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658665
 天風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作為總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未來這一年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您又能怎麼做?
作者: 天風 日期: 2007.03.22  天氣:  心情:
假如您是六十年前的蔣中正,您又能怎麼做?

民國三十六年台灣發生了「二二八事件」,當時的中國也沒閒著,國共雙方兵戎相向,死傷之慘重絕非台灣人能想像‧‧。

1946年初,隨林彪進入東北的十三萬餘共產黨軍政人員, 經過將近一年的整補後,由林彪指揮的「東北民主聯軍」,於1947年一月五日,編組十二個師含三個獨立師,外加三個砲兵團,冒著零下40度的嚴寒,越過冰封的松花江,向防禦正面寬達300哩的新一軍發起「一下江南」作戰,以優勢的兵力及靈活的「圍點打援」戰術獲得戰略上支應南滿的目的,取得東北作戰的主動權後,因凍傷、戰損嚴重於一月十六日撤回松花江北岸,待機再戰。

感想一:零下40度有多冷?台灣合歡山氣溫偶而零下幾度降點小雪,上山短暫停留賞雪是不錯,但要在這種天寒地凍的氣候下打十幾天仗,又吃不到熱食,試問能有多少台灣人可體會?

感想二:300哩有多長?從台灣投到台灣尾也不過250哩,防守的新一軍兩個師的官兵必須以一打七還能退敵,實在不簡單!但在緬甸叢林動則氣溫高達攝氏三、四十度的溼熱戰場,打響名號的新38師第113團團長王東籬陣亡,官兵則在此役損失過半,令人扼腕!

不過該團第一營官兵曾在其塔木防區,以兩個連的兵力發起反衝鋒作戰,硬是將攻入陣地的一個團共軍打了出去,其善戰、奮戰精神著實令人敬佩!

二月十八日,林彪再度編組含三個獨立師在內的12個師的兵力發動「二下江南」戰役,以平均兩個師的兵力圍攻新一軍部之新30師第89團,至二十三日下午四點展開逐屋巷戰,一直到當晚七時許,以一抗六的第89團近3000名官兵因得不到外援,力戰而竭終致全軍覆沒!

二月二十五日,共軍逼進長春並調集四個師(內含獨立第二師),配屬兩個砲兵團80門火砲與戰車的兵力圍攻德惠,另派出八個師的兵力負責待機阻擊援軍;總攻擊時間就在二十八日下午五點。 (而就在這一天遠在千里外的台灣同時發生了「官逼民反」的「二二八事件」!)

位於長春以北75公里的德惠,是國軍在北滿的前進基地,守軍為新一軍第五十師的兩個團加地方保安隊,總共約7000人。林彪之所以三番兩次挑新一軍打,是有極深的謀略:

其一,「打蛇打七吋」──若能將有「天下第一軍」令譽的新一軍打垮,則將不再有敵手。從孫立人率新38師於一九四二年四月入緬起,到一九四五年四月三日發展成新一軍打回國內止,整整三年以新一軍為主的中國駐印軍,前後共擊潰並殲滅日軍王牌第18師團等五個師團,及第34獨立旅和其他特種兵部隊,擊斃日軍總數為3萬3千零82人,擊傷日軍7萬5千4百99人,俘虜官兵3百23人,新一軍傷亡1萬7千人與日軍傷亡的比例是一比六。

其二,「利用弱帥與悍將矛盾」──東北國軍總司令杜聿明,從中國遠征軍入緬擔任第五軍軍長時就與孫立人在作戰、指揮方面產生嚴重分歧與嫌隙,如今卻又當上孫的直屬長官,戰功彪炳的孫立人勢必更加不服這位,被他認為缺乏指揮道德與作戰能力不足的長官。

回到正題,德惠被圍後杜聿明立刻下令突圍,孫立人接報後電令守軍堅守待援,不必理會杜聿明之命令,並即編組新一軍、第71軍共12團的兵力緊急增援德惠,於3月1日與共軍阻援部隊交戰;由於孫立人已識破「圍點打援」戰法,12個團的國軍齊頭向前推進,致林彪「打援不易」佔不到便宜,遂於3月2日撤出部隊北返松花江北岸。

「二下江南」戰役結束,德惠守軍第50師149團擊退五倍犯敵,蔣中正欣喜過望分別授與「中正師」、「中正團」榮譽稱號;尤其149團第二連死守松花江北岸陶賴昭橋頭堡,陷於戰線後30哩,被24倍以上共軍圍攻24天堅守成功,更被賜名「中正連」。

感想三,若非新一軍上下一心,長官信任部屬,部屬信仰長官,並有堅強的自信心,又如何能在敵後高掛軍旗監視敵蹤、堅守陣地?!

1946年五月林彪於四平街之役敗給新一軍後,為鼓舞士氣,消除對新一軍的畏戰心理,喊出「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一軍」順口溜,但德惠戰後,反流傳出「只要不打新一軍,不怕中央百萬兵」的說法。

1947年3月下旬,林彪「三下江南」,先重創71軍,再包圍和新六軍的新22師(原新一軍緬甸戰場成員),杜聿明急令新一軍新30師救援,孫立人識破林彪企圖,第三次不遵杜聿明命令,囑師長唐守治迂迴救援,避開了林彪的「圍點打援」,林彪見戰機已逝無利可圖,便自行撤兵解圍。

唐守治救援成功,但杜聿明卻在日後的軍事會議中大罵唐守治,孫立人當場和杜聿明鬧翻,杜並上呈蔣中正調走孫立人交出新一軍軍長職務。

感想四,國府東北局勢逆轉最終並導致「兵敗如山倒」丟掉大陸,當然不是調走孫立人所致,但蔣中正「把奴才當人才用」、「只信自己人」的用人方式,對照同一時期陳儀主政的台灣,不正是「相互輝映」麼?

在下粗研抗戰、內戰戰史,雖對蔣中正有怨,但並不盲目!

試想在民國36年初,面對關內共軍掌控90%的中原要地山東省、扼住支援對關外林彪的作戰能量,雙方殺得你死我活,而遠在幾千公里外東南沿海的淨土──台灣,卻又傳來台共結合民眾「作亂」‧‧,假如您是蔣中正,您又能怎麼做?

問題思考

一,去年幾十萬「紅衫軍」繞行中樞,若狀況失控,數量優勢的民眾闖進封鎖區,憲警要不要制止,若制止不成要不要開槍?

二,在槍響造成死傷後,憤怒民眾佔領警察局、派出所奪取槍械要求憲兵放下武器‧‧,衝進電視台、廣播電台號召民眾「抗暴」;憲警該鎮暴還是漠視?

三,南部挺綠民眾見狀,群情激憤上街見穿紅衣、帶紅帽、開紅車者一率打、砸、燒,並要求即刻北上鎮暴,保護元首。

四,北部紅衫軍也動手反制挺綠民眾,雙方殺紅眼互不相讓!

五,軍警若不動手「平亂」,則最低將觸犯怠忽職守、抗命、作戰失敗等罪責,若像當年彭孟緝一樣下令開槍鎮壓,是否新的「二二八」或韓國「光州事件」等不幸事件將再度重演?

恕在下愚鈍,敢問假如您身處六十年前蔣中正所面對的中共全面「叛亂」狀態,怎麼做才能避免悲劇?

在下相信在「二二八」死難的本省、外省人多數是無辜的,是抗戰與國共內戰苦難的延續;就殺紅眼的中共而言,也只曾將宿仇蔣中正定位為「戰犯之首」,但若硬要說他是二二八「元兇」,拿銅像洩憤出氣,那麼世間是否就無撒旦了!

作者:http://city.udn.com/v1/blog/index.jsp?uid=cvn68
標籤:
瀏覽次數:79    人氣指數:2059    累積鼓勵:9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作為總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未來這一年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