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頭部動作便曉得對方是不是覺得很無聊 達爾文(Darwin)認為人悲傷時,頭會垂得低低的;恐懼時,身子會忍不住顫抖。 心理學家艾薩特主張頭部位置與情緒有關。 對某件事物感興趣時,頭會自然朝向感興趣的對象;表示輕蔑時,頭會上揚;覺得不好意思時, 不但會垂著頭,還會別過臉。 心理學家布魯為了證明這論點,曾做過一項實驗。他讓受實驗者聽聞各種事,觀察他們的反應和動作。 結果發現聽到悲傷的事,比聽到有趣的事時,低頭的時間明顯較長。 此外,聽到有趣的事時,上半身會往前傾,雙腳往後縮。 相反地,對話題不感興趣時,不但會低頭,還會向一邊傾,或是別過臉不看著說話者,隻手托腮, 不然就是整個人往後攤靠,雙腳伸直,這些都是表示對話題不感興趣的動作。 由此可知,人會透過姿勢這般非言語的溝通方式,傳遞自己對這話題是否感興趣的訊息。 要是開會時覺得無聊,不妨觀察其他人的姿勢以及頭的位置和方向,或許會有什麼意想不到的發現。
判斷對方是否對自己抱持好感的三個準則 我們都會在意別人對自己是否抱持好感,有三個準則可以判斷對方是否對自己抱持好感。 第一個是言詞。 對於一個人的好惡會直接表現在言詞上,但也不能完全盡信,可信度只有七%左右。 雖然這數據令人有些詫異,但也說明了言語本身並沒有傳達情感的力量。 最重要的是表情,透過表情能判斷一個人的情感和想法,也是判斷對方心情的主要依據。 可信度約五十六%,足見表情在人際關係中擔綱要角。 接著是說話口氣。 說話口氣也會依情緒產生微妙變化,藉由嗓音高低、說話速度、微顫和音調等,可嗅得到情緒變化。 透過說話方式可判斷對方三十七%的情緒。 面對心儀對象時,會刻意提高音調掩飾緊張,說話速度也變得比較快。 就算想鎮定地表達或故做鎮靜狀,聲音也會不經意地透露出真正的心情。 為什麼呢?因為一般與人接觸時,首先會露出表情,接著才思索如何表達, 所以在還沒想好如何表達前,神經還沒辦法即時反應過來。 (本文作者/齊藤勇 摘自/不可思議的心理操控術) 花樣年華 - 海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