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下載自網路,請尊重原著者之著作權 妳、你快樂嗎?
有個研究快樂的實驗是這樣:一位心理學家讓受試者造句,以「我希望我XXX」起頭,比如「我希望我和比爾蓋茲一樣有錢」、「我希望我是貝克漢的情人」、「我希望我是樂透頭獎得主」…… 接著,受試者要再造三個句子,以「還好我不是」起頭,比如說「還好我不是絕症患者」、「還好我老公沒有暴力傾向」、「還好我不是無殼蝸牛」……調查結果發現,同樣一批人,在完成「希望我是v的造句後,心情都會變得比較差,而完成「還好我不是」造句時,心情都會比較好。 實驗顯示,快不快樂常是因比較而來的。「希望我是」讓我們想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就難免沮喪;而「還好我不是」卻能使我們慶幸,原來自己還擁有一些實實在在的幸福。 這個調查很有意思,而且證明瞭誰都會 說的「知足常樂」確實是個真理。然而,知足一定就會常樂嗎?不知足一定不開心嗎?其實不一定。 「比較心」讓人痛苦,可是如果沒有比較心,或許我們也不會有奮發向上的念頭。以近年來我訪問過的一些傑出企業家來說,他們多數出身貧苦,創業過程也都遭遇過一些大風大浪,而讓他? 怳ㄔ怍饃e庸碌碌過一生的第一個契機,都是因為看了別人過著比他好的生活,而興起「大丈夫應如是也」的念頭。 因為羨慕別人,對目前的生活不滿足,所以想要改善自己的處境、追求夢想--「不知足」其實是人類文明進化的第一動力。心中抱著「如果我如何,我會比較快樂」這種假設,然後腳踏實地努力的人,才能夠在人生中更上一層樓。 「不知足」是人的進步動力,只不過,在夢想達成、現狀改變之後,人未必會得 到他想像中的快樂。因為在想像中,快樂是會膨脹的,而「不知足」這股動力也可能會變成「貪得無厭」,把自己變成一列愈開愈快的火車,不懂煞車,恐怕有一天會出軌。 每天都在「還好我不是」的人,恐怕沒有什麼動力追求不一樣的生活,停在原處用各種藉口安慰自己,這樣就好了,我又不是這世上最可憐的人,知足常樂嘛,幹嘛跟別人比較呢?停滯不動,雖然安逸地活著,總有一天會很不快樂。 身為凡人,不知足並沒有錯,最高境界應是「不知足而常樂」。不久前大陸有個商業週刊也對當地企業家做了一個調查,發現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企業家處於「過勞」狀態,平均每天工作十一個小時以上,睡六個半小時,幾乎沒什麼休假,也承認自? v壓力很大,這種生存狀態聽起來很不人道,但是,卻有百分之七十 六的企業家說,他們是「快樂」的。 我們常以為,一個人那麼忙那麼累,一定不快樂。從這個報告看來,人不一定要閒散才開心。他們認為自己快樂,是因為走在自己要走的道路上,所以才能夠「累並快樂著」。 知足常樂;不知足,也可以常樂。就看你用什麼方法對付自己的「不知足」,是因為不知足而向前走呢?還是坐在原地抱怨命運虧待自己許多? 快樂一定是主觀的。快樂,其實也無從比較。 快樂是一種主觀的判斷。我想,「知足常樂」最好的解釋,並不是對目前的一切都感到滿意,而是:對快樂的要求不要太盡善盡美。 世界各地不時有各式各樣的快樂調查報告出爐。以上海為例好了。我看過兩個可以拿來 比對的調查報告,有一個報告詳細比較了上海、臺北和香港的女人,推定上海的女人最快樂,有百分之九十二的上海女人,認為自己是快樂的。 上海女人的快樂指數在兩岸三地小幅領先,有專家說,是因為上海目前經濟狀況最好,到處充滿機會,女人們對未來希望蓬勃,而上海男士們比其他地方的男士溫柔體貼,會分擔家務。 然而,也有另一個報告指出, 上海的小孩中,有百分之七十八覺得自己很不快樂。學業競爭和父母給的壓力過大,是孩子們不快樂的主要原因。 照理說,天真的孩子應該比既有家務又有工作的成年女子來得快樂。同樣在上海,女人的快樂指數這麼高,而孩子的不快樂指數也那麼高,未免有些矛盾。 大人常以為自己那麼努力,是為了讓孩子快樂成長,沒想到孩子這麼不快樂。無論 如何,這也證明瞭,不是壓力讓人不快樂,而是被迫的感覺讓人不開心。 大人自己選擇參與競爭,而小孩子卻是被迫競爭。 被迫,豈能快樂?有權選擇,才有權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