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89495
 Cappuccino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立榮台中/澳門今開航 每天1班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賭癌末者死期 下注10億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急性腸胃炎居家療法
作者: Cappuccino 日期: 2012.12.29  天氣:  心情:
急性腸胃炎居家療法 多補充水分 清淡飲食
文/劉鐘軒

小華平時很健康,目前正在準備國中基測。某天晚餐後,突然肚子痛,上吐下瀉,發高燒,全身無力。媽媽嚇了一跳,趕緊拿出阿公在附近藥房買的成藥給他吃。

小華吃了後,馬上吐出來,肚子更痛了,趴在桌子上呻吟。媽媽趕緊將他送到附近的醫院,經醫師解釋為急性腸胃炎。經過吊點滴後,小華覺得舒服多了。醫師告知可以帶藥回去吃,但媽媽卻很恐慌,因為不知道要如何在家照顧小華。

夏日高溫,食物的保存較不容易,微生物繁殖迅速,易引發急性腸胃炎,尤以學齡兒童最為嚴重。腸胃炎的症狀隨個人體質、感染病因、致病菌種類及毒素多寡、潛伏時間等原因,表現出的嚴重度不同。

一般來說,急性腸胃炎首先會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接著再出現腹痛、下痢、裏急後重、發燒等症狀。

雖然此病對多數人而言並不嚴重,但感染了腸胃炎後,在家中又該如何處置呢?一般的原則是安靜,保溫(尤其是腹部的保溫),以及進行飲食療法。

第一天應先暫時禁食,讓腸胃多休息。如無嘔吐現象,則盡量多補充水分,以免虛脫。胃部症狀開始消退數小時之後,就可以開始補充營養,盡量選擇清淡,無刺激性食物,例如白稀飯、白吐司、陽春麵條。若症狀較為改善,再嘗試其他不油膩的食物,例如蒸魚、蒸蛋、水果、青菜。避免食用產氣食物,例如牛奶、豆類製品、汽水,並暫時不要吃太油(肉鬆、水餃、包子),或太甜(巧克力、蛋糕)等食物。

牛奶、茶、咖啡及檸檬汁、柳橙汁等酸性飲料也最好避開,以免刺激胃腸,並再度引致下痢、嘔吐。總之,食物考量的漸進性順序應為流質(果汁、運動飲料)、半流質(米、菜湯)、稀飯、軟食。

輕微腸胃炎只需在家臥床休息,即可有效恢復,但如果居家觀察48小時仍未改善,或其間出現有嚴重腹痛、腹部膨脹,或觸痛、血便、嗜睡、精神狀態改變等,則應盡速至醫院處理治療。

(作者為壢新醫院腸胃肝膽科醫師)



急性腸胃炎
定義:
急性腸胃炎是小朋友最常發生的疾病之一,典型的症狀是上吐下瀉。
但是也有單獨以嘔吐或拉肚子為主的病例,常會合併肚子痛,發燒,肚子脹,輕微感冒症狀等等。


病因:
大致區分為「細菌性」及「病毒性」的腸胃炎。
「細菌性」中最有名且常見的就是沙門氏桿菌感染,另外如赤痢桿菌、空腸彎曲桿菌等均屬此類,一般來說盛行於炎熱的夏季。
「病毒性」中最有名的則為輪狀病毒感染,於秋冬季較盛行。
但是夏天同樣有各式各樣不同的病毒在流行,所謂〝腸胃型感冒〞或〝感冒引起拉肚子〞概指此類。

症狀:
從最輕微之一、兩天自然恢復,到較嚴重之血絲粘液便、高燒持續不退、腹部絞痛等症狀都有可能,甚至可以持續一週左右。
一般而言,「細菌性」腸胃炎較為嚴重,也比較容易出現腸胃出血,腸穿孔破裂,甚至腹膜炎之併發症。

診斷:
可檢查小朋友的糞便來確定病因,同時也可檢驗小朋友的血液中之白血球、發炎指數、鈉、鉀、氯等電解質,以做為疾病嚴重程度之參考。
另外醫師也會觀察小朋友的情況來決定是否安排腹部X光或腹部超音波檢查。



居家照護:
注意脫水現象,小朋友是否有小便減少(嬰兒換尿布次數減少),乾哭沒有眼淚,皮膚乾無彈性,嬰兒之前囟門凹陷等現象?
無論有無接受點滴注射,都可購買拉肚子專用之電解質水給小朋友當開水喝。使用稀釋過之運動飲料是錯誤的觀念,它們的糖分太高,電解質又不合標準。

飲食以清淡為主,醫師通常會視情況建議小朋友短時間禁食,而後若無劇烈嘔吐、腹脹、腹痛之情形,可嘗試進食。
飲食從白稀飯、白吐司、陽春麵條開始,若拉肚子較改善再嘗試其他不油膩的食物如蒸魚、蒸蛋等。
水果跟青菜可視情形吃吃看。

嬰兒因以奶粉為主食,故先試著沖泡著半奶(即濃度稀釋成一半)。
若拉肚子的情形無法在3-7天內改善,可能需在醫生指示下換無乳醣奶粉(即市售之止瀉奶粉)。
腹脹腹痛的處理,可在小朋友肚子上抹一層薄薄的薄荷油,輕輕按摩。但是情形不穩定的小朋友,可能需要插鼻胃管或肛管,來舒緩腸子內的壓力以避免腸破裂。

尿布疹的照顧,保持屁屁清潔乾燥是快速復原之不二法門。
可在每次大小便後以溫水沖洗屁屁,以面紙吸乾、擦葯膏,再換上尿布或褲子。


急性腸胃炎和食物中毒

經過了SARS這一波流行恐慌之後,時序也漸漸進入炎炎夏日。在這種高溫多雨的氣候中,食物中毒的消息時有所聞,也幾乎沒有一個人可以逃過這種威脅。

除了一些嚴重的法定傳染病外,如傷寒(Salmonella)、副傷寒、赤痢桿菌(Shigella)、阿米巴痢疾、以及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腸病毒感染重症之外,還有更多的病因。在這類似的上吐下瀉的症狀下,有著許多值得您多留意的地方。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
突然間或是慢慢地腹部覺得陣陣絞痛,有時合併許多次的嘔吐,或是許多次的腹瀉,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休息後,身體慢慢就恢復了!

有些人則是嚴重到高燒(如有些SARS初期就是發燒和腹瀉)、血便(如傷寒、副傷寒、赤痢桿菌、阿米巴痢疾)、脫水、休克,甚至需要住院隔離治療。同樣是腸胃炎,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

主要是臨床上急性腸胃炎的病因很多,包括傳染性和非傳染性因素,因為近年來臨床微生物學和診斷技術的進步,發現了更多的致病病原,包括病毒、細菌和原蟲類,而不同的病因,所引起的症狀也有輕重之別。如果腹瀉的時間在四週以內,這是急性腹瀉。

如果腹瀉時間大於四週,則要考慮更多原因,如胰臟功能不良、吸收不良症、愛滋病、小腸或大腸的慢性疾病等。常見急性腸胃炎的原因有:



腸胃炎的種類:

1、自然動植物的生物鹼:如毒菇、毒草或河豚、毒貝造成的。

2、化學性食物中毒:吃了有毒的化學物質所引起的疾病,如有害重金屬(如砷、水銀、鉛、有機磷製劑)、不良添加物、色素、有害防腐劑、過量香料、殘留農藥等。

3、細菌性食物中毒:常見的病原菌像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產氣莢膜梭狀芽胞桿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沙門氏桿菌(Salmonella spp.)、海鮮弧菌(Vibrio spp.)、仙人掌桿菌屬(Bacillus cereus)、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等。

4、原蟲性腹瀉:如阿米巴痢疾(Amebiasis)、梨形鞭毛蟲(Giardiasis)、Cryptosporidiosis常發生在愛滋病患者。

5、病毒性腹瀉:如 Rotavirus、Adenovirus、Calicivirus、Astrovirus、Norwalk-like virus、Enterovirus。



主要機轉:
1、黏膜吸附因子和腸細胞毒素:如霍亂弧菌和一些分泌細胞毒素的大腸桿菌,由於腸細胞毒素會鍵結於黏膜上特殊接受體上,而造成cyclic- AMP增加,結果釋放出氯離子,同時抑制鈉離子的吸收,伴隨著水份的流失,鉀和重碳酸鹽流入腸內,而引起大量腹瀉。

2、阻斷絨毛:細菌菌落在小腸黏膜,引起絨毛萎縮和脫落,改變水份和電解質的吸收,而引起腹瀉。

3、腸黏膜的侵犯:如赤痢桿菌、沙門氏菌侵犯黏膜而引起發炎反應和出血現象,較重的會形成潰瘍,引發腹瀉和黏液和血樣糞便。



一旦腸胃炎要注意什麼事?
1、注意有無發燒、嘔吐、腹痛、血便、腹瀉持續的時間、和特殊暴露或旅遊史?有無許多同類患者?所吃可疑食物的種類、名稱、時間點及地點?

2、有無剩下的食物、排泄物及嘔吐物?有無血絲或血便?

3、有無頭痛、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患者的用藥史?有無牛奶不耐症?

4、有無體液脫水、休克?如有嚴重患者,應送醫治療。


個論:
因各種不同的致病原因而有不同,從輕度的症狀會自然痊癒,到嚴重的個案會致死。以下略述重要的幾種病原:


1、大腸桿菌(E.coli):在正常的大腸中也有很多大腸桿菌,但是每一個人身上的宿主耐受性都不同,所以如果我們出外旅遊,最常造成「旅遊者腹瀉」的原兇就是大腸桿菌。

潛伏期約二十四到七十二小時,症狀的程度差異很大,噁心、嘔吐、腹部絞痛、腹瀉、重者脫水、休克,持續約幾天至一星期。

最怕的是所謂大腸桿菌O157:H7(E.coli O157:H7),本菌感染會發生血樣性腹瀉,重者變成溶血性尿毒症(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而致死。


2、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在我們的手上、皮膚上或是傷口上都會有,如果烹煮食物不當,其中的腸毒素會造成噁心、嘔吐、腹痛和腹瀉,潛伏期很短,約一至六小時,一般一至三天就會好了。


3、霍亂弧菌(Vibrio cholera):目前在世界各地都有霍亂的流行,會造成脫水性的腹瀉,通常是食用被有症狀或無症狀的患者的糞便污染的水或食物,潛伏期一至三日,通常是無痛的米湯狀水瀉,嚴重的會有電解質和水份的流失,脫水,少尿,甚至有低血鉀症和酸中毒。未經治療的嚴重患者會有一半的死亡率。


4、腸炎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潛伏期約二至四十八小時,有腹瀉、腹痛或伴隨發燒、頭痛、噁心、嘔吐,少數有血便。大多存在於海產食品,因為海產冷凍不夠、生食、未充份烹調所致,有時也透過菜刀、抹布或砧板間接污染。所幸引起死亡的病例很少。


5、沙門氏桿菌屬(Salmonella spp.):吃了受污染的生奶、蛋、鱉或龜、或其蛋製品所引起,潛伏期約一、二日,開始有噁心、腹部絞痛,隨之出現腹瀉、發熱,偶見血便。輕者如腸胃型或帶菌者,可從大便或直腸拭子培養出沙門氏桿菌。重者如同傷寒,會有較長的潛伏期,之後高燒二、三日,常達三十九度以上,合併頭痛、關節痛、厭食、腹部疼痛和玫瑰疹,長期的高熱常伴有相對的心搏徐緩。於疾病晚期,當腸病變最明顯時,可發生腹瀉和血便。


6、痢疾志賀氏菌(赤痢桿菌)(Shigella):常見於境外移入,或是山地鄉居民,經由受污染的食物和帶菌者的排泄物而來,蒼蠅是傳播媒介,潛伏期三至五天,症狀會有腹痛、腹瀉、發燒和血便,主要的致病因子為Shiga toxin 會破壞腸基底黏膜下層的細胞血管造成出血,並侵入循環系統引發嚴重病變。


7、輪狀病毒(Rotavirus):多發生在秋冬,流行在小朋友聚集的托兒所、小兒科病房、幼稚園,會造成兒童發燒、嘔吐、水樣下痢三至八天,偶有脫水現象。 ◎ 診斷:1、從臨床病史和症狀來分析,藉著肉眼或顯微鏡作糞便初步的檢查。2、微生物檢查-糞便培養及抗生素敏感試驗,肛門拭子的檢查,乙狀結腸鏡或大腸鏡的檢查和切片。3、利用生化血清或進一步的實驗室檢查,法定傳染病要送疾病管制局。4、評估病人脫水和電解質平衡狀態。



治療:
1、找出致病原,治療潛在的病因,大部份的人是屬於輕度的症狀,一般會自我痊癒,嚴重時須矯正體液和電解質,必要時使用止瀉劑和抗生素。

2、因為急性下痢通常不需要抗生素治療,使用反而會有副作用,如正常細菌叢的改變,吸收障礙,或延長排菌的時間。但對老年人或免疫不全的人,則須早期使用抗生素。對特殊的感染則須根據病菌感受性來使用。

3、高度傳染性的個案須要隔離,排泄物要謹慎處理。

4、注意體液的平衡,酸鹼和電解質的穩定,必要給予口服補充液(如電解質飲料)或是點滴輸液,如果症狀緩解,可給予清淡或流質飲食,不可給予奶製品或是油膩食物。



預防:

1、最重要的是「病從口入」的觀念。勤洗手。
2、民眾外燴的情形,由於大多沒有營業登記,且多在戶外設備簡陋,常引起食物中毒,值得民眾小心。
3、夜市小吃或是攤販賣的食物,常因冷凍不良或是經烹調後置放太久,而引起細菌滋生,也要小心選購。
4、平日烹調避免沾污細菌,注意手的衛生,蟑螂和蒼蠅的預防,注意廚房、器具和食材的清潔。
5、避免細菌繁殖,食物應趁新鮮趕快食用,食後儘量用冰箱保存起來。
6、儘量不要生吃食物,尤其是海鮮類。儘量不要飲用地下水。
7、購買食品要注意外表是否完整、可靠廠商出品、製造日期以及使用期限。
8、注重汙水和排泄物的處理,提升衛生教育和環境衛生的品質。
9、隨著國民旅遊去疫區的增加,大陸探親旅遊,國外遊客、外籍勞工、偷渡、走私等外來人口的頻繁,
使得一些國外流行的傳染病也漸漸在臺灣發現,所以檢疫的工作很重要。




夏季到了,夏令衛生更是重要,有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使我們一方面可以滿足口欲之外,也能擁有身體健康。如果不小心身體不適,不要害怕求醫。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一般所謂的「急性腸胃炎」,是指我們腸胃道的黏膜遭受細菌、病毒、桿菌的侵入,造成腸黏膜及胃黏膜的發炎,這種炎症發生原因,大部分是食用不清潔的食物或者污染的水,或飲食的製作或用具不清潔,以及烹調者的衛生習慣不良所引起的夏季常見疾病。其症狀有肚子痛、腹脹、噁心、嘔吐、解多次的稀便或水便(次數可達一至二十次),大便有可能帶有黏液、血絲,或出現惡臭的味道,而嚴重的腸胃炎,有可能造成發燒、體重減輕、脫水、休克的現象。


輕微的腸胃炎,即使患者不治療,都可自行痊癒。
假若腹痛、腹瀉的症狀一直持續,且拉的糞便中帶有黑色、血絲、黃膿等黏液,或者老人、小孩因拉肚子造成脫水,進而出現發燒、皮膚嘴唇乾澀,眼眶凹陷等症狀,則應儘速就醫,勿拖延。


.急性腸胃炎應如何照護?

吃壞肚子的腸胃炎,症狀多半較輕微,大多數會在三天以後慢慢的改善。在急性期嘔吐、腹瀉厲害時,可暫時禁食,使腸胃道得到休息,盡量不要飲用會造成脹氣的飲料,如牛奶;對於具有刺激性、太冷或太熱的飲料,如茶、咖啡,盡可能於急性期不飲用,待症狀改善後可多喝白開水,稀釋過的運動飲料、果汁等;

可採漸進式飲食如清淡的稀飯、白吐司、白饅頭,避免食用油膩、油炸及刺激性的食物,若進食後再度發生腹痛、腹瀉及嘔吐的現象,則須再次禁食數小時。避免食用未經煮熟之食物或飲用生水,注意烹調環境、器具及食物的衛生,選擇食品應注意物品的保存期限,罐頭食品開封後,應盡可能在短時間食用完,勿留置隔天再食用。飲食如廁的前後,養成洗手的好習慣。


「良好的衛生習慣-洗手」的確是預防腸胃炎的最佳方法,通常夏天天氣較悶熱,食物保鮮不容易,如果沒有好好的冷藏或立即食用,易大量滋生細菌或病毒,增加「病從口入」的危險。


吃壞肚子了--急性腸胃炎急性腸胃炎
急性腸胃炎常是夏天常見的疾病之一。
在炎炎夏日裡,細菌容易在溫熱潮濕環境中滋生作怪,以致於食物不易保存;加上民眾喜歡吃生冷食物,卻不注意衛生習慣,因而常常不小心將不潔的食物吃下肚,發生了上吐下瀉的不適症狀,造成急性腸胃炎在夏日的發生率增加。 .

什麼是急性腸胃炎?
急性腸胃炎是因為細菌或病毒引起一些腸胃不適的症狀。臨床表現和潛伏期隨個人免疫力、致病菌、毒素種類而有所不同。一般急性腸胃炎通常有輕微到嚴重的腹瀉,伴隨著食慾降低、噁心、嘔吐、腹部絞痛等症狀。

雖然急性腸胃炎在健康的成人中的症狀並不嚴重,僅會引起一些不適的症狀:但對幼童、老人、嚴重病人,因抵抗力差,易引起過度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等嚴重的併發症。.急性腸胃炎的病因

1. 細菌性:常見的病原菌有沙門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海鮮弧菌,盛行於夏季。 霍亂弧菌會引起水樣腹瀉;大腸桿菌會引起旅行者腹瀉和造成院內兒童的感染; 沙 門氏桿菌、志賀氏菌侵犯腸黏膜而引起發炎和出血現象,嚴重會形成潰瘍,引發腹 nbsp瀉和黏液和血樣糞便。

2. 病毒性:最有名的為輪狀病毒,於秋冬盛行。但夏天仍有各式各樣病毒在流行,所 謂”腸胃型感冒”或”感冒引 起拉肚子”就是指這類。

3. 原蟲性:梨形鞭毛蟲及Cryptosporidium常因飲用受污染的水而引起。梨形鞭毛蟲感 染會引起噁心、嘔吐、腹瀉、疲倦等症狀;Cryptosporidium會引起水樣腹瀉,伴隨 著腹部絞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4. 化學性:吃了有毒的化學物質所引起的疾病,如有害重金屬(ex:砷、鉛、汞、有機 磷製劑)、不良添加劑、有害防腐劑、殘留農藥等。

5. 動植物的生物鹼:食入毒蕈類、某些海鮮類或大量酸性食物(柑桔類水果、番茄等) 造成的。


.急性腸胃炎的症狀

急性腸胃炎依每個人的抵抗力、微生物種類及數量、食入毒素的多寡而有不同的症狀。最常見的症狀為腹瀉,常伴隨著食慾降低、噁心。

嘔吐、腹脹,而腹部絞痛、血便、發燒持續不退、肌肉疼痛也可能發生。

嚴重的嘔吐及腹瀉會使血中鉀離子及鈉離子過低,引起過度的脫水,造成虛弱、小便頻率減少、口乾舌燥、嬰兒哭泣時無淚液。

而在幼童、老人、慢性疾病患者,水及電解質的不平衡會造成生命的威脅。


.如何診斷?
通常可以用病人出現的症狀來判斷是否為腸胃炎,但是詳細感染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

例如常常同時發現家人或是辦公室的同事出現相同的症狀。
有的時候腸胃炎是因為不適當烹調的食物或已感染腐壞的食物,像是一些海產類或是離開冷藏很久的美乃滋。
如果近期有到外國去旅行也有可能是感染的原因。 如果出現較嚴重的症狀或是持續48小時以上,就有必要採取糞便檢體進行其白血球、紅血球、細菌、病毒、寄生蟲的檢測。也有較少的案例需要進行嘔吐物、食用過的食物或是血液來幫助檢測其感染原因。
若病患出現症狀持續數天而未見改善,醫師會以大腸鏡來檢測大腸已判斷病人是否患有潰瘍性結腸炎。

預防方法
由於大多數腸胃炎的感染是經由人與人的接觸,尤其是直接或是間接接觸帶有病原的糞便。所以以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是預防腸胃炎最有效的方法。

為了避免食物感染,肉跟蛋類要烹調完全,佐料要先迅速的冰入冰箱以防變質。巴式滅菌法可可用於乳製品及保溫蘋果汁。對嬰兒來說,預防嬰兒罹患腸胃炎的的主要方法是母乳餵食。

治療方法
通常腸胃炎只必須提供足夠的水分補充即可,即使出現嘔吐症狀的情形也必需給病患補充在忍受範圍內的水份。
若病患因為嘔吐腹瀉而出現嚴重脫水的現象,則需要給予靜脈注射補充營養液及電解質。
幼童病患脫水的情形可發生的非常快速,必須給予補充含適量糖及鹽的補充液。一般市面上販賣設計專用來補充液體流失及電解質的商品(rehydration solution)都可以使用。

禁止食用碳酸飲料、茶、運動飲料、含咖啡因的飲料、果汁。對於成人患者,醫師通常會使用藥物治療,例如使用栓劑來控制嚴重的嘔吐現象。
但是小孩不能使用這些藥物。
當症狀減弱後,病患可以開始食用一些較清淡的食物,例如麥片粥、香蕉、白米飯、蘋果醬、白土司等等。若食用這些清淡食物12到24小時後仍有持續腹瀉但糞便上沒有血跡(表示沒有嚴重的細菌感染),醫師會開diphenoxylate或建議病人使用OTC藥物像是loperamide或bismuth subsalicylate。但這些藥物通常也不會給小孩服用。

因為使用抗生素的副作用為腹瀉以及使細菌產生抗藥性,所以即使我們知道引發急性腸胃炎的菌種,仍不鼓勵使用抗生素做治療。但是有些菌種例外如Campylobacter彎形菌、Shigella志賀氏菌、Vibri弧菌等,還是會用抗生素做治療。

急性腸胃炎的叮嚀   

急性腸胃炎是小朋友最常發生的疾病之一,典型的症狀是上吐下瀉。但是也有以嘔吐或拉肚子為主的病例,常會合併肚子痛,發燒,肚子脹,輕微感冒症狀等等。

致病原是什麼?

大致區分為「細菌性」及「病毒性」的腸胃炎。
「細菌性」中最有名且常見的就是沙門氏桿菌感染,另外如赤痢桿菌、空腸彎曲桿菌等均屬此類,一般來說盛行於炎熱的夏季。
「病毒性」中最有名的則為輪狀病毒感染,於秋冬季較盛行。
但是夏天同樣有各式各樣不同的病毒在流行,所謂"腸胃型感冒"或"感冒引起拉肚子"概指此類。 .

腸胃炎的症狀
從最輕微之一、兩天自然恢復,到較嚴重之血絲粘液便、高燒持續不退、腹部絞痛等症狀都有可能,甚至可以持續一週左右。一般而言,「細菌性」腸胃炎較為嚴重,也比較容易出現腸胃出血,腸穿孔破裂,甚至腹膜炎之併發症。

.醫師會作什麼檢查
可檢查小朋友的糞便來確定病因,同時也可檢驗小朋友的血液中之白血球、發炎指數、鈉、鉀、氯等電解質,以做為疾病嚴重程度之參考。另外醫師也會觀察小朋友的情況來決定是否安排腹部X光或腹部超音波檢查。 .

照護原則

1. 注意脫水現象:小朋友是否有小便減少(嬰兒換尿布次數減少),乾哭沒有眼淚,皮膚乾無彈性,嬰兒之前囟門凹陷等現象?無論有無接受點滴注射,都可購買拉肚子專用之電解質水給小朋友當開水喝。使用稀釋過之運動飲料是錯誤的觀念,它們的糖分太高,電解質又不合標準。PS.目前市售之電解質水有亞培培得賴、惠幼益兒壯、和光堂愛兒露、森永電解質溶液等。

2. 飲食以清淡為主:醫師通常會視情況建議小朋友禁食時6-8小時不等(最好是在同時接受點滴注射的情況下,才不會脫水),而後若無劇烈嘔吐、腹脹、腹痛之情形,可嘗試進食。請選擇白稀飯、白吐司、陽春麵條開始,若拉肚子較改善再嘗試其他不油膩的食物如蒸魚、蒸蛋等。 水果跟青菜可視情形吃吃看。PS.容易出錯的食物種類:肉鬆(太油),水餃或包子(餡太油),果汁或汽水(太甜),牛奶(大小孩儘量不要喝,因為含乳醣)。

3. 奶粉的選擇:嬰兒因以奶粉為主食,故先試著沖泡著半奶(即濃度稀釋一半)看看。若拉肚子的情形無法在3-7天內改善,可能需在醫生指示下換無乳醣奶粉(即市售之止瀉奶粉) 。

4. 腹脹腹痛的處理:醫師會開些消脹氣的葯給小朋友吃,也可在小朋友肚子上抹一層薄薄的薄荷油,輕輕按摩。但是情形不穩定的小朋友,可能需要插鼻胃管或肛管,來舒緩腸子內的壓力以避免腸破裂。

5. 尿布疹的照顧:保持屁屁清潔乾燥是快速復原之不二法門。可在每次大小便後以溫水沖洗屁屁,以面紙吸乾,擦葯膏,再換上尿布或褲子。



什麼是腸胃炎?

胃腸炎是胃黏膜和腸黏膜發炎,這是食物中毒引起。

徵狀包括:
嚴重嘔吐和腹瀉,常連帶有腹部痛性痙攣及絞痛。
發燒、出汗。
可因長期大量喪失體液而致脫水甚致休克。
嘔吐物和糞便中可能有少量血。
嘔吐、腹瀉等徵狀約在二至四天後便停止,但也可能持續更長的時間。
細菌(沙門桿菌)感染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之久,此時患者可能沒有什麼徵狀,卻是個帶菌者,可以傳染他人。
為什麼會有腸胃炎?

病因可以是細菌、病毒、農藥、食物本身的毒素、食物和食物起的化學作用、或其他無機性物質污染等。
細菌類的成因包括:
最常見的是食物受細菌感染,再煮熟或半熟的食物,特別容易染有細菌。蒼蠅和不合衛生的烹煮器皿。
在室溫下存放食物,很可能受到嚴重的細菌污染。雪櫃應在四度之下,熱櫃應在六十度以上,可令細菌停止生長繁殖(其實未死的)。葡萄球和三門桿菌通常來自處理食品的人員。
尤其是含有奶類食品、經加工的肉類、魚生壽司等。
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沙門桿菌是最常見的病菌。
污染的禽類、肉類及魚類中,常可發現彎曲桿菌。這種細菌常會引起腹瀉和劇烈的腹痛。
大腸桿菌有很多種,大多無害,但有幾種可引起初生嬰兒的急性胃腸炎,這種感染常在育嬰室中蔓延。這和奶樽消毒情序有關。
病毒感染往往也可引致胃腸炎及腸炎。輪形病毒是引起兒童腹瀉的最常見病原體。除此之外,可引致胃腸炎的病毒還有腺病毒、腸病毒、手足口病毒...等等。這種感染可在兩天之內發病。
有些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所產生的毒素,也可以引致胃腸炎,如紫杉、青性的茄屬植物、牽牛花及七葉樹屬植物等,都含毒素,而馬鈴薯塊莖所生的嫩芽,也是有毒的。
有青的化學品,如砷、鉛及各種殺蟲劑等。若服下這些化學品,在數小時內即可發病。
阿米巴病、梨形鞭毛蟲病等疾病,也可以引起胃腸炎的徵狀。
如何處理腸胃炎?

輕微腸胃炎,患者不經治療,也可自行痊愈。
胃腸炎通常都有毒性,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毒性都很輕微。但是臘腸毒菌病以及某些植物或化學物質中毒,如果不及早救治,則可能致命。
如果連帶有腹痛、糞便帶血,或其他料想不到的徵狀;徵狀嚴重,或延續時間較長;曾服下有素的植物或化學物質,必須立刻去看醫生。有高燒、複視、抽搐或癱瘓等現象,應該立刻去看醫生。
藥物治療:
小兒不能用止瀉藥----有危險的。小兒的腸胃炎比成人腸胃炎的復雜得多,一定要看醫生。
成年患者可服有適量的止瀉藥和止痛藥。肚瀉本身是有作用的,但也有副作用。
如果有急性嘔吐和腹瀉,除啜飲少許水外,要戒奶類飲品。
胃部徵狀開始消退數小時之後,就可以開始給病人補充營養。容易消化的食物之中粥最好。但不可喝茶、咖啡及檸檬汁、橙汁等酸性飲料,以免刺激胃腸,引致再度嘔吐。
大多數胃腸炎在三天內可逐漸痊愈;嘔吐、腹瀉等徵狀消失後,患者可以吃較為多樣化的食物,但仍不可吃刺激性的東西。
醫生會如何處理?

如果病情嚴重,就會送患者進醫院檢查和治療。
胃部排空後會有乾嘔現象,醫生會為患者注射止吐劑。這時嘔已經是無用的了,還會阻礙進食和服藥。
如果腹瀉不止,醫生可能給病人服用止瀉劑或解痙劑。
醫生一般都不用抗生素,除非已經確知病原體是可用抗生素治療的細菌。這樣如採用特效的抗
生素,療效是很好的。
小兒或老弱的病人,如果在嘔吐、腹瀉及出汗後喪失太多水份,醫生可能用靜脈注輸液以補充的水分。
如何預防方法?

任何奶製品和經加工的魚肉類食物,如果在室溫下放置過久,便不宜進食。
要注意用微波爐加熱的食物,中心的溫度夠熱才可進食。微波本身沒有剎菌的能力。
不要進食懷疑不合衛生的食物。尤其是無牌食店,處理不當的海鮮、魚生壽司。先參觀食店的廁所是一個好習慣,順道先洗手。別真的以為眼不見為乾淨!)
在外地旅行時更應注意,因為細菌的本種不同,腸道的抵抗能力會低一些。
冷藏的熟肉應當充分煮熟後才吃。
如果發現罐頭食物的容器有所損壞,或內裏的食物有異,即應丟棄。
奶類食品的有效日期不能不看。
不可吃馬鈴薯的嫩芽。
如果家中有幼童,盛有化學品的瓶子都要放在他們拿不到的地方。




.諾羅病毒(Norovirus)在兒童社區性急性腸胃炎之研究

研究背景:
急性腸胃炎是兒童常見的疾病,最近的研究中發現諾羅病毒是造成急性腸胃炎之常見病原之一。

據衛生署報告,台灣地區過去數個月內,已有老人之家、呼吸照護病房、精神科病房和身心障礙機構等單位陸續通報多起學生或住民發生腸胃道集體感染的事件,其中四起18名案例證實是諾羅病毒 (Norovirus) 的感染,另有三起百餘名疑似胃炎之集體感染正在調查中。

本文首次報告諾羅病毒在兒童社區性急性腸胃炎之特性。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在於研究諾羅病毒在兒童急性腸胃炎中的盛行率 (包括年齡、性別及病毒種類之分佈)、臨床表現 (包括嘔吐、腹瀉、發燒、呼吸道症狀、住院天數)、實驗室的檢查結果 (包括白血球、發炎指數、大便潛血反應、大便中的白血球、以及大便培養),以及病毒種類分佈情形,並進一步與常見的輪狀病毒性腸胃炎作比較。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方法是收集2004年1月至12月期間來臺北榮總兒科急診就診及住院兒童,採取其中被診斷為急性腸胃炎之病童的糞便和血液作檢驗。

收集個案之年齡必須大於3個月且小於20歲,若臨床上已被診斷為細菌性腸炎,或其腹瀉等症狀與患者原有的疾病相關,則不列入研究範圍。在採得糞便檢體後,除檢送一般的常規糞便檢查、輪狀病毒及細菌培養外,並採用免疫分析及RT-PCR的方法,來偵測檢體中有無諾羅病毒及其種類 (I & II基因群)。

研究結果:
我們一共採得了180位患者的糞便,有99位為男性,81位為女性。年齡分布最小為5個月,最大為20歲。其中有20位患者之糞便被偵測出有諾羅病毒,盛行率為11.1%;53位患者偵測有輪狀病毒,盛行率為29.4%。

在被偵測出有諾羅病毒的20位患者中,2人為基因群 I,18人(佔90%)為基因群II。
諾羅病毒好發於0至3歲的兒童,但也可以發生於較大年齡的兒童,而輪狀病毒一樣好發於0至3歲的兒童,但少見於年齡較大的兒童及青少年。

月份分佈上,一年中皆可發現諾羅病毒與輪狀病毒之存在,但輪狀病毒主要分布於2到5月,而諾羅病毒則以1月份最多。
至於諾羅病毒腸胃炎的臨床表現,有嘔吐(100%,平均天數為1.3天)、腹瀉(45%,平均天數0.95天)、發燒(30%)及呼吸道症狀(20%),其平均住院天數為2.3天。

而輪狀病毒性腸胃炎患者中,有較多人有腹瀉(89%)及發燒(79%)的情形,症狀持續的時間較久,其平均住院天數也較長(4.02天)。

在實驗室檢查結果方面,二種病毒性腸胃炎患者的血中白血球、發炎指數大多於正常範圍。但諾羅病毒性腸胃炎患者的白血球較輪狀病毒性腸胃炎者為高,而輪狀病毒性腸胃炎患者的發炎指數較諾羅病毒性腸胃炎患者高。

此外,在一般常規大便檢查中發現,二種病毒性腸胃炎患者約有20%到40%會有大便潛血反應,但大便中出現白血球的情形則很少見 總結:•
我們發現在2004年1月至12月中,諾羅病毒的確是造成兒童急性腸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約佔11.1%,而其中又以II基因群為主,佔90%。諾羅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可以發生在任一月份,但主要在冬季。

它可侵犯所有的年齡層,但以年輕成人為主 雖然諾羅病毒的臨床症狀通常不太嚴重,但仍有可能導致兒童需要住院治療。可出現聚集感染事件或造成爆發疫情。所以諾羅病毒腸胃炎群突發實為公共衛生上一個重要的課題。


什麼是諾羅病毒?
諾羅病毒是一種會造成人類腸胃炎的一群病毒,這群病毒以前有許多名稱(例如類諾瓦克),而這群病毒已在最近被正式命名為諾羅病毒(Norovirus)。

諾羅病毒可分為三群:GI、GII、GIII。GI 和GII 可感染人類;GIII 則感染豬和牛。

諾羅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可以發生在一年的任一月份,但主要在冬季。它可侵犯所有的年齡層,但以年輕成人為主。

諾羅病毒的傳染途徑為何?
諾羅病毒的傳染性很強,患者的糞便、嘔吐物中都帶有諾羅病毒,人們可以經由以下的途徑被傳染:如吃到被污染的食物或飲料,接觸患者身上或其接觸過的環境物品,都可能因帶有病毒而被感染,或是與照顧患者的人有直接接觸。所以如在老人之家、安養中心工作者須特別小心。


諾羅病毒相較於其他腸胃道病毒或細菌,傳染力很強,只要一百隻病毒,就可能造成感染,過去因為檢驗困難不易發現,推測不明原因的冬季食物中毒,很多是由這種病毒引起.

以下數種特徵可以幫助我們在臨床上懷疑是諾羅病毒急性腸胃炎群突發:
(1)發病期只有2-3天;
(2)大部分病人的最主要症狀是嘔吐;
(3)估計潛伏期約24-48小時;
(4) 一般的糞便檢查中(例如:輪狀病毒、腺病毒),找不到病原。 ◎

感染諾羅病毒後何時會出現症狀?
通常在24至48小時候出現症狀,也可能在接觸病毒後12小時即發生症狀。


諾羅病毒的傳染期有多久?
被感染的人在出現症狀到恢復後至少三天中都具有傳染性,些許患者甚至在康復後兩個星期都具有傳染性,所以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以及個人衛生是相當重要的。

據估計約有34-42%的急性腸胃炎群突發符合上述的特徵,可能就是諾羅病毒所引起的。

而美國疾病管制局的資料更顯示,從1997年7月到2000年6月發生了233起非細菌性急性腸胃炎群突發,其中高達93%是諾羅病毒所引起的。

據估計,諾羅病毒在美國每年可以引起五萬人次的住院治療,並且有310人因此死亡。

英國每年約有一百萬人受到感染,日本(2004/12)一安老院傳出疫情,42名感染的老人中有6人死亡 .所以諾羅病毒腸胃炎群突發成為公共衛生上一個重要的課題。


幾乎所有種類的食物被諾羅病毒所污染的水再次污染後,皆可能成為病毒載體,引發急性腸胃炎群突發,其中包括被污染的游泳池及湖泊。

諾羅病毒似乎是對加氯處理具有抵抗性,不易被殺死。

帶殼的海鮮,例如牡蠣及文蛤,可以濃縮污染的水並提高其中諾羅病毒的濃度,因此容易成為散播病毒的食物。

諾羅病毒似乎對加熱處理也具有抵抗性,即使將帶殼的海鮮加熱,亦不能百分之百保證不會散播病毒。

諾羅病毒引發的急性腸胃炎當中。雖然未加處理這些群突發也可能會在1-2週內自行改善,但幾乎一半以上的人皆會受到感染。

諾羅病毒因為有多種不同的病毒株,所以我們的免疫系統難以針對它建立終身的免疫反應。大部分的個體在感染到諾羅病毒之後,抵抗力約可持續4-6個月之久,保護病人免於受到再感染。
隨著越多次的感染似乎可以增加個體的抵抗力,而這些保護力約在2-3年後會完全消失。

諾羅病毒的治療方法?
目前並沒有藥物可以對抗諾羅病毒,也沒有疫苗可以預防諾羅病毒的感染。
當患者相當虛弱,並有嘔吐與腹瀉的情形時,他們必須補充充分的水分以避免脫水的情形,在幼兒、老人中相當常見有脫水的情形,而且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


如何避免諾羅病毒的感染?
1. 勤洗手,尤其是在如廁後、進食、或是準備食物之前。
2. 徹底地清洗水果和蔬菜。
3. 利用家中的漂白水,徹底清潔與消毒被污染的表面。
4. 被污染的衣物應立即脫掉,可以使用熱水或肥皂立即清洗。
5. 嘔吐物及糞便應小心處理,並確保周圍環境的清潔。
6. 感染諾羅病毒的患者在出現症狀到恢復後三天內,不應該準備食物,若食物被污染,則應該妥善的丟棄。


標籤:
瀏覽次數:1712    人氣指數:1712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立榮台中/澳門今開航 每天1班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賭癌末者死期 下注10億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