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辦的講座挺好的
只是那天沒帶筆記
有感於年紀大了記憶力也差
所以決定把它寫下來
-------------------------------------------------------------------------------------------------------------------------------------------------
一切都發生在24年前
是那麼的自然 那麼的理所當然
馬凱博士世界經濟趨勢分析心得:
1. 人類世界的危機
新興國家的崛起所帶動的原物料需求導致全球原物料價格大漲,其中糧食短缺更形嚴重(地球暖化、糧食出產大國轉型造成產出減少),儘管生產技術進步,糧食不足的問題一直存在。高漲的糧價使原本可支配所得有限的貧窮國家捉襟見肘,人民無法購得足夠的糧食將引起政局動盪。糧食短缺的持續惡化可能導致地緣政治的不穩,甚而引發戰爭,經由戰爭來解決地球人口過剩的問題。
2008年的全球金融風暴造成全球經濟的衰退,進而使得原物料價格大幅回挫,這正好給予人們一個喘息的機會,緩和了糧價高漲、糧食短缺問題。
當人們正慶幸全球經濟復甦的同時,是否意識到這也意謂著原物料價格將重回上漲軌跡,當歐美經濟正式復甦,是否將再次造就新一輪糧食危機?
2. M型社會的形成
臺灣當年靠勞力密集工業起家,造就日後所謂的台灣經濟奇蹟,然而隨著產業升級,勞力密集工業的結束也正式宣告台灣告別GDP高成長之列(同時期伴隨著新台幣匯率由NTD40/USD升至NTD25/USD)。
中國大陸同樣靠勞力密集代工與緊盯美元的固定匯率政策成為世界工廠,而龐大的低技術勞力密集反映著低工資,全世界的代工價格均會向其靠攏,而相對於高技術的軟體、管理階層則反映著高工資,於是乎M型社會成型,且越趨明顯。
3. 中國經濟轉型的省思
中國當年一瞬間將RMB匯率由RMB5.7/USD貶至RMB8.6/USD,廉價的勞動力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就如同當年的台灣,代工成為中國大陸的經濟主力,但隨著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人民幣改採浮動機制,不再緊盯美元,而在RMB升值趨勢不變下,中國的匯率優勢不再,在歷經08年金融風暴的洗禮後,中國亦警覺對於歐美訂單的過度依賴,世界工廠必須轉型為世界市場,以促進內需來取代出口代工,在一連串的政策以至於十二五計畫,都清楚顯示中國大陸試圖將『國富民貧』轉型為『國富民富』。
08年中國為挽救經濟,堆出了四兆RMB振興方案,在佔了中國GDP近六成比重的出口熄火下,國(企)進民(企)退成為了政府救經濟的必要手段,也確實促成了中國經濟的復甦,甚有過熱的情況發生。時至今日,在中國經濟進行轉型下,世界工廠要成為世界市場,RMB升值、工資快速上漲、租稅優惠不再,外資企業的經營成本大增,紛紛遷廠內地,但伴隨而來是運輸成本的增加,長期而言如果運費無法轉嫁而工資上升趨勢不變,並不利於利潤微薄的製造業經營,這有可能造成產業繼續外移,不利於消化中國廣大的勞動人口。
民富所增加的內需消費是否能彌補產業轉型所造成的出口衰退,還有待觀察,在眾人一致看好中國未來經濟前景的同時,似乎應該有另一層面的思考。
4. 全球經濟展望
美國在新一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2還未執行畢即宣告未來還有QE3,這對於原本即弱勢的美元無疑是雪上加霜,趨近於零的低利率加上FED強力注資,美元將持續弱勢,利差交易的盛行使的資金狂潮湧向亞洲等新興市場,新興國家通膨壓力遽增,不得不採取措施管制熱錢,美國這種以鄰為壑的政策實為人詬病。事實上FED一連串的寬鬆貨幣政策並未將資金引導至市場,FED的持續注資讓銀行錢滿為患,然因不動產景氣持續低迷,對經濟復甦缺乏信心的銀行體系並未將資金釋出至市場以活絡經濟,在流速趨近於0的情況下,FED注資的效果大打折扣(流量=存量×流速),銀行反而因過剩的資金而大玩利差交易,也說明了未來一年房市、股市、原物料長多趨勢不變。
資金狂潮肆掠亞洲新興國家,升息是打擊通膨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然在全球低利率的環伺下,任何的升息舉措無異將吸引更多的熱錢蜂擁而至,更多的熱錢將繼續推升股匯,民生物資、原物料、不動產價格將持續上漲,最終形成資產泡沫,直至泡沫破滅。
結論:
1. 美國量化寬鬆持續,資金依舊氾濫,弱勢美元將持續推升原物料與資產價格。
2. 亞洲新興國家復甦強勁,亞幣升值趨勢不變。
3. 中國十二五計畫經濟轉型,將不利於外資企業的經營,產業移轉與內需消費的此消彼長需持續觀察。
4. 歐洲主權債務問題依舊,歐豬將持續拖累歐元區的成長,歐元備受考驗。
5. FED升息之時,即資產價格泡沫破滅之日。
我的疑問:
Q:最近有人批評央行的匯率政策,質疑央行刻意打壓台幣是剝奪人民的財富,
誠如博士所言出口僅佔台灣GDP組成的40﹪,央行以保護出口競爭力為由似乎讓人難以信服,甚至有人質疑央行是為了達成每年外匯存底的預算目標,想請教博士您的看法?
可惜我這問題沒來得及提出,因為大家問的都是人民幣、黃金、美元與歐元的未來趨勢,只能說本行同仁太沒深度,這些鳥問題還要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