法報恩

前一〈如來神力品〉是本門流通分中的付囑流通,是跟本〈囑累品〉,同屬於囑累流通。〈神力品〉名為別付囑;此〈囑累品〉為總付囑,又被名為如來摩頂付囑及塔外付囑。〈神力品〉中以《法華經》總攝一切佛法,更約為四句,付囑上行菩薩等,當於如來滅後弘傳;此〈囑累品〉則以餘經方便,導入《法華經》之付囑。

自〈見寶塔品〉迄本〈囑累品〉,《法華經》的「虛空會」終了;同時自〈從地涌出品〉迄此〈囑累品〉,對於上行菩薩等的付囑結束;《正法華經》及《添品法華經》都是《妙法蓮華經》的異譯本,也均以此品置於最後一品。古來治《法華經》者之間,因此亦有議論。(以上參考坂本幸男博士《法華經注》)

太虛大師《法華經講演錄》云:「囑,咐囑;累,重疊之義,謂再三咐囑。」

「爾時釋迦牟尼佛,從法座起,現大神力,以右手摩無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我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修習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囑汝等,汝等應當一心流布此法,廣令增益。如是三摩諸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汝等當受持、讀、誦,廣宣此法,令一切眾生普得聞知。」

這段經文是說,釋迦世尊以身口意三業加持,將妙法付託無量菩薩摩訶薩。以手摩無量菩薩摩訶薩頂是身業加持,而作是言是口業加持,以所修習難得的無上菩提妙法付囑是意業加持。三摩諸菩薩摩訶薩頂是表示殷切鄭重,付囑這些大士菩薩當受持、讀、誦此《法華經》,並廣為宣傳此法是為利益菩薩及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普遍地得聞得知《法華經》是為慈悲無量的佛陀本懷。

釋迦世尊對一切與會的菩薩摩訶薩摩頂付囑,故註釋家們名之為總付囑;〈神力品〉是向地涌的上行菩薩等付囑,以此《法華經》於佛滅之後弘傳流布,故名之為「別付囑」。此品是再三摩頂付囑,全體性的重複叮嚀。這就表示最重要的《法華經》在虛空中進行的大會即將終了。

「所以者何?如來有大慈悲,無諸慳悋,亦無所畏,能與眾生佛之智慧、如來智慧、自然智慧。」

為何如來要將弘傳《法華經》的任務付託給無量無數諸大菩薩呢?那是由於如來只有大慈悲心,沒有一點慳吝不捨之念,亦不畏懼救度眾生的艱難工作,所以能夠普遍給與眾生佛的智慧、如來的智慧、自然的智慧。

依據《法華文句》解釋此三種智慧,是以三智相配合:佛之智慧為照空的一切智;如來智慧為照差別的道種智;自然智慧為並照空有的一切種智。這是以聲聞智、菩薩智、佛智來配此經的三智慧。太虛大師解釋此三智則云:「佛智慧,指佛之種智;如來智慧,指根本一切智,即一切智之體性智;自然智慧為無為智。」

其實也可以說,佛之智慧,即是如來智慧及自然智慧;名稱之不同,乃為加強語氣及表示佛智的重要性,因為如來就是佛,佛的智慧,眾生本具,唯欠開發,一旦成佛,佛智自然,非由修得,不從外來。所以下文重提佛智,便單舉如來智慧。

「如來是一切眾生之大施主,汝等亦應隨學如來之法,勿生慳悋,於未來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來智慧者,當為演說此法華經,使得聞知,為令其人得佛慧故。」

此謂如來是一切眾生的大施主,大眾應該要學習如來之法,大眾學法之後也不要起慳吝之心,於佛滅後的未來世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夠相信如來的智慧,就應當為他們演說這部《法華經》,使他們得聞得知《法華經》,就可得到佛的智慧。

此處的「大施主」就是如來。施主布施財物,令人離貧窮苦而得生存樂,若以佛法布施則令眾生離煩惱生死苦而得解脫樂。世間凡夫僅可做到以財力布施,救一時之苦;三賢十聖能以佛法布施,可救眾生倒懸之苦而得解脫之樂;唯有如來是法中之王,於一切法得大自在,能應一切根器的眾生需求,普遍給予無上的佛法,同成無上的佛道。所以說一切世間善人是小施主,一切三乘聖者是中施主,諸佛如來是大施主。

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世間善人,僅能作財布施;三乘聖者作法布施;諸佛如來,以最上佛法布施,一雨普潤一切眾生,此品前文又說「如來有大慈悲,無諸慳悋,亦無所畏。」因慈悲無慳吝,故能以無畏作布施。慈悲而無所緣境,名之為大慈悲,即是三輪體空施;有大慈悲,即能以無所畏行法布施,所以佛是大施主。

「若有眾生不信受者,當於如來餘深法中,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則為已報諸佛之恩。」

這幾句經文是說,如果於佛滅度後,有一些眾生由於根器的原因,不能信受《法華經》,也當為他們解說如來曾經說過的其餘深法,使他們獲得利益而感受到法喜,漸次由三乘法而入一乘法。接受了如來三摩其頂的無量無數諸菩薩們,若能如此依教奉行,便是已報如來所授的法乳之恩。

此段經文指出兩點,相當重要:1.佛法門中,不捨任一眾生,根熟之者,直接授以《法華經》的一乘妙法;根未熟者,不妨先用佛曾說過的其餘深法,即是對二乘淺法而言的通教大乘及別教大乘經典。2.佛住世時,即提倡上報四恩的觀念,教誡弟子們當知恩報恩。收錄於〈本緣部〉的《大方便佛報恩經》卷一所說,如來為報歷劫一切父母之恩故,「常修難行苦行,難捨能捨……乃至具足一切萬行」。在《維摩經‧菩薩品》云:「為報佛恩,亦大饒益一切眾生」,為了報恩而修道度眾生。本經則以弘講如來深法,作為報佛之恩。

「時諸菩薩摩訶薩,聞佛作是說已,皆大歡喜,遍滿其身,益加恭敬,曲躬低頭、合掌向佛,俱發聲言:如世尊勅,當具奉行,唯然世尊,願不有慮。諸菩薩摩訶薩眾,如是三反,俱發聲言;如世尊勅,當具奉行,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這是當時的諸菩薩們對釋迦牟尼佛的回應。聽到世尊這麼付囑,他們非常歡喜,滿心滿身都歡喜,對佛更加恭敬,曲身低頭、兩手合掌,大家同時向著如來發聲宣誓:「世尊,你對我們的交待及訓勉,我們一定會照著去做。是的,世尊啊,請你不要擔心。」這樣的話,他們一連同聲講了三遍。

這是受了如來以妙法、深法委付之後的法會全體菩薩們,作出的共同承諾。

「爾時釋迦牟尼佛,令十方來,諸分身佛,各還本土,而作是言:諸佛各隨所安。多寶佛塔,還可如故。」

這是釋迦牟尼佛為讓十方來的分身諸佛都各回原來的本土佛國,而說:諸位分身佛,可以回去了,但是多寶佛塔,尚請留下。因為多寶佛是為了證明《法華經》,所以在世尊未說完《法華經》以前,請多寶佛塔還是留住靈山上方的虛空之中。到本經此下的第二十三品、第二十四品、第二十五品中,多寶佛塔還有任務未完。

「分身」是佛菩薩為了眾生的利益,可分其身,給他們化現與本身相同的身相,所以也是化身的一種。

化身佛為如來的三身之一,可有三種:1.依應身化現無量的佛身。2.如來為了適應所教化的對象需要,可以隨類而現人、天、龍、鬼等身。3.對於佛的法身、解脫身而言,八相成道的佛,是化身。

諸佛及諸大菩薩,可同時以無量分身,現於無量國土之內及無數眾生之前,例如處處見到觀世音菩薩,人人見到觀世音菩薩,卻未見觀世音菩薩有須臾間離開了極樂世界,彼土未離的是本身,處處見到的是分身。《法華經》所說分身佛,即是如此,是依應身佛的本身分出,此土的釋迦世尊是應身的本身,其餘十方諸佛是此土世尊的分身。
標籤:
瀏覽次數:52    人氣指數:52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法華經講要 二十一、如來神力品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法華經講要二三、藥王菩薩本事品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