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778163
 馥華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測。驗。你。的。惡。魔。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七仙女的由來...轉貼
作者: 馥華 日期: 2007.08.26  天氣:  心情:

七仙女是玉帝的第七個女兒,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織女,也稱七娘媽.
七娘媽就是七星娘娘,是民間將天上七星人格化的結果,也是孩子的保護神,農業社會醫學不發達,孩子常因一些疾病而夭折,所以要請求七娘媽保佑未滿十六歲的孩子能平安長大,因此都要配帶七娘媽的香火,等到十六歲的七月七日當天還願,舉行盛大的際祀,酬謝七娘媽。

娘媽和床母一樣,都是兒童的保護神。七娘媽又稱「七星娘娘」、「天仙娘娘」,七星娘娘有人指其為北斗七星的配偶神,有人則認為是指包含織女在內的七仙女,
又稱「七仙姐」或「七仙姑」。在台灣以七星娘娘為主神的廟有雲林縣斗六鎮的濟安宮與嘉義縣太保鄉的福濟宮。「七星媽」與「天女娘」則專指織女。台灣以七星
媽為主神的廟有雲林縣水林鄉的七星宮及台南市的開隆宮,均有百年以上的歷史。
民間信仰七娘媽者,皆於七夕此日黃昏供祭。供品有軟粿(一
種中心壓凹的湯圓,傳說是給織女裝眼淚的)、圓仔花(即千日紅,為祈求多子多孫)、雞冠花、茉莉花、樹蘭、胭脂、白粉、雞酒油飯、牲禮、圓鏡。必不可少的
還有一座紙紮的七娘媽亭,家有滿十六歲者,特供粽類、麵線。祭後,燒金紙、經衣(印有衣裳之紙)、並將七娘媽亭焚燒,無法焚盡的竹骨架丟至屋頂,此稱「出
婆姐間」(婆姐,傳即臨水宮夫人女婢),表示該孩童已成年。胭脂、白粉一半丟至屋頂,一半留下自用,據稱可使容貌與織女一樣美麗。
約在
兒童週歲前後,往寺廟祈求七娘媽或註生娘娘觀音媽、媽祖等,請求保護,並以古錢或銀牌、鎖牌,以紅絨線串成絭,懸在兒童頸上。父母並為孩子許願,如果子女
能順利長十六歲,必至廟中還願。此後每年七夕,父母會帶孩子至廟中祭拜。附近無廟的,就在家中自設香案,並在神位前換上新的紅絨繩,稱為「換絭」。等到子
女滿十六歲則於七娘媽生日此日「脫絭」,往寺廟祭拜還願,答謝七娘媽的庇佑。



七娘媽的傳說



七娘媽又稱為「七星娘娘」、「天仙娘娘」,七星娘娘有人指其為北斗七星的配偶神,有人則認為是指包括織
女在內的七仙女,而「七星媽」與「天女娘」則專指織女。在台灣,供奉七娘媽為主神的廟宇不多,以台南市的開隆宮歷史最久,應是在清雍正十年(一七三二)由
浙江省分香建廟祭祀。


七星娘媽,指的是天帝的第七個幼女,就是織女,根據傳說,陷入愛河的牛郎織女怠忽職守,引得天帝震怒,一氣之下強迫倆人分居於銀河兩岸,原本天帝的命令是
每月開放會面一次,誰知喜鵲卻傳錯話,變成一年只見一次,為了彌補錯誤,喜鵲只好在七夕這天,搭成鵲橋讓分隔兩地的牛郎織女能見上一面,以解相思之苦。


他們的兒女則在織女及姐姐們悉心照料下長大成人,於是民間便把七位仙女視為兒童長大成人前的守護神,在七夕這一天,舉辦成年禮祭儀,答謝七娘媽長期以來的照顧,這就是開隆宮「做十六歲」的由來。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民間流傳久遠的中秋佳節。農夫們多少辛勤的汗水,在這段期間獲得了報償。這是喜悅的秋天,值得全家人團圓慶祝。

因此中秋當晚,在月亮升起時,人們把會月餅、柚子、柿子和甘蔗端出來,除了祭拜月亮外,全家人團聚在一起,邊吃「團圓餅」(大月餅)邊賞月,吟詩唱和,歡慶豐收,表示對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為什麼要在八月十五日吃月餅呢?有個很美的傳說:七仙女回天宮時,給董永留下一個兒子。有一年八月十五日,這個娃娃在街上被一群孩子嘲笑是「沒教養的野孩子」。

這個娃娃邊哭邊喊要找媽媽,誰也哄不住他。哭聲不斷,驚動了天神吳剛,他扮成一個村夫下凡,一邊給七仙女捎信,一邊悄悄的拿出登雲鞋,讓董永的兒子穿上。當月亮出來時,這娃娃終於飛到了天宮。

七仙女見了兒子又悲又喜,眾姊妹也都迎上前去擁抱這個小外甥。這個給他蘋果、石榴,那個送他花生、核桃。

七仙女把嫦娥送來的桂花蜜糖,拌上花生仁和核桃仁,做成了餡兒,然後按圓月的樣子,做成又甜又香的仙餅給兒子吃。

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便下令把吳剛罰到月宮裡砍桂花樹,把董永的兒子打發回人間。後來,這孩子當了官,就叫各州縣的百姓在八月十五這天,都來做仙餅,擺在月亮下,表示對親人的懷念。因為這種餅很像一輪圓月,因此後人就叫它為「月餅」。

現在,拜月的人越來越少了,但團圓慶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的習俗,仍然盛行。
標籤:
瀏覽次數:2316    人氣指數:6116    累積鼓勵:190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測。驗。你。的。惡。魔。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