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我和哥哥同看一個探險節目,看著台灣山林的美好,談起山地孩童的受教權,也想起了我們曾經和母親的對話......
我細漢的時陣,為了要讀冊,常常都要偷跑或是用躲的,但是無論我按那跑、按那躲,麥是會被抓回來。因為妳阿祖常常講,查某囝仔讀什麼冊,大漢不是同款要嫁人。所以媽媽很羨慕你們可以讀冊、識字,不像媽媽連字也不會寫、不會看……
我的母親是一個思想和行為都相當傳統的中國婦女,出生於四0年代的她,在當時社會對女性的生活規範與受限的受教權力中成長,但母親與其他女孩較為不同的是,她是一個出生不滿周歲就被送至另一個家庭領養的養女,母親在原生家庭排行老三,前頭已有兩個姊姊,親生的外祖父、母一直盼望著能有一個兒子,但又耽於撫養子女的沈重家計,便將母親與人領養,並從另一個家庭領養一個男嬰,但母親並未因與人領養而改姓,原因是為了預備日後給領養家庭中的兩個兄長之一為妻,也就是所謂的童養媳,一個養女的人生、與受教的經驗歷程便如此展開。
母親從未有過正式的學校教育經驗,在被領養的家庭中並未如兄長一般受到父母長輩的重視,學齡前的母親早已被灌輸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但我的母親屆於可以到學校上學的年紀時,對於到學校受教育這件事卻有很深的嚮往,並未被當時一般傳統的思考所影響,反而因其內心對受教育的想望,而與長輩所灌輸與她的觀念想法有產生很大的反動,也為此,才有她告訴我的用偷跑到學校去上學的往事。因為我的二舅錯過了就學的時機,當我的母親接獲小學入學通知的當時,媽媽的祖母就決定要媽媽把就學的機會讓給我的二舅,只因女孩子讀再多的書都是要嫁人的,都是別人的,是沒有用的。
沒有受過正式的學校教育是我母親人生至今一個很大的遺憾,她也不止一次的跟我和姊姊訴說她對她祖母剝奪她受教權的不滿,每一次都讓我深刻的體會她對知識的渴求與對文字閱讀書寫的悵然。即便如此,母親仍不放棄的努力自學,學習說國語、學習從任何媒體中獲取知識,雖然她所獲得內容並不盡然,但卻讓人佩服也心疼,一個因為性別而失去受教權力的女人,她要透過知識的力量與世界接軌,需要花如此多的力氣,因此,佩服的是她的毅力;但心疼的卻是因為她是我的母親。
母親可以作簡單的書寫和閱讀,閱讀的能力又比她的書寫能力好些,雖然說的是一口台灣國語,但卻能夠作詳盡且流暢的對答與溝通,一切都來自於她自我的摸索探問和學習。有一次為了想要幫媽媽圓夢,便幫母親買了成人語言學習的ㄅㄆㄇㄈ練習本,但自己又沒有時間為母親作內容說明,看著母親逐筆的刻畫著,但卻又不懂得其內容,內心有一種更深的不捨。但我的母親告訴我,她覺得好滿足,因為她覺得雖然她不認得那些字,但她覺得那些字總有一天會認得她。
我的二舅果然不負重望的考取第一志願的學校,母親對這一點覺得很羨慕但並不嫉妒,除此之外,更覺得欣慰。在母親五歲時,外公便過逝了,一個年輕的女人帶著三個幼小的孩子,要求三餐果腹已是難事,遑論受教育,母親犧牲了自己受教育的權力成就兄長的學歷,自己在正規教育之外仍不斷的努力學習,所獲得的人生歷練與所修習的人生課題,都不下於學校教育中的給予。母親對於我和姊姊的學歷成就一直有很深的期盼,也常告訴我們希望我們能為她多念一些書,多懂一些事,最重要的是不能忘記感謝祖先和學習做人的道理。
從來就不怕別人知道我的母親連國小都沒唸過,有時甚至引以為傲,一個不曾唸過「之乎者也」的女人,卻有著最溫婉的態度,不管是對她的丈夫子女甚或對這個世界。但母親還是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到社區所辦的老人學校去就讀,一切從零開始,戴上她的老花眼鏡與對知識的企圖心,去圓一個屬於她人生的夢。但礙於就學的參與者不多,參與者的意願又不高,因此,社區老人學校往往辦的半途而廢,也使得母親的受教之途又多了一層阻礙,一直維持著的便是她心中的那股求知的想望與意欲。
還記得我的母親對我說:
那有一天,我可以讀冊,我一定也就打拼,把老師教得每一字都練會,按捏我都不驚自己去銀行也是公家機關辦代誌,也不驚別人叫我簽名、看文件,係款感覺一定是就讚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