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些時間,在博客來簡體館發現訂購訊息,沒記錯的話, 定價是25元人民幣,在博客來的售價也不過才台幣125元, 很久沒有覺得閱讀是如此物超所值了,而且不到十天就收到。 收到書之後才發現驚喜並不僅止於此,而是整份刊物所展現的氣度, 一份純文學刊物要甩開多餘的包裝和溢美之詞並不容易, 創刊號更難免有一些「促銷」或「吹捧」的內容夾雜其中, 但《大方No.1》只不過是單純地端出實實在在的菜色而已。 這份純文學刊物的企圖心也可以從編輯內容看出來, 安妮寶貝另外找了四位文人做為大陸、香港、台灣和外國文學的編委, 負責香港的是作家馬家輝,台灣則是新經典文化總編葉美瑤(張大春的夫人), 整份刊物沒有明顯的地域風格,而是純粹地以華文創作為出發點。 這樣的刊物別說在中國大陸沒有,恐怕在台灣也很難找到, 純文學雖然無法完全避免敏感的政經議題或歷史包袱, 而且文化演變也已經讓純文學與大眾文學的界線劃分不清了, 但某種態度是不會變的,就是那種以人為本、文以載道的感覺, 如果捉到這種感覺,即使大眾文學也能有純文學的精神。 《大方》就有這樣子的魅力,讓讀者可以單純地享受閱讀的樂趣, 沒有其他雜質,但問題是這種刊物,市場有辦法接受嗎? 結果《大方》總共賣了超過六十萬本, 我不確定這是《大方No.1》的銷售量,還是連同《大方No.2》一起算, 但就算是兩期銷量總和,還是很驚人,只能說讀者的眼睛是雪亮的。 想訂《大方No.2》時,博客來已經斷貨了,還好露天拍賣還標得到。 第二期的內容也相當精彩,主打的是安妮寶貝印度行的隨筆與攝影作品, 還有董啟章、陳雪、余華、馬世芳、胡晴舫、太宰治和諾貝爾獎得主奈波爾, 也看得到近來在台灣暢銷作《自由》作者強納森.法蘭岑的新作, 甚至是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 只可惜這樣的刊物,第一期是創刊號,第二期卻是熄燈號了, 原因是大陸不允許以書號來代替刊號。 《大方》的屬性算是雜誌書,也就是一般俗稱的MOOK, MOOK能走紅的原因在於其以書的形式發行,封底採用的往往都是書號, 但這在大陸是不允許的,包括安妮寶貝的《大方》和韓寒的《獨唱團》在內, 都在無法取得刊號下,每期以不同書號來發行,結果最後都被國家政策打槍了, 韓寒的《獨唱團》甚至只發行了一期,銷量是驚人的一百五十萬本。 只能說,這樣的出版文化,還真是陰暗。 真是可惜了… *書號與刊號是文化出版的專有名詞,我所知的也只是基本概念,在台灣都必須向中央圖書館申請。 書號比較簡單,封底條碼方塊中或版權頁上的ISBN就是,隨便翻一本書都有。 刊號(ISSN)為連續性出版品的分類碼,不管出幾期都只有一個刊號,但一般不會出現在刊物中。 刊號的取得原本就比書號難得多,發行也較不易,但在大陸更是難上加難,需要有門路的。 *「文藝不能復興」是韓寒用來自我解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