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371527
 Kenvinel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流浪狗~小黑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WBC棒球經 (ii)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春季養生宜養肝為先
作者: Kenvinel 日期: 2013.03.01  天氣:  心情:
節氣剛過萬物復甦,中醫講究,春季應該通肝,更易旺肝,春季養生以養肝尤為要務。
在此引以幾個養肝與大家彼此分享:

1)春季養肝正逢時
關於養肝,專家指出,在中國傳統的醫學理論中,肝屬木,喜條達,與春令升發之陽氣相應。春季是養肝護肝的最佳時節,也是肝病的多發時節。如果不注意情志調攝,肝氣抑鬱,則會百病而生。如情志不遂,肝陽上亢,血壓升高,有心腦血管病者還容易發生中風。而各大醫院的統計數據也表明,每到春天,發生肝病或肝病復發的病人就會較其他季節多。
隨着氣候節氣等環境狀況改變,人體的五臟六腑的運行狀態也會隨之改變,因此,人的飲食起居也要作出相應的調整,在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人的精神煥發。可是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鬱結,都易損傷肝臟,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此外,中國近五千年燦爛的醫藥文化在保健養生方面早已精闢地提出了“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等經典思想。因此,順應天時變化,對自己的日常飲食起居及精神攝養進行相應調整,“未病先防,有病防變”加強對肝髒的保健正當其時。

2)養肝先要熟睡為得
養肝首重在睡眠。現代人陰陽顛倒的生活習慣對於肝髒的損害尤其嚴重。現在很多人的肝病其實是“熬”出來的,“一般熬了夜的人大多雙目赤紅,這是肝火上升的癥狀。長期如此,必然傷肝。
古人將睡眠稱為“眠食”。曾國藩有言“養生之道,莫大於眠食”的名言。《黃帝內經》中記載:“人卧血歸於肝”,而在春季應“夜卧早起”。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睡眠時進入肝髒的血流量是站立時的7倍。流經肝臟血流量的增加,有利於增強肝細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並加快蛋白質、胺基酸、糖、脂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代謝,從而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抵禦春季多種傳染病的侵襲。“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注重科學睡眠。青少年和中年人每天需睡8小時;60歲以上老年人7小時左右;80歲以上老年人應睡8~9小時;體弱多病者可適當增加睡眠時間。堅持睡前用熱水洗腳。晚飯莫過飽,睡前莫喝濃茶及咖啡。講究睡姿,睡時應‘卧如弓’,以右側卧位,睡眠方向以頭東腳西為宜。要有靜謐的睡眠環境,室內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床鋪舒適,利於進入甜蜜的夢鄉。”

3)減酸增甘宜溫補
在飲食上,春天飲食應遵從《黃帝內經》裡說的“春夏養陽”的原則,適當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韭葉熱根溫,功用相同,生則辛而散血,熟則甘而補中,乃肝之菜也。(((春天適"辛"為宜))適量吃些性溫的韭菜,可起到補人體陽氣,增強肝和脾胃功能的作用。此外,日常我們餐桌上常見的“蔥”一身都是藥,其葉能利五臟,消水腫;蔥白可通陽發汗、解毒消腫;蔥汁可解毒,活血止痛;蔥根能治痔瘡及便血。在口味上則宜甜少酸。大棗、山藥最宜於春季食用,李時珍稱讚大棗“氣味甘平,安中,養脾氣,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久服輕身延年。”山藥味甘性平,具有健脾養肝、滋肺益氣、補腎固精等功效,可用棗、山藥與大米、小米、豇豆煮粥食用,以健脾養肝益胃,滋陰潤燥。
此外,春天萬物復甦,多吃些新鮮蔬菜和野菜,如黃豆芽、綠豆芽、香菜、春筍、菠菜、芹菜、油菜、橙子等,既能補充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又可清熱潤燥,有利於體內積熱的散髮。在春天要盡量忌吃油膩、生冷、黏硬食物,以免傷及肝脾。

4)堅持運動健身心
春季養肝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運動與心態。專家指出,萬木吐翠的春天,正是採納自然陽氣養肝的好時機,而運動則是絶好的方法。各人應根據自身體質狀況,選擇適宜的鍛煉項目。清晨、傍晚及節假日,可漫步於芳草小徑,舞拳弄劍於河畔林間,或去郊外踏青問柳,游山戲水,賞花行歌,登高望遠,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無形之中增強了心身健康。

當然~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對於肝臟保健也是必不可或缺的。老百姓平時常說“勞氣傷肝”&“怒氣傷肝”&”鬱抑傷肝”,肝火太旺”,其實都是在說情志過度刺激會使五臟六府之氣平衡協調的關係受到破壞。故而,春天應順應陽氣升發的自然規律,方可使肝氣順暢條達。這就要求大夥兒要學會自我調控和駕馭好情緒,心胸開闊,遇到不快的事要戒怒,並及時進行宣洩,防止肝氣鬱結。平時要培養樂觀開朗的性格,也要多提升些興趣適好。尤以現代人操勞煩悶,漸漸適應了抑鬱不疏,久而久之都會身子都會出毛病的,所以情緒管理也尤為重要之一環。

5)養肝也要講辨證
中醫最精髓的思想就是“辨證”,講究“虛者補之”、“實者瀉之”,春季養肝的飲食也應如此。
對於辨證養肝,如果一個人在春天常常生氣,情志不暢就會引發胸悶、心煩、容易發怒、頭痛頭暈、眼睛發紅、牙痛或牙齦紅腫、耳鳴、口乾口苦、小便黃、大便乾等癥狀。這就是中醫常說的“肝火上炎”導致“氣鬱化火”引起的。這樣的人在飲食以清淡為宜,多吃蔬菜水果,更不要吃些麻辣口味重的食物以及飲酒,多吃芹菜、苦瓜、野菜,多喝綠茶、菊花茶、蓮子心茶,以清肝火。

相對著~如果常有手腳心熱、潮熱盜汗、口乾咽燥、面烘熱、脇肋(胸壁兩側)灼熱、頭暈耳鳴等癥狀,則是“肝陰虛”
應多喝養陰的魚湯、甲魚湯,或海參熬湯,以滋補肝陰。切勿飲酒,忌食辛辣、羊肉等助火之品,可常服杞菊地黃丸、六味丸。而出現面目萎黃、指甲色淺淡、視力減退、失眠多夢、心驚易驚、婦女月經量少色淡,甚至閉經等癥狀,則是“肝血虛”的癥狀,多是由於脾胃功能差或因特殊原因導致失血過多所引起,而影響到肝所主的目、筋、指甲的功能。在飲食上就要避免過於油膩,以免傷害腸胃之氣,應少量多餐。可多進食桂圓、紅棗、豬肝、羊肝、排骨湯、烏骨鷄、菠菜等食物。

此外,中醫保健穴位按摩也挺合宜的,分布在人體足部的太衝穴、胸部的期門穴和顫中穴以及位於膝蓋外側稍下方的陽陵泉穴,三個穴位主通肝臟,按摩它們可以疏肝理氣血。至於祛濕理氣方面可以在肘橫紋外側端的曲池穴按摩也具有不錯效果,
而我平時小技巧就是在睡前(正逢子時入肝之際)搓熱手掌心,再趕緊摩擦熱敷期門穴位,以及按摩關元都挺合宜,
肝臟作為人體重要器官,它像晴雨表一樣反映著我們的身體變化。為了擁有健康的肝臟,我們應保持良好的情緒,保證充足的睡眠,營養要均衡,並養成每週180分運動好習慣,相信就大家都是自己的保健好醫生
標籤:
瀏覽次數:221    人氣指數:3421    累積鼓勵:160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流浪狗~小黑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WBC棒球經 (ii)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