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智慧的方法—一
1.佛陀教導我們,在自己的內心尋找皈依處——「當自皈依」。
2.你可能想依賴其他的事物,但它們是不可靠的;只有當你真正在心裡找到皈依時,才能真正依賴其他的事物。
3.我們想要快樂,但痛苦卻從不曾停止,無論貧富、老少都同樣痛苦。一切都是苦。為什麼?因為我們沒有智慧,窮人因貧困而不快樂,富人則因擁有太多而不快樂。
4.若沒有智慧,身邊的每樣事物都會成為痛苦的根源;若有智慧,這些事物則會帶領我們脫離痛苦。
5.愛情也是一種苦,因為貪欲,所以愛與恨都是痛苦。
6.想要是苦,想不要也是苦,想要的東西即使得到後,仍然是苦,因為會害怕失去。
7.痛苦是從我們的心裡生起的,要消除痛苦,也就是從心著手。
8.趁著還有些活力,應趁年輕時修行;若你想作功德,趕緊起身力行,莫留待老年。
9.欲流,就是沉溺於色、聲、香、味、觸的感受裡。因我們只看外在,未向內看,所以才會耽溺。
10.佛陀教導我們,感官的對象是種陷阱——惡魔的陷阱。我們應了解惡魔是會傷害人的事物,而陷阱則如羅網般是困住人的事物。它是獵人——惡魔所設的陷阱。
11.佛陀只是指出開發智慧的方法,我們必須修行,唯有修行者才能達到目標。
12.「老實修行」或「精進修行」並不一定是指必須花很多力氣,因為只要在心上用功即可。
13.對一切生起的感覺用功,特別是那些涉入愛欲者,這些才是我們的敵人。愛欲真的很難放棄,也很難看清楚它的實相,必須使用一些善巧的方便法,才能減低對他的興趣。
14.佛陀教導我們,若我們看見某件事物的害處,無論它表面看來有多好,都應知道它是有害的,但若看不見害處,就只會看見它的好處。若未看見害處,我們就無法脫離它。
開發智慧的方法—二
1.念頭在心中生起,是由欲望出生。
2.我們的生活有兩種可能:陷溺於世間或超越它。佛陀是能從世間獲得自在者,因此他了解心靈的解脫。
3.知識有兩種——世間的知識,與心靈的知識或真實的智慧。若我們未曾修行與自我訓練,無論擁有多少知識,那都是世間的,無法讓我們解脫。
4.世間的知識只是永無止盡的追逐。
5.追逐世間,心就陷入世間,無論去來都染污它自己,永遠無法維持滿足,世間的人一直都在追逐某些東西,永不知足。
6.只要認真追尋解脫的道與果,並心向涅槃,就能保持精進安忍。於少欲知足,就是少吃、少睡、少說話,過著簡樸的生活。
7.若未根除世間法的種子,我們就會持續在無止境的輪迴中受苦。
8.身陷欲樂中的人聽不進任何忠告,他暢飲色、聲、香、味、觸、法,因為它們是如此美妙!因而無法自拔地不停暢飲,直到死亡都被牢牢地困住。
9.我們修行,目的就是為了洞見真實的智慧,去除執著。
10.藉由修行解脫貪著,觀察身體和周遭一切事物,直到對它們感到厭倦與不著迷為止,然後就會生起厭離心。
11.厭離心不會輕易生起,因為你還未看清楚。
12.我們的修行就如粗製濫造的水壩一樣脆弱,仍無法看見和遵從真實的修行,它會持續直到獲得真實的智慧為止。一旦洞見實相,我們就能從一切事物中獲得自在,內心始終平靜。
13.由於習氣,我們的心不得平靜,因為過去的行為我們繼承了這些,使它們如影隨形地困擾我們。
14.無論多麼努力想讓自己解脫,除非你看見解脫的價值與禁錮的痛苦,否則永遠無法放下。
15.在能真正修行之前,你必須看見放下貪欲的價值,唯有如此,真正的修行才可能展開。
16.平靜,來自於將身心完全投入工作中。修行就是直接觀察心。
開發智慧的方法—三
1.每當修行開始鬆懈時就注意它,並讓它更堅定,但沒多久,它再次鬆懈,心便是以這種方式牽制我們。
2.有正念的人會穩定而持續地重建自己,一再把自己拉回來——訓練、修行與增長。
3.缺乏正念的人並未堅強而穩固地立足於修行上,因此不斷被世俗欲望所拉扯,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他們追逐幻想與欲望而活,永遠跳不出世間的輪迴。
4.你應該對修行有信心,必須下定決心讓心保持穩固,堅定不移,直到好惡都不動於心,並洞見實相為止。
5.佛陀的「法」是深奧而精妙的,不容易領會。若真實智慧未生起,你不可能了解它,看不到前因與後果。
6.當經驗快樂時,我們以為未來只有快樂;當痛苦呈現時,又以為未來只有痛苦。事情總有兩面,你必須看得周全。當快樂生起時,不會迷失;痛苦生起時,也不會迷失。當快樂生起時,你並未忘記痛苦,因為了解它們是相互依存的。
7.禪宗的修行,教導人們對一切有助於心靈提昇的事都要心存感恩。
8.佛陀就是個通達世間法的人——豐富的世間知識,才有偉大的影響力與領導力。
9.若我們能如實地了解,感覺將不再具有實體,它們只是來了又去的感受。
10.當痛苦生起時,我們執著苦,因此必須真的去受苦。同樣地,當快樂生起時執著樂,結果經驗了歡樂。
11.執著這些感受而造成自我的概念,因此「我們」與「他們」的想法就持續顯現。一切都從此開始,然後把我們帶往無盡的輪迴。
12.佛陀讚嘆森林生活,是因為身心的孤獨有助於解脫道的修行。
13.頭陀者是為了生起智慧而來修行,在森林裡可種植與培養智慧的種子。
14.只要我們思考、探究與了解的方式錯誤,這些事情就會和我們對立。但只要我們開始正確地研究,經驗將帶來智慧與洞見。
開發智慧的方法—四
1.在修行中,我們擁有可以做為修持工具的感官,當正確地使用時,將能幫助我們覺悟佛法,這是所有禪修者都必須深思的事。
2.若心情愉悅,我們表現出一種方式;若心情不好,則表現出另一種方式。喜歡某件東西就會與致高昂,討厭時則會意志消沉,就一直如此活在對立的衝突中。當它們不再與我們對立時,就會變得穩定與平衡,不會再高低起伏。
3.若無清楚的正念,世間法就會主導一切,我們也偏離了解脫道。當正思惟生起時,當下就能解脫痛苦。
4.不用急躁,別想加快修行。一步步來,溫和、漸進地禪修。若心已平靜,接受它;若尚未平靜,一樣接受它,那是心的本質。我們必須找到自己的修行步調,然後持之以恆。
5.修行最好的作法是什麼?就是能以平常心修行。
6.若沒有東西讓我們在意,就無對治的必要;若沒有問題,就無須設法解決它。
7.要覺知心在哪裡,不要縱情過活,要注意與警覺。
8.保持警覺,如同蜘蛛伺候昆蟲一般。
9.蜘蛛一感覺有昆蟲碰觸網子,就立即捉住牠、繫住牠,然後再次回到中心。我們的心也是一樣,「回到中心」意指正念、正知地活著,經常保持警覺,精準地完成每件事——這是我們的中心。
10.無常、苦與無我是心的營養品,是覺知者與領悟者的營養品。
11.心看見無常、苦與無我後,就會放下並釋放它自己,不再執著苦與樂。這是真正修行者的心的食物。
12.我們無法脫離輪迴,是由於未放下渴愛與貪欲。
13.只要我們無法放下,就會被困在生死的軌道中不斷輪迴。
14.每個人都有欲望,並希望獲得滿足,但無人願意停止或真的想要出離。因此,我們的修行一定要耐心地鍛鍊。
15.那些穩定修行,沒有偏差或懈怠,以溫和而自制的態度堅持不放逸的人——他們都會明瞭。無論發生什麼事,他們都會保持堅定而如如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