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個女孩,從小的夢想就是成為電影編劇,所以她不斷地寫作,寫出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她總是幻想,會有那麼一天,她寫的故事將被拍成電影,躍上大銀幕。
可是,直到她離開學校,步入職場,才沮喪地發現,自己成為電影編劇的機率幾乎是「零」──她看遍所有徵才訊息,就是不見有電影公司刊出「誠徵編劇」。
最後,她成為打字行的打字員。工作內容很乏味,和她的夢想相差了十萬八千里。她認命了,但也努力地工作。
當時,很多出版社會將作者的手稿拿到打字行,她因此認識了幾位編輯。
三年後,一位編輯認為她工作細心負責,便將她引薦到出版社,擔任編輯助理。
三年後,她升職為正式編輯。
三年後,她工作的出版社與一家廣播電台合作,一起推出小說廣播劇,她被委派負責撰寫廣播腳本。
三年後,電台經理認為她腳本寫得不錯,便邀請她到公司,專職寫廣播劇。
三年後,有人被她寫的廣播劇吸引,決定聘請她寫電視連續劇。
三年後,她寫的一齣電視劇大受好評,被轉拍為電影,而她自然是電影編劇的不二人選。
三年後,她成為極有名的劇作家,拿下電影編劇大獎。
領獎時,台下的眾人為她喝采,其中有人誠心地恭喜她,有人羨慕她,更有人嫉妒她──只是,沒有一個人想到,
從打字員到劇作家,這條路 ~~~~~ 她走了二十多年。
可別以為這種「麻雀變鳳凰」的情節只是故事,其實類似的劇情在真實生活中也不斷地上演。
我曾訪問過一家國際廣告公司總裁余湘,她在業界有「廣告教母」之稱,每年經手的廣告預算破億。
這位叱吒職場的強人,剛從學校畢業時,竟然只是個總機小姐。
當時她在廣告公司當總機,她不只是「接電話」,而是「用心地接電話」──她努力記住每個客戶的聲音,
對方只要「喂」一聲,她馬上能分辨對方是誰,讓客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所以,她很快地由「總機小姐」變成小業務,從小業務變成小主管,一路平步青雲。她說:「第一份工作不會是最後一份工作,但是,唯有把第一份工作做好,才會有第二個機會。」
我自己也有過類似的經驗:大學即將畢業時,同學都為了謀職苦惱,但我卻已經找到出版社的工作,畢業第二天就去公司報到。
這要歸功於我的打工經歷,我讀書時在一家網路公司兼職,負責撰寫旅遊報導,累積的作品也有好幾十篇,比起全無經驗的求職者,我當然較具優勢。
那麼,我又為什麼會到網路公司打工呢?關鍵在於──我曾在一間餐廳當服務生端盤子,而那網路公司老闆,正是餐廳的客人。
所謂的「機緣」和「貴人」,往往就是這麼奇妙,但前提是──我們必須讓自己處於「最佳狀態」,讓別人留下印象,「機緣」才可能發生、「貴人」才有機會出現。
通往理想的道路,往往未必是筆直的康莊大道,而是一條蜿蜿蜒蜒、曲曲折折的小徑。有時候,我們在這條路上繞來繞去,以為永遠達不到理想,其實已經非常靠近目標。
面對理想, 有人能找到捷徑, 一舉達陣, 這樣的人非常幸運, 但也非常少數。
通往理想的路, 往往曲折得讓人看不到盡頭, 但只要持續向前, 「機會」往往會在 最意料不到之處等待著我們。
本文摘錄自:人生就像茶葉蛋,有裂痕才入味:如果沒有「熬」的過程,人生的「湯頭」如何醇美香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