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044398
 相信有天使.....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給息珍的留言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W的情書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期待自己成為熱血老師~~天下雜
作者: 相信有天使..... 日期: 2010.10.17  天氣:  心情:
找回老師的熱情
「如果老師孤軍奮鬥,很快就會枯竭。如果有同樣理念、夢想、願景的老師,組成專業社群,互相支持、學習、分享,就會有能量,而且力量很強大。」——美國麻州波士頓昆士中學校長黃伯勳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幾位難忘的好老師,他們替學生開啟不同的門,改變學生的一生。因為「好老師是促成學生成就的唯一重要因素,其重要性遠大於班級人數、教材品質,以及花在每個學生身上的教育經費,」美國《時代雜誌》在二○○八年就大聲疾呼,「找到、並留住高品質的老師,是國家競爭力的關鍵。」

OECD也在今年首度針對二十四個會員國的中小學老師做了一項全面大調查。結果顯示,老師的工作成就、自我滿足感與教室氣氛和學校文化密切相關;較常和其他同事交換想法、資訊、協同教學的老師,享有比較正面的師生關係,工作滿意度也因此比較高。這份調查證實,教師能夠合作,是改變校園和教學品質的動力引擎。

《親子天下》九月號的專題《搶救好老師》,曾針對全台灣上萬名國中小老師的調查發現,台灣工作五~十年的中堅老師,在教學現場是士氣最低落的一群。除了體制、環境上的改變,耗損了老師熱情,支援老師專業能力的機制也不夠健全。

世界各國都在想盡辦法幫助老師增能、持續發光發熱。美國的研究和採用各種不同獎勵計畫後發現,僅以提高薪資來鼓勵老師的表現,並不足以真正激發出好老師的特質。更重要的是,協助老師建立、精進他們的教學技巧,並且互相學習。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就是一個九○年代以來的新思維和新典範。這種「學用合一」的設計,鼓勵志同道合的老師彼此合作、持續學習,並且互相不斷的回饋,提出改進教學的意見。學習社群最重要的目標是「讓學生學得更好、更進步,而不只是讓老師本身變成好老師,」美國波士頓昆士中學校長黃伯勳強調。
曾經擔任波士頓教育局副局長的黃伯勳,選擇重回學校,因為他從二十幾年教學經驗和學習中肯定老師共學的強大力量。他重新組織學校,把昆士中學變成三個中心交集的有機學習圈。

全校四十五位老師都各屬於「課程小組」和「年級小組」,行政人員則屬於「運作小組」。每個小組有兩位領導老師,和校長共同形成領導團隊。各小組每週一次定期聚會,校長、領導老師必須進教室觀課,並做出回饋。但這種回饋不是由上到下的批評、判斷、下結論,而是以協助的心情,提出建設性的建議。校長、領導老師要做的,就是建立關係和取得信任,學習同儕教學觀察和回饋的技巧,以及不斷的和每位老師對話、溝通。

黃伯勳認為學校最重要的「兩個穴道」,就是教師和學生的學習動機。如果教師願意教,學生願意學,很棒的事就會自動發生。因此,他創造出一個「老師的正向學習循環」,力量非常強大。

這樣的自發學習和觀摩、對話,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承諾。但因為帶來學生的改變,老師成就感因而提高,每個老師願意加入,當他們喜歡做、甘願學時,就不會覺得是額外的負擔,而努力已赴。「當老師是一種生命的召喚,我不能給老師天賦、才華和熱情,但是我可以教他發揮才幹、感受熱情的技巧,」黃伯勳誠懇表示。

黃伯勳已經連續三年暑假率領實習校長,來到台北三峽國家教育院,和台灣的校長老師分享他的成功經驗。

老師的正向學習循環
台灣也逐漸開始出現老師共學團體。很多老師發現,自己很努力教學,但是可能因為觀念或方式錯誤,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用錯了力,導致挫折,並且耗盡熱情。透過專業社群,可以找出教學上的盲點。
新竹教育大學數學研究中心教授林碧珍,帶領一批桃竹苗地區的國小數學老師,進行現場觀課和專業對話,九年來不曾間斷。他們不是讀書會,也不是聽演講,而是固定每週一共同到一位老師的課堂上去實際觀摩教學,然後針對現場問題立即討論。

在這些老師的數學課上,孩子有機會把自己的思考過程畫出來,然後和其他人分享,而不是只被教導背題型、套公式。例如,三年級學分數,為什麼四分之三和八分之六一樣大?全班或用圖解、摺紙等方式,會有幾個不同的解釋,有的正確,有的不正確,需要老師去引導修正。「老師的專業就在何時問?如何問?我們在幫助老師掌握關鍵性問話,」林碧珍說。這樣的能力只能透過不斷觀摩、討論才能培養。林碧珍總在學期結束前舉辦成果分享,邀集更多老師來參加,讓種子散播出去。

新竹縣光明國小蘋果光工作坊,就是一個受到林碧珍感召的數學領域團隊。創始老師趙千慧曾在民間企業任職,所以知道要隨時精進、學習,學校老師也不例外。再加上光明國小的家長多來自新竹科學園區,老師們經常要面對學有專精、擔任高科技公司主管的家長對教法的質疑。「老師若沒有專業說法和同事的支持,會很心虛,」趙千慧說。
信任提升了老師的信心和熱忱
信任,是工作坊得以充分交流、對教學現場真正有幫助的重要因素。在光明教書七年的劉筱梅回顧,前五年很認真教,孩子成績卻沒有進步,她有疑惑,但不知道問題在哪裡。後來參加研討會、工作坊,學到課堂上的提問技巧,並且從數學遊戲、折色紙、智慧片中,發現數學可以操作、可以有趣。其實,剛開始玩時,她不敢承認自己也不會玩,但是「工作坊大家的信任度夠,才敢提出自己的問題,不用擔心別人如何看我,」劉筱梅說出阻礙許多老師合作、討論的心結。

「月暈效應」也是老師專業共學團隊散發出的吸引力。東光國小位於教育資源薄弱的基隆市老舊社區,只有九班,但幾年來始終是基隆市的閱讀中心學校,也多次獲得各種閱讀相關獎項。八年前,前任校長彭麗琦和五位東光老師因為都愛閱讀、愛買書,在喝咖啡、聊書的時刻中,決定推動休閒式、分享式閱讀教育,並且成立「姊妹淘閱讀俱樂部」。從邀請專家研習、發展課程與教學設計、閱讀融入各領域,老師們做中學、彼此分享討論,提升了教學的能力和信心。
「修己」之外,這群「姊妹淘」更「熱血」的舉辦基隆市閱讀教師培訓,希望呼朋引伴,共同學習增能。

七堵國小老師何貞慧在自己學校推動讀報閱讀時,經常覺得很孤單,「姊妹淘」是她「取暖」的依藉;中興國小老師吳玲琲承認老師也有低潮,但只要「看到其他老師的熱誠,就會受到感染,產生行動力,這就是社群的力量!」她感性的表示。「姊妹淘」凝聚了跨校情誼,即使彼此在不同學校,有不同發展重心和任務,現在也逐漸轉型,都十分珍惜難得的同舟共濟的力量和經驗。

當老師成為一個受過訓練的專業,他就有能量、自信和希望感,直接受惠的就是學生;當家長也願意學習,支持孩子的學習,孩子會更有動機、表現更好;孩子表現好,又激勵老師更願意精進自己的能力。教育是生命引動生命的歷程,支持老師發光發熱,應該是所有成人對孩子最無私的承諾。

參考網站:教育部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整合平台:
http://teachernet.moe.edu.tw/MAIN/Know/
雷夫老師訪台,閃電七十二小時
標籤:
瀏覽次數:17    人氣指數:617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息珍的留言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W的情書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