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0332
 雋嶔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五花十色說人生:首篇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五花十色說人生:第三章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五花十色說人生:第二章
作者: 雋嶔 日期: 2011.05.12  天氣:  心情:
第二章   人生癥結究何在.且看分明仔細研


著書為要勸人生。切莫執迷俗務縈。
抽繭剝絲圖索驥。何須尤怨誤前程。

試看如今之世人,竟日奔忙,而究竟為何事,亦莫名所以。日甚一日,終歸靈性蒙蔽,失去先天之至善也。
所感嘆不但同感,而且更深刻。以本身來說,勉強可說一技之長,其餘就一無可取。想要像別人一樣的奔波,也無所發揮;當然也就沒有所謂忙碌不知所以。
人的生活擔子,這種重壓會致使靈性蒙蔽;因為整個腦子裏都在策劃如何使人生充實。包括為了親人及本身的物質享受,這也是欲念的一種,靈性就是受到了欲念的蒙蔽,不能發出光輝。
可是,有某種目標的忙碌,不是也可以充實心靈的感覺嗎?
是的。可是,久而久之,靈性也同樣被這種感覺所蒙蔽,因為沉溺於這種感覺中,失去了本來。
那如果照這種說法,人生就失去了鬥志,也失去了意義?
不,你遽然斷章取義,才會有這種說法。意思是:人生的觸角會有各種回應,可是應該是去蕪存菁,藉以充實靈性的光輝,不是靈性反而受其牽掣以及影響。否則,人生的輪迴,將是愈墜愈深,終致不可自拔。
是的。此理論贊同。提出一個具體的問題,請就這個理論而具體的解釋這個問題?
你左一個具體,右一個具體,好像為師的理論很空洞。你有什麼怪點子,說出來看看,也好領教「具體」!
請教:曾經看過有一位經常流落在台北街頭,年約卅歲的青年人,他有很富裕的家世,可是為什麼在家裏待不住,寧願跑到外面有一頓吃一頓的過日子。最後總是他的胞妹看不過而帶他回家梳洗吃飽,最後再塞給他零用錢。可是,他依然故我的溜到外面,甚至還去充當哭墓的孝子。這是一個實在事件,據所知,他是有點智識恍惚。此事例,如何論證?
首先你說明了他的智識恍惚,那麼他的靈性就等於陷入冬眠狀態,沒有辦法以靈性輔助身體而行使正常的能力。而他的人生就等於在灰澀中摸索;因而他的觸角所及與回應,也是一片空白。
那麼他的人生輪迴如何演變?
大凡一個人生的形成,都是有因而後成果。所以演變也當視因而定。
這麼說,他的人生就是在消業,過了這一生,渾渾沌沌的一生後,再依前世因果消滅這一環的業債,剩下來的,就是他的後世人生演變於何種型態了?
是的。這是因果的定律。但你既然提出這個問題,可以再作補充說明一點:如果在他的人生過程中,能夠有轉變,當然,這個轉變是微乎其微。…
請問,轉變從何而來?
如果他的靈智能在稍縱即逝的煞那清醒中,捉住,然後修持。這樣就可以改變了他這一整個人生。也連帶的改變了夙世後的人生。這在現世中不乏驗證。另外就是他的親人能夠為他修善功德而化消夙業,也有助於靈智的回甦,因而改變他的人生。這也是各人的人生過程五花十色,但必有其癥結的論斷。
感謝這一篇開示,受益。

(摘錄:拱衡寶庫之五花十色說人生)
標籤:
瀏覽次數:86    人氣指數:686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五花十色說人生:首篇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五花十色說人生:第三章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