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塑膠容器、保鮮膜、食物包材等,一旦加熱、經微波、蒸煮或裝油脂食物後,塑化劑不僅會釋出污染食物,而且還會逸散於空氣中,冷卻後吸附在室內灰塵上,連灰塵也被塑化;若家中塑膠插頭長期不拔,也會引發類似的塑化劑逸散效果。
塑化劑經由呼吸、食入及皮膚吸收進入人體,幾乎是無孔不入。它也被用來做為「定香劑」,可存在於有香味的化妝品、保養品或衛浴用品中。過去早有研究發現,美髮、美容業者體內塑化劑的暴露量較高。
手冊中提到,塑化劑DEHP長期高劑量暴露可能具生殖毒性,理論上包括睪丸發育不良、男嬰生殖器到肛門的距離較短、青春期產生男性女乳症、成年男性精蟲數較少;而在女童則懷疑可能引發性早熟,使月經與乳房發育等第二性徵提早於八歲前出現。
不過,由於塑化劑在體內代謝很快,動物實驗發現停止暴露後已萎縮的睪丸仍可恢復生殖功能。因此專家建議民眾要減少危害,應立即停止使用含塑化劑的食物、化妝品;養成多吃蔬果、多喝開水、多運動的習慣,以加速將塑化劑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