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許聽過如此老掉牙的想法: 無子嗣女性在年輕時,可能過著自由‘快樂及富裕的生活 她們年老時終會因此悔恨不已 因為她們終將孤獨抑鬱滿懷痛苦而終? 事實上, 沒有任何社會學的證據可以支持這個說法 歷史恐怕從未給與 這些沒有子嗣女性應有的尊敬 讓我們稱她們為 阿姨幫 她們被認為自私‘性冷感‘可悲 針對美國養老院的研究, 比較無子嗣老年婦女和有子嗣老年婦女 發現這兩個族群並沒有哪一個特別痛苦或快樂 但研究者確實發現 讓老年婦女痛苦的原因是:貧窮 和 不健康 不管你有沒有孩子,處方都很清楚 綜觀每個文化~每個大陸 作者研究婚姻時發現 甚至是史上最熱衷繁衍後代的族群,十九世紀的愛爾蘭或現代阿米緒人 每個人種都有百分之十的女性從未生育 即使我們這些選擇不生小孩的女性, 常常遭指控沒有女人的樣子,或違背自然或自私 但歷史告訴我們, 總是有女人一生都未生育,數字之高(且持續的高) 讓作者懷疑 是 人類 的 演化 適應 (我也這麼認為) 因為她們沒有小孩, 通常比較有機會接受更多的教育 得到更多資源, 這些女性也有足夠的收入和同情心,為家人支付救命的手術費用 或是某個母親病重之際,代為照顧孩子 我的一個朋友,稱這些拯救孩子的阿姨為備用父母 這個世界充滿了這樣的阿姨 決定加入阿姨幫而非登錄母親協會 讓我不必像一個母親,必須把全副心力和資源放在撫養孩子身上 我不須幫孩子買少棒聯盟的制服,不用支付矯正牙齒和大學教育的費用 也因此釋放出許多資源供給整個家族 我也因此培養了生命 培養生命的方式不勝枚舉 相信我, 每一種都很重要 生為一個種族,我們需要許多負責熱情~沒有孩子的女性 願意 以各種方式支持族群擴張 生養孩子如此耗竭心力, 這些艱鉅任務就算沒能殺死 也能很快吞沒許多身為母親的女性 因此 也許我們需要更多精力尚未耗盡的女性,投入這場混戰 給與族群支持 無子嗣女性對人類社會一直很重要 比起其他人來說,她們通常會負起血緣上不屬於她們的照顧責任 無子嗣女性通長經營孤兒院~學校和醫院 她們可能是助產士~修女和慈善人士 她們治癒患者,教導藝術,並常成為戰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比如南丁格爾) 作者舉出許多歷史上有名的受阿姨幫影響的成就者~藝術家 其中 創造彼得潘的作者J.M.Barrie早在1911年就回答了這個問題 對Barrie來說 彼得潘的形象本質和幸福的奇妙心靈,在全世界都看得到 模糊的反映在[ 許多沒有孩子的女性臉上].... 研讀Elizabeth Gilbert 約定 .帶著愛去旅行 實在是一種顱內振盪,有益身心的好運動~ 繼\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走過婚姻,進行自我整合... 此書則是遇見真愛,重返婚姻的歷程 探討了許多關於兩性的議題 作者也費盡許多心力"遊歷"~研究 在社會結構不同的族群婚姻中,女性的自我定位... 以上文章乃出自Gilbert\約定 .帶著愛去旅行 但經過筆者重新編排 以利網友無頭尾的斷落式閱讀 歡迎加入 Gilbert 精神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