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038536
 濤哥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16歲少女爲與兩男孩做愛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女人要疼,男人要哄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離婚!或許是最好的方式
作者: 濤哥 日期: 2009.11.19  天氣:  心情:
知安是一名安貧樂道的中學教師,在同事王力的介紹下,知安與王力的老鄉陳秋來相戀並結婚,但陳秋來的身世卻背負著驚人的秘密,這個秘密直接導致了她與知安的婚姻悲劇!就在知安以爲自己可以跟陳秋來相守一輩子時,陳秋來突然變心,向知安提出離婚。而他的新歡,竟然就是王力!
  
猝不及防的知安陷入了深深的傷痛之中,爲獲得解脫,知安辭去公職,開始進修心理學。在這期間,她結識了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醫術高超外冷內熱的神經外科醫生唐成兵,道貌岸然遊戲情感的大學心理學教授段志勇,外表斯文內心狂野的銀行行長古秘……每一個人背後都有一段曲折的感情經歷。最終,知安選擇做一名心理治療師,從中獲得新生,並收獲了夢想中的愛情!
  娓娓:原名張娓,重慶女子,水瓶座O型血。心理咨詢師,長期主持情感欄目,重慶知名情感專欄作家。
  四年前,她曾推出過一本《都市情愛場》,記錄了我們這座城市一些女性在情感上的悲歡離合;四年之後,本報副刊主編、女作家娓娓再推新作《知安》。與之前的情感實錄不同,《知安》是一本情感小說,講述了受傷女性自我救贖的心路曆程。近日,記者與娓娓就《知安》展開了一番對話,一窺這本新書背後的故事。
  必須要寫的一本書
  記者:從《都市情愛場》到《知安》,都是解讀都市女性情感的,寫這本書和你曾從事情感記者的工作有關嗎?
  娓娓:是的,我在報社工作已近十年,大多數時間都在做情感記者,前後聽了幾百人的情感故事。這份工作讓我見證了太多感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所以《知安》對我來說是一本必須要寫的書,不寫難以心安。
  記者:你當情感記者最深的感受是什麽?
  娓娓:我們這一代,恰逢盛世,物質豐富生活舒適,日子華麗,心靈自由,但幸福和快樂呢?爲什麽有那麽多人,尤其是女人,優秀的女人,在愛情和婚姻上備受折磨和傷害?改革開放讓人們眼界大開,也讓傳統的價值觀、道德觀受到了嚴重沖擊,精神支撐的缺失,欲望泛濫,內心空洞,愛在無形間變得虛無。而在這場倫理災難中,受傷更重的是女人,因爲女人天性中對愛的追求更純粹,更執著。
  講述女性成長史
  記者:女主人公取名知安有何深意?
  娓娓:知安,知道了才能安定。
  記者:這個故事從一場離婚事件開始,知安遭遇小三,婚姻崩潰,但卻因一次車禍飛向半空,離婚對于一個女性意味著什麽?

  娓娓:對一個相信並熱愛婚姻的女人,婚姻的破碎意味著生活被摧毀,人生被顛覆。知安是一個很普通的知識女性,她被生活追著在改變,但離婚卻成了她覺醒和成長的起點。

  記者:你認爲女性可以通過強大內心實現自我救贖嗎?

  娓娓:當然。情感突圍,女人必須自我救贖,把經歷當財富,在苦難中汲取營養,讓自己枝繁葉茂。女人內心的強大我覺得首先是獨立,經濟獨立,精神獨立,才能情感獨立。同時,女人一定要讓自己的視野和心胸開闊起來,善於學習與思考,不斷進取。如果說美好的愛情是錦上添花,那你首先要讓自己成爲錦。
  記者:你對美食、精油十分熱愛,這些能否成爲女性撫慰自己心靈的途徑?

  娓娓:美食的色香味,都能給人帶來簡單的愉悅,讓人擁有不自大亦不自卑的快樂。此外這本書中還附送了精油小冊―――編者稱之爲“情感療傷寶典”,精油的芬芳往往能夠讓人想起某些美好和單純,讓受傷的心得到慰藉。

  堅守情感的底線

  記者:知安決不原諒出了軌的大學教授段志勇,爲什麽?如今的情感背叛屢見不鮮,知安爲什麽不能寬容?

  娓娓:如果知安聰明,有世俗意義的聰明,她一定會選擇這段好不容易得來的愛情。可她做不到,她對情感的要求很高,她一直堅守自己的底線。寬容不是不可以,但可怕的是寬容變縱容。

  記者:你想對所有陷于情傷的男女說一句什麽話?

  娓娓:當眼前一片黑暗的時候,永遠別忘記你內心裏還有一盞燈,那就是相信愛,相信溫暖,相信善良,相信自己。

  本報記者 馮偉寧
  相關新聞》》
  書中人物都有原型
  《知安》一書中寫了許多人物,娓娓表示,書裏的原型都來自于這些年自己采訪過的傾訴者。爲擔心熟悉的人看到某些熟悉的場景和熟悉的細節進行猜測,娓娓還笑著聲明:“這是一篇小說,非紀實的小說,因此也完全沒有任何自傳的成分。”
  在她看來,理想中的男女關系至少應該滿足如下條件:真誠、尊重、善意、責任,盡管這樣的男女關系在現實生活中十分少見。

  下周四精典對話

  10月22日、也就是下周四下午兩點,《知安》一書的出版方青豆書坊將在解放碑精典書店舉辦新書媒體見面會。

  在見面會上,娓娓將與本埠作家莫懷戚進行面對面對話,細說重慶女人的情感譜系。
  本報記者 馮偉寧  
   《知安》:一本情感安全使用手冊
  晨報書評人 馬拉
  凡是把自己的長篇小說以書中女主人公芳名來命名的作家,都有一種傲慢:
  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莫裏亞克的《黛萊絲?德克羅》,莫不如此,因爲這幫天字第一號的文學老教父對人類女性的命運有一種大動物對小動物式的殘酷或溫柔的憐憫。
  娓娓和她的長篇小說《知安》顯然沒有這種傲慢,知安也是書中女主人公的名字,這個名字既像一個怯生生的問句,你知道安全嗎?同時也像一個溫婉的回答,我知道安全。

  但知安一直都不安全。從開篇第一句“走出小區大門”開始,到全書最後一句,“內心充滿著酸澀的甜蜜”,知安在這部近20萬字的小說中,就一直生活在不安之中。

  太多的女人每天早上都要“走出小區大門”,一般而言,小區外面是戰場,小區裏面是家園,但知安出場時,小區內外對她而言,都已成了婚戀和情感的不安戰場了。她走出小區大門,是“從龍湖轉盤經觀音橋到渝中區長濱路婚姻登記處”去辦理離婚手續。在長篇的開頭,娓娓老練而毒辣地把知安帶一點儀式感的離婚場面和突如其來的車禍現場絞在一起之後,從身體到心靈,知安不安的曆程就開始了。

  娓娓落井下石式地把傳統舊戲裏大青衣的形象和遭遇,投射在知安身上。在這個女人趟過的男人河中,遊蕩著諸如神經外科醫生、大學心理學教授、銀行職員、中學教師、實習小弟等角色。選擇或拒絕男人的過程,也是知安對安全感的試錯或證僞的歷程。

  與此同時,知安也在都市女性的職業化道路上越飛越高,越來越獨立自在:從中學教師到父母雙亡的孤侄的教母,從心理師再到精油師,職業的更替有時比情感的嬗變更能給人帶來安全感,這也是知性女性最大的秘密之一。

  大青衣一樣苦情、溫和、擔當和忍耐,但知安身上的原則性卻相當強。雖然家裏“那張總是散發著迷人芬芳的花梨木床”已香消花散,但她還是堅持“我不喜歡隨隨便便和人上床,我覺得那樣太對不起自己了,我只是希望能把自己當作一份珍貴的禮物,在合適的時候送給合適的人”。

  其實知安是一個很尋常的女人,是那種比灰姑娘要紅,但又比紅姑娘還灰的知性女人,唯其如此,她才更能打動並感染我們。

  所謂心理咨詢和精油療法的知識,在這本書中作爲一種時尚的背景,在可讀性上起到了較大的作用,但心理咨詢師和植物精油行家娓娓是清醒的。當知安哥哥夫婦因車禍和跳樓雙雙遇難之後,知安想從1號情人心理學教授那裏獲得心理調解失敗,“就是那一刻,知安明白了人與人要徹底理解是多麽艱難,也明白了那些所謂專業的心理學知識在巨大的痛苦面前何其蒼白”。

  對心理學的這種反諷,就是一種知性,也是一種知安。最危險的心理危機,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幫我們度過,精油、心理學、神仙皇帝,都不行,只有靠我們自己。

  知安在離婚後的黑暗中,常常“醒來的第一時間,她就打開床頭的台燈,然後跳下床,把房間的所有燈,頂燈,鏡前燈,落地燈,一一打開,燈光照亮房間的每一個角落,每一件家具,燈周圍每一片柔順的光影,都讓知安覺得可靠,踏實,身心安穩”。

  但問題是有時候當所有的燈都亮了,還不能照亮心靈和時代之時,巨大的不安全感就會油然而生。在這本書的最後,娓娓把知安的幸福交給了一個醫生,無意中反諷了心理師和精油師崇拜雙雙失敗的同時,又使我們感到不安,醫生這種角色就一定安全?

  在人生的地鐵上,情感像一件逃過了安檢的最危險的行李,你得時刻不安地關注著它的安全狀態。

  《知安》在較大程度上再現了這種原生而緊張的安全狀態,可以使你一口氣讀完。我一直認爲衡量當代作家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看他或她是不是寫出了我們和當代生活之間的緊張關系,娓娓的《知安》在這一點上,堪稱一本情感這種家用電器或野外用品的安全使用手冊。
標籤:
瀏覽次數:182    人氣指數:582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16歲少女爲與兩男孩做愛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女人要疼,男人要哄
 
住戶回應
 
時間:2010-09-04 04:17
她, 52歲,Los Angeles,經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