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150250
 稱讚如來~妙音行生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吉祥經偈頌之3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吉祥經偈頌之4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了凡四訓{積善之方}6
作者: 稱讚如來~妙音行生 日期: 2008.10.02  天氣:  心情:





                  什麼叫做是非?

 在春秋時代,魯國制定一條法律,如果國人願意出錢,去贖回俘虜或奴隸,就可以得到政府財政部門所頒發的一筆獎金,{孔子}的學生{子貢}也贖了人,卻不願意接受獎勵金,孔子聽到這件事情之後,很不高興地說:{這件事端木賜做錯了!大凡聖人做任何事情,目的都是在於轉移風氣、改變習俗,使得教化之道可以在民間順利推展,並非只是為了契合自己的德行才做的呀!現在魯國有錢人少而貧窮人多,如果因為這種行為,使得接受獎勵金的人反而認為是貪財,以後還有誰肯出錢去贖回那些俘虜或奴隸?恐怕從今以後,不再有人願意出錢向各諸侯國贖回人民了!}
  子路曾經救起一個掉進水裡的人,這個人就送子路一頭牛,來答謝他的救命之恩,子路予以接受。孔子聽到後很高興地說:{從今以後,魯國一定會有更多人,願意自動自發去拯救掉水中的人了。}
  以上兩件事情,從世俗的人眼光看來,子貢不接受獎金,人品似乎較為優越;子路接受了贈牛,則是不好的行為,但是孔子卻稱讚自子路而責備子貢,由此可知,一個人做善事,不可以只依當時來判斷好壞,而應該考量以後所發生的後遺症;不可以只看當時的對錯.而必須想到久遠以後的結果;不可以只論個人的得失,而必須看對大眾的影響。眼前所做的雖然是好事,但它的後果卻會貽害他人,那麼縱然看起來像是好事,但其實並不是,如果眼前所做的行為雖然不好,但它的後果卻有益於人,那麼眼前看起來不像是好事,但其實卻是好事。

                 

             


                                       
標籤:
瀏覽次數:79    人氣指數:1659    累積鼓勵:7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吉祥經偈頌之3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吉祥經偈頌之4
 
住戶回應
 
時間:2008-10-02 09:30
他, 60歲,新北市,交通/運輸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08-10-02 09:52]:

是的!如果存於善心時就非常正確,如果存於貢高我慢就完全失去意義^^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