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與相對 我不知道個性使然或是工作特質變成習慣,我總覺得許多事情沒有絕對,例如:好人與壞人、對與錯、美與醜、快與慢、好與壞等等。 前些日子公司的超A級客戶﹝表示有信賴、有私交、有貢獻。冠上流行語就是「超麻吉」的﹞要一份有關「企業診斷」資料,而且還給了一個月的時間製作。像這類的事我通常﹝習慣上﹞會請同事幫忙製作,而我只要在去前一、兩天過目看需要不需要修正即可。不過既然是超A級客戶我心想要不要自己操刀,最後實在分身乏術下,特別指定能力不錯而且還值得信賴的同事支援。好不容易一個月內趕出來了,我看了一下有點傻眼,因為似乎這份報告不太像我的口語,內容也有些問題,於是特別連夜再請同事修正,結果雖不近滿意但似乎尚可交代過去。 自己拜訪前還略估大概可發展多少案子處理,只是出乎意外的當天這份資料秀出後,竟是「得意」的開始、「慘烈」的結束。因為客戶指出無數的錯誤數據,美其名「好言相勸」,狠一點的說「簡直打混、把別人當白痴還來敲詐」,最後案子不但沒洽成半個,還被要求限期改正再說。 回公司的一路上,我習慣性的對整個案件接洽的始末省察一番,自己在這個案子上除了犯了過於把握的兵家大忌,沒親自操刀的錯誤外,也從開始即犯了許多「絕對」的意識在裡頭,而導致如此下場。例如:超A級、自己太忙、最信賴的同事、能力不錯、尚可交待等等都太一廂情願。這件事給自己很大的教訓與檢討空間,但我仍感謝上蒼讓這件事發生,給自己「闖蕩江湖」多年後能謙卑的面對「態度」的實質真義,至少客戶還給我修正下次再來的機會,不然因此流失豈不更慘。 好了!再來分享短文
禪故事:燈
漆黑的夜晚,一個遠行尋佛的苦行僧到了一個荒僻的村落中, 漆黑的街道上,絡繹的村民們你來我往。 苦行僧走進一條小巷, 他看見有一團暈黃的燈從靜靜的巷道深處照過來, 一位村民說:「瞎子過來了。」 瞎子?苦行僧楞了, 他問身旁的另一位村民:「那挑著燈的人真是瞎子嗎?」 他得到答案是肯定的。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 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他根本就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 他看不到高山流水,也看不到紅桃柳綠的世界萬物, 他甚至不知道燈光是什麼樣子, 那他挑一盞燈豈不令人可笑嗎? 那燈籠漸漸近了, 暈黃的的燈光漸漸從深巷移游到了僧人的鞋上。 百思不解的僧人問:「敢問施主真的是一位盲人嗎?」 那提燈籠的盲人告訴他: 「是的,自從踏進這個世界,我就一直雙眼混沌。」 僧人問:「既然您什麼也看不見,那為何挑一盞燈籠呢?」 盲人說:「現在是黑夜嗎? 我聽說在黑夜裡沒有燈光的映照, 那麼滿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樣什麼也看不見, 所以我就點燃了一盞燈籠。」 僧人若有所悟地說:「原來您是為了給別人照明?」 但那盲人卻說:「不,我是為我自己!」 「為您自己?」僧人愣了。 盲人緩緩向僧人說:「您是否因為夜色漆黑而被其它行人碰撞過?」 僧人說:「是的,就在剛才,我還不留心被兩個人碰了一下。」 盲人聽了,深沉地說:「但我卻沒有。雖說我是盲人, 我什麼也看不見,但我挑了這盞燈籠, 既為別人照亮了路,也更讓別人看到了我。 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看不見而碰撞了我。」 苦行僧聽了,頓有所悟。 他仰天長歎說:「我天涯海角奔波著找佛,沒想到佛就在我身邊。 原來佛性就像一盞燈,只要我點燃了他, 即使我看不見佛,佛也會看得到我。」 故事就是這樣的簡單, 卻彷彿一瞬間點燃了我們內心深處某塊漆黑的地方。 在生活中,熱愛珍惜身邊的一切, 我們就會感受到那回饋來的溫暖與快樂! 工作中,要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所言所行! 對自己負責,才是對別人負責! 認真地做人;踏實地做事;執著地追尋; 耐心地積累,最後卻發現, 尋找金礦的過程,竟是將自己錘煉成金的過程! 有個詞很簡單「捨得」,沒有捨,那來得?!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 為了我們自己,也是為了我們所有人,點燃生命的燈吧, 這樣,在生命的夜色裡,我們才能尋找到自己的平安和燦爛! 一篇很棒的故事,當看到盲人提燈籠時第一個想法也是 「他的心地真好,自己了解黑暗的不便, 所以才會提著燈籠幫路人照明」。 但看完整篇故事後,才頓悟, 也更加了解到「送人玫瑰,手有餘香」這句話的真諦。
在與眾人分享之際,自己卻是從中獲益最多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