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看歷史上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案的始末:
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是於1888年8月7日到11月9日期間,在倫敦東區(East End of London)的白教堂(Whitechapel)一帶,以殘忍手法連續殺害至少五名妓女的凶手著稱。犯案期間,凶手多次寄信到相關單位挑釁,卻始終未落入法網。其大膽的犯案手法,經媒體一再渲染,引起當時英國社會的恐慌。至今他依然是歐美文化中最惡名昭彰的殺手之一。雖然案件距今已逾百年,但有關該案的書籍與相關研究從未間斷。由於缺乏證據,真凶的身份與真實犯案原因仍是眾說紛紜,令案情更加撲朔迷離。可是,開膛手傑克的身影卻透過媒體、搖滾樂、玩具等物品,不斷出現在當今的流行文化之中。
就在大批警力趕到伊麗莎白•史泰德陳屍處時,凌晨一點四十五分左右,46歲的妓女凱薩琳•艾道斯(Catherine Eddowes)被發現橫屍在主教廣場(Mitre Square)上。除了同樣被割喉剖腹,腸子甩到右胸外,她還被奪去部分子宮和腎臟。由於巡邏的員警聲稱一點半時這裡並無異狀,因而研判死者是在一點半至一點四十五分之間被殺害,並被剖開腹部。凶手行凶手法之俐落,讓多數人認為他可能是專業的外科醫生。凌晨三點,一位搜尋可疑嫌犯的警員在高斯頓街(Goulston Street)附近發現件沾滿血的衣物,經過鑑定是凱薩琳•艾道斯身穿圍裙的一部分。而在衣物掉落的附近高牆上,發現疑似凶手用粉筆寫下的一行文字:「猶太人不是甘於被怨恨的民族!」("The Juwes are not The men That Will be Blamed for nothing."),但另有刑警記得該行文字的內容是「猶太人是甘於被怨恨的民族!」("The Juwes are The men That Will not be Blamed for nothing.")。之後警察督察長湯瑪斯•阿諾德(Thomas Arnold)到現場巡視並觀看這句留言,因擔心該牆上塗鴉天亮後被路人看到,反而激起反猶太主義者的情緒,當場下令擦去。
11月9日一位多塞街(Dorset Street)上的房東託他助手到瑪莉•珍•凱莉(Mary Jane Kelly)的房間收六個星期未繳的房租,卻從窗口發現這位25歲的年輕妓女慘死在床上:她全身赤裸,頸部有勒痕,胸部和腹部被剖開,心臟遺失,臉部的耳鼻和乳房也被割掉,據說被凶手拿到旁邊的壁爐烤熟吃掉(但有人認為是被凶手割下帶走)。一位鄰居宣稱昨晚,即11月8日晚上八點半時仍看到凱莉活著(不過她對凱莉的長相描述不完全正確),另外有鄰居聲稱當天凌晨四點左右有聽到一聲悽慘的女性尖叫聲。但可以確定的是,屍體發現的前一天晚上10點,凱莉曾出現在酒吧裡。
改編電影常常為了戲劇效果,會轉嫁、虛構、扭曲一些人事物等細節,開膛手這部電影也不例外!不過基本上這部電影大致照著歷史紀錄走,裡面的人物大概就是安•克魯克跟愛妲是虛構的,亞伯特•席格這個角色則是混合了亞伯特王子與名畫家華特•席格(Walter Richard Sickert,派翠西亞•康薇爾認定他才是開膛手傑克)兩個真實人物! 菲德烈克•亞伯蘭也是真有其人,1843年1月8日出生,在加入警務工作之前,從事鐘錶修理工作。1863年1月5日加入倫敦大都會警察工作,1873年3月10日晉升督察長,1892年2月8日從警界退休,1929年12月10日辭世。派翠西亞•康薇爾在"開膛手傑克結案報告"一書中對他相當推崇,一個低調、務實、盡責、品格高尚、謙遜有禮的紳士,從他的生平簡介可看出他絕不是片中靠吸鴉片獲取破案靈感,當然更不可能跟瑪莉•凱莉互許終身;而瑪莉•凱莉呢?當然是慘遭殺害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