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說,有太多的人不快樂。於是四處尋覓法門;或是參與修行,或是投身教派。也有的或只是穿上寬鬆手工染布衣袍,或開始吃素、吃生機飲食。也有的將主題放在練氣功上,如打拳,如站樁,如靜坐。
這個社會人人皆有一些責任,教自己或別人更快樂些。我的觀察是,那些覺得不夠快樂的人,有一通象,便是對人生有一片被教育過的期待;當這期待不夠完滿時,他便開始滋生不快樂的念頭。最顯著之例是:對金錢之期待。當金錢之獲取不那麼容易時,他便有一種稱為「貧」的苦惱。另就是,對情感的期待;當愛受到挫折,人便完全萎頓了,怨也出來了,恨也出來了。
追求快樂 先改掉舊習慣
故要追求快樂,首先必須離開這類諸多的「教育」。
但這種離開,談何容易。像父母要你嫁給門當戶對的某個家庭,像小孩應考上醫科或攻讀某些將來賺錢的科系,等等皆是常見的「教育」。
正因為這種離開不容易,許多人參加心靈營,至少暫時拋卻平日的那一套。我常說,參與心靈體驗,並不是來練一套功法,而是來換一套習慣。尤其是你已經專注了幾十年的堅固習慣,最好全盤改掉。燒什麼菜都必定放醬油,把它改改掉。時間到了,便打開電視看連續劇或是新聞,把它改改掉。吃完飯,必定點上一根菸,改改掉。路上看到一雙鞋子漂亮,一定想買回家,改改掉。菜沒吃完,便冰進冰箱,五天後或五十天後再將它自冰箱臭兮兮的取出扔掉,這習慣也改掉。
因為你若不痛定思痛的的去做,那麼你一早起來便又是先往你最習慣的沙發上坐一下,垂頭喪腦,接著很無精打采的拿起茶几上的報紙,很沒氣力的、卻又似乎不能不的,去翻看一下。然而經過你心底深處的挑選,或許你根本連沙發也不需備上。或許客廳根本應該一物也不備,全部空著,這樣你可以在上面打滾(或許你已有三十年沒打滾了),也可以在上面跳舞,更可以在上面吼叫、唱歌劇,在上面打太極拳或自己發明的任何拳。你且想一想,你已有多久沒自己發明東西了?
快樂之道 回歸自然本質
如何過全新的每一天,且要做到快樂,這其實已經是一種修煉。譬似呼吸,有的人已經有十多年沒有好好呼吸了。須知人心中一逕有事,連綿長的大口氣也好久沒吸過了。永遠緊張的人當然也是。
快樂之訣無它,只不過是要常做很簡單卻又最本質的小事。像每晚十一點睡覺。像洗玻璃杯,要不必用洗潔精便能將杯子洗得淨亮無瑕,且絕無怪味(如肥皂味)。
這洗杯子之例,道出了人的獨具慧眼。人要去做你的慧眼一眼便瞧見而別人怎麼盯看也看不見的那種事。要獲得快樂,也在於應去做自己獨擅或才氣所鍾之事。
要在做喜歡做的事中獲得瘋迷、獲得歡笑,也同時獲得如勞力般的累,然後在一天之終睡一個好覺。睡覺,為了迎接一個很新很不同的明天。這是距離的了不起之處。如此起床後,世界又像是新的了。
最好的,是要同令你舒服的人接近。人,或說朋友,才是我們開心的最大來源。當然,拿捏不好,它也是怨恨的最大來源。但看我們如何處理人我的關係。培育朋友,亦是需下過深心的。怎樣找尋朋友外,亦要打造你的四周朋友;逐而漸之,他也潛移默化了,不那麼勢利了,不那麼好物質追逐了,懂得對人用上真心深情了… …等等。
人能善待別的人,能善待大自然;放眼而去何處不是風光明媚?又焉得會不快樂呢?(本文作者為作家)
【 2008/12/26 聯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