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主講
北京前一陣子有個外商公司剛好招員工,去的都是很優秀的人,而且要經過好幾關的試驗、考試,還要考外語,考很多專業。後來考下來,只剩幾個人做最後的面試。當這些通過最後考驗的人到了會議室,長官就對他們說,我現在剛好有點急事,我出去一下,十分鐘以後我們繼續面試。結果他走出去以後,在這十分鐘當中,這些年輕人就站起來摸東摸西,看到桌上的資料,拿起來看一看,還順手拿給其他的人看。十分鐘以後,這個主管進來,他說對不起,你們統統沒有錄取,因為會議室裡面有裝攝影機,你們連最基本的「事雖小,勿擅為」都沒做到。他們很不服氣,他們就說:從小到大,也沒有人教我們不可以亂動。所以確確實實,現在人真的很缺乏做人做事的正確態度,縱使他們的能力很好,學歷也很高,但是這些小細微都沒有顧慮到。小事辦不好,能不能辦大事?那就不可能。所以「事雖小,勿擅為」。
我們要求孩子勿擅為,大人也要勿擅為。比方說,我們一進門,脫了襪子,一定要好好擺好,不可以亂丟。不然你的孩子有讀《弟子規》,他會告訴你,「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而當我們跟孩子一起學習,當孩子指出我們的過失,我們應該用什麼態度?你要接著跟孩子說,「過能改,歸於無,倘揜飾」,爸爸說:對不起,感謝你指出我的缺點。大人很不習慣講對不起,好像覺得「對不起」講出來會怎樣?好像自己怎麼樣?剛好相反,當為人父母,為人長者,能夠對自己的過失誠誠懇懇說對不起,孩子對你會更加尊敬。因為我們在教學過程,難免也會出錯誤,我記得有一次我跟孩子說道歉的時候,當我抬起頭來,看到他們的眼睛都瞪得很大,那個態度就是對老師更加尊敬。
有個母親,剛好她的先生一進來,襪子亂放,這時候怎麼辦?因為先生還沒有配合,這個媽媽馬上很善巧,她就跟孩子講,因為也怕孩子會覺得爸爸做錯了,她就跟孩子說:你看爸爸很辛苦,工作一天都沒力氣,你趕快幫爸爸把這個襪子拿去浴室裡面放著,準備洗。引導孩子要體恤父親很辛苦。孩子去拿了以後,這個父親內心覺得怪怪的,下一次再這樣的情況發生的時候,她先生就自己拿了就過去了,因為他也希望自己在孩子的面前有很好的形象。所以,我們用包容取代責備,慢慢對方的慚愧心也會生起來。
有個小孩剛好跟我們一些老師坐在車上,在開車的過程遇到紅燈,這個小孩就對開 車的 老師說:老師,你不用在這裡等紅燈,你只要右轉過來。因為剛好在這裡等紅燈,他說:老師,不用等了,你只要從這邊開過來,然後轉過來,然後再轉回來,就過去了。跟誰學的?他的媽媽還是警察;所以我們當警察、當老師的,一定要很謹慎自己的一言一行。這個老師就警覺到,這個孩子一定是看父母開車開這樣,所以當天回去他就打電話給孩子的媽,說:今天你兒子教我如何開車。結果他母親一聽,自己也覺得很不好意思,就笑起來了。諸位同修,「事雖小,勿擅為」,所有違法的行為,不禮貌的行為,都不能做,不然會給孩子不好的形象。
我們看下一句,『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這句話很重要。因為孩子從小不會貪心的話,對他養成廉潔有守的態度是個根本。我們古代為什麼要「舉孝廉」?因為孝是德之本,有孝的話就有德行;而有廉潔之心,他替眾人辦事才不會貪婪。廉潔是辦事能不能夠辦成的一個根本,所以做人做事根本在孝、廉。孩子有時候,他拿東西並不是想偷,而是一個不了解的動作,他覺得好玩,就拿起來。所以我們當父母的人要很敏感。剛好有個媽媽帶著自己的孩子到書局去逛,逛完出來的時候,發現孩子拿了日記本上的小鑰匙。媽媽就回過頭來,跟這個小姐說:這個小鑰匙不知道放哪裡?結果這個小姐就說:小東西,沒有關係,給他玩!母親也沒警覺,就拿給孩子,就回來了。後來孩子上幼兒園,常常都帶些小東西回來。所以教育裡面慎於開始,一開始沒有教他,往後就很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