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死,中國人一向忌諱,生前不談,大病後避談,卻在死後,留給別人談論自己的生死;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五福之說: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
考終命就是善終之意,而能面對死亡的切身之事,才是懂的生命意義的人.
樞機教主單國璽則樹立了最佳的生死典範。 以下轉載---
他曾舉出三件生病中的糗事。
第一次是他因肺部積水住院,醫生讓他吃了強烈利尿劑,但在舉行聖祭時藥性發作,讀經後褲子已尿濕一半,地板上也撒滿尿水。在舉行彌撒發生這樣的糗事,他卻說「這是天主治療我虛榮心的開始。」;
第二次是有一次他從高雄轉到台北耕莘醫院時,因兩天未排便,醫生給他吃了瀉藥。當天半夜,他叫醒男看護要攙扶上廁所,但還未到馬桶前,已經來不及,男看護不小心踩到,在為他更衣、沖洗後,看護告訴他「離馬桶兩三步,你都忍不住!」單國璽當時覺得自己好似小孩,無言以對;
第三次則是在去醫院的途中,尿濕了半條褲子和輪椅上的坐墊。他只好光著正半身上了腫瘤科放射台,醫護和技術人員看得很清楚,他覺得當時的自己,連最後的一點尊嚴也喪失了。
面對這三次「糗事」,單國璽卻體悟出這是生命最終的澈底洗禮和終極考驗。他真誠的感謝天主用強烈的勁風,將他這棵老樹枯枝上所留下幾片阻礙他的殘葉吹得淨盡,連從小養成的羞怯及矜持自尊的性格也吹得無蹤無影,他認為這生命的凋落過程和病榻的無奈經驗,卻讓他「煥然一新,返老還童」。---轉載
在慎終追遠的觀念引導下,中國人更是考究人死後的追思與緬懷方式,
然而動輒幾十萬起跳的喪葬費及華麗的追思禮堂佈置,
對亡者的意義是什麼?對活著的人,給了什麼意義?
思念是永恆的,懷念一個人,可以是一張照片,一件追思物品,甚至只要閉上眼睛,就可以是一種追思方式.
何以非透過某種形式,大手筆的向逝者說:我很想你呢?
這句話可以隨時隨地說的,尤其是對活著的那個人.
當還活在這個世界時,才需要你表達愛,對方也才聽得到,且能給予回應,不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