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8238
 如月宇一郎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十二星座最容易跟誰結仇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GO小屈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七罪魔王
作者: 如月宇一郎 日期: 2011.05.15  天氣:  心情:
七宗罪,正式譯名為七罪宗,屬於人類惡行的分類,
並由13世紀道明會神父聖多瑪斯·阿奎納列舉出各種惡行的表現。
天主教教義中提出『按若望格西安和教宗額我略一世的見解,分辨出教徒常遇到的重大惡行』。
[1]『重大』在這裡的意思在於這些惡行屬於原罪,例如盜賊的貪婪源於慾望。

這些惡行最初是由希臘神學修道士龐義伐草撰出8種損害個人靈性的惡行,
分別是肥胖、色慾、貪婪、傷悲、暴怒、懶惰、自負及傲慢。
龐義伐觀察到當時的人們逐漸變得自我中心,尤以驕傲為甚。
懶惰在這裡是指『精神上懶惰』。

六世紀後期,教宗額我略一世將那8種罪行減至7項,
將自負併歸入驕傲,
傷悲併歸入懶惰,並加入妒忌。
他的排序準則在於對愛的遺背程度。
其順次序為: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及色慾。
較後期的神學家如聖多瑪斯·阿奎納則對這個排序方式抱有不同的意見。

『重大惡行』與不可饒恕的大罪是不可混而一談。



神權政體

貪婪,失控的慾望,是七宗罪中的重點。其他的罪惡只是無理慾望的補充。:
色慾:肉體的慾望 貪食:胡為的慾望
妒忌:財產的慾望
懶惰:逃避的慾望
傲慢:卓越的慾望
暴怒:復仇的慾望

各種罪行其實環環相扣,所以各種各樣的動機也被假設成是與各種罪行相連。
例如驕傲(過度迷戀自己)其實暗示了貪食(過份消耗或浪費食物),其餘各種罪行亦有相同的連繫。
每種罪行其實在表現出自視比神更重要,因而未能全心全意全神地投入去愛神。
學者和神學家們也利用了屬性(attribute)和原因(substance)設立圖解(schema)來解釋這些罪行。

Saligia

像之前所說的,七宗罪在拉丁語中為:
「superbia」,「invidia」,「ira」,「accidia」,「avaritia」,「gula」 and 「luxuria」。
在重新排列後,它們的第一個字母可以形成中世紀拉丁語「saligia」,
然後衍生出其動詞「saligiare」(去實行一條罪名,to commit a deadly sin)。


至於在天主教教義里,在2865個有編號並在教宗若望·
保祿二世在1992年的命令下出版的章節里有一段關於七宗罪的描述。
違反道德行為的主要編纂法典(The Principal Codification of Moral Transgression for Christians)
仍然是《十誡》和至福,正面道德的基本聲明。

天主教七美德

相對於七宗罪,天主教列出了七美德。

罪行        美德

色慾(Lust)    貞潔(Chastity)
貪食(Gluttony)  節制(Temperance)
貪婪(Greed)    慷慨(Charity)
懶惰(Sloth)    勤奮(Diligence)
憤怒(Wrath)    耐心(Patience)
妒忌(Envy)    寬容(Kindness)
傲慢(Pride)    謙遜(Humility)


與惡行相呼應的惡魔

1589年Peter Binsfeld把每種罪行和惡魔聯繫在一起,代表各種罪行的惡魔會引誘擁有相同罪行的人。
根據 Binsfeld 的分類,其配對如下:

1.路西法(Lucifer):傲慢(最美麗的大天使)
2.瑪門(Mammon):貪婪 (財寶和貪婪的錯誤之神)
3.阿斯莫德(Asmodeus):淫慾 (激怒或色慾的魔神之始祖)
4.撒旦(Samae):暴怒(憤怒的化身,聖經中以「魔王」相稱)
5.別西卜(Beelzebub):貪食(蒼蠅君主,聖經中以「鬼王」相稱呼)
6.利維坦(Leviathan):妒忌 (象徵邪惡,吞噬一切的傳說海怪)
7.貝爾芬格(Belphegor):懶惰(原為亞述的魔神之一)
標籤:
瀏覽次數:91    人氣指數:1291    累積鼓勵:6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十二星座最容易跟誰結仇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GO小屈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