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5/16桃園有一場酷爾盃自行車賽事,我有報名參加.
前一晚為了整理單車,以及做了一個小小的升級,弄到凌晨一點過後才就寢.
5/16早上六點就起床(其實是五點就醒了,因為興奮與忐忑.),六點四十分出門,為了要趕在七點去大會報到.
我報名四十歲組,不分車種,後來才發現這是個錯誤.
我應該報名登山車菁英組,當初沒報這一組,是因為這一組不分年齡,擔心自己四十歲的高齡與年輕小夥子拼.
誰知道,四十歲不分車種組報名的人超多,而且有許多人是騎著非常貴的公路車來比,更有些是職業級的.
登山車在速度方面,先天上就比公路車差很多.
比賽分兩個梯次出發,我是第二梯次出發,比第一梯次晚十分鐘.
讓我後悔沒報名菁英組的另一個原因在此時發現,我的這個梯次老弱婦孺太多,實力相差太多,加上有交管的情況下,我在中間的位置出發,被前面的人擋住,一開始速度根本拉不起來.
前導車在出發後13公里左右放行,這時才能比較有發揮的空間,不過還是要不斷地見縫就鑽,往前超的速度無法太快.
要轉到神牛坡時,運氣不好遇到紅燈,乖乖的我竟然下來等,而不是想辦法往前鑽,然後右轉上神牛坡.
一上神牛坡便發現到罕見的龐大牽車陣容,果不出我所料,神牛坡是讓許多人落馬牽車的地方.
整個車道都被牽車的人佔據,我只好偶爾跑到對向車道,偶爾見縫就鑽.
兩次參加同一路段的比賽,神牛坡都讓我超越前面的人,以及拉開領先距離.(神牛坡我愛你)
過了神牛坡之後,正開始準備加速前進,我被一輛逆向的Toyota小客車撞到左手臂,耽誤了一點時間.
繼續趕路,烈日高溫讓體力流失的速度超快,我的膀胱也感覺到快爆炸,可是我不能停下.
過了復興鄉三民之後,我的兩支腿都開始抽筋,我沒有慌張,利用下坡時輪流將兩支腿拉直.
不過,我的踩踏效能有受到一些些影響.
最後我花了近一小時三十一分抵達終點.
自我評估,我應該是可以再提前十分鐘左右完賽.
雖然沒有排進得獎名次,但是在我這一組的成績當中,我算是排在最前面的一群.
我的登山車超越了許多昂貴的公路車,更超越了一些年紀比我輕,又提前十分鐘出發的人.
參加比賽不是為了名次,而是一種經歷,以及自我的驗證.
這次,我感到很滿足,也為自己的理念得到證實.
桃園市陽明運動公園-介壽路-員樹林-中研院-石門水庫收費亭-大溪-神牛坡-北橫-角板山萊爾富.
全程約四十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