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339106
 呆掉了的 Alic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有時/陳克華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雷諾瓦與女人們(上)/彭怡平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雷諾瓦與女人們(下)/彭怡平
作者: 呆掉了的 Alice~✿ 日期: 2013.08.23  天氣:  心情:

文◎彭怡平


※蘇珊

蘇珊.法拉東(Suzanne Valadon,1865-1938)為洗衣婦的私生女,自幼即飽嘗人間冷暖,
為了維生,九歲便開始打零工,十五歲進入馬戲團擔任特技演員,一年後的某次吊鞦韆表演失誤而退出,
後落腳於蒙馬特,開啟了她對於藝術的興趣。

和巴黎藝術家交往密切的蘇珊,曾擔任羅特列克(1864-1901)、雷諾瓦和夏凡諾(1824-1898)等畫家的模特兒,
並自羅特列克那兒習得繪畫技巧;而生性自由奔放的她,也先後與夏凡諾及雷諾瓦擦出愛的火花,
但熱情積極的蘇珊後來受到竇加的鼓勵而步上畫家之路,1894年,她成為法國國家美術學會第一位承認的女性畫家。

她一生未婚,十八歲時生下莫里斯.烏特里羅(1883-1955),日後亦成為著名的印象派畫家;
雷諾瓦以蘇珊為主角的三幅代表作──〈布吉瓦爾之舞〉(1883)、〈浴女〉(1884-1887)前景的女子,
以及集結印象派及安格爾與拉斐爾的古典主義影響的〈傘〉(1881-1885)均是蘇珊的身影;
它們與這個時期的雷諾瓦力求繪畫風格與繪畫主題的突破,以及人生四十以後心境的轉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連。


※愛琳

這位來自法國艾索伊小村莊的金髮俏佳人──愛琳.夏利歌(Aline Charigot,1859-1915)是年輕的女裁縫師,
有著圓滾滾的臉蛋與豐腴的體態。十五歲的某日,愛琳尾隨母親一起來到位於「聖喬治街」上的「卡蜜兒夫人乳製品」用膳,
撞見因特別喜歡「布里奶酪」而經常來此的雷諾瓦;1879年,瑪格麗特因病過世以後,若非天性善良質樸的愛琳相伴左右,
年近四十歲的雷諾瓦恐因悲傷過度無法提筆。

自此以後,年僅廿歲的愛琳成為他畫中女主角,更成為他最忠誠的人生伴侶。1881年,長子皮耶出世,兩人雖完婚,
但雷諾瓦卻面臨個人繪畫瓶頸,亟欲藉由旅行來尋找出口,1881至1883年間,雷諾瓦遊走於義大利的威尼斯、羅馬、
那不勒斯、佛羅倫斯、龐貝,荷蘭,英國等地,愛琳偶爾也隨行,在這段期間,雷諾瓦相繼完成了多幅以愛琳為主角的
〈金髮浴女圖〉,揭露了他晚期最重要的創作主題。

最終,愛琳一手打造的安定快樂幸福的家庭生活使雷諾瓦倦途知返,他決定留在法國,
也連帶影響了他這段時期的繪畫主題多圍繞著「母與子」與「家庭生活」,而愛琳更是不忘時時提醒雷諾瓦:
「女人應該畫得像美麗的水果般秀色可餐。」在長達三十四年的婚姻生活裡,愛琳為他產下三子──皮耶、尚及克勞德,
三人日後皆從事電影或舞台劇相關工作,而二子尚.雷諾瓦更成為赫赫有名的大導演,並於1962年《我的父親雷諾瓦》一書中
特別提及,雖然在〈夏托的划船手〉(1879)中挽起裙擺婀娜多姿、顧盼回眸的女子,以及〈船上的午宴〉(1881)
左前方逗弄著小狗自得其樂者均是愛琳,但早在1876年,〈第一次出遊〉畫中女子的身形與神態均與其母十分相似!
似乎暗喻父母兩人關係早已開始。然而,1896年這幅〈藝術家的家庭〉中,愛琳與另一位女子同時出現於家族畫像中,
雖然站立的愛琳仍占據著家族肖像裡不可或缺的顯眼位置,但這幅畫的重心卻落在畫面右下角的女子,
無異宣告了這位女性在這個家庭裡舉足輕重的角色...


※卡波妮爾

在畫面右下角的女子,正是愛琳的表妹──卡波妮爾.赫娜(Gabrielle Renard,1878-1959)。
十五歲那年,為了協助愛琳照顧他們的次子尚以及後來出生的克勞德(小名:可可)而住進雷諾瓦家,剛開始時,
卡波妮爾僅擔任女傭兼保姆的工作,然而,一年後,卡波妮爾最主要的工作卻變成雷諾瓦的模特兒。

卡波妮爾的小胸脯以及她那不成比例的豐臀,肉感的體形,圓潤的線條,玫瑰色澤的青春肌膚,看在年邁的雷諾瓦眼中,
簡直就是完美女神的化身;而在畫家面前,她毫不矜持地寬衣解帶,輕鬆自在地擺出各種姿勢的隨和,
更讓畫家得以心無旁騖地展現藝術巧思;卡波妮爾不僅是雷諾瓦罹患殘疾以後,重燃他生命熱情的繆思,
更成為雷諾瓦晚年最中意的模特兒,工作上最重要的得力助手,因日復一日將畫筆放在雷諾瓦手中予以固定的,正是卡波妮爾。

他不停歇地畫著卡波妮爾,剛開始以她照顧小孩、河邊浣洗衣物的保姆或僕役姿態入畫,漸漸的,
雷諾瓦將她的美顏與豐美的青春體態以嬌豔的玫瑰及璀璨的珠寶相擬,畫出〈卡波妮爾與珠寶及玫瑰花〉(1910),
〈戴玫瑰花的卡波妮爾〉(1911),〈躺著的卡波妮爾〉(1907),〈 躺椅上的裸女〉(1915);
甚至將她女扮男裝成希臘神話故事中最動人的角色牧羊人帕里斯,以〈帕里斯的裁決〉(1910)此畫明志,
透過卡波妮爾來抒發自己對於理想美的期許。雷諾瓦的妻子愛琳過世後,她繼續照料雷諾瓦一家生活起居,
直到三子長大成人,形同雷諾瓦家族一分子。

1921年,卡波妮爾嫁給美國畫家。在尚.雷諾瓦所著的《我的人生與我的電影》此書中,
他特別於此書的開頭與結尾引述了卡波妮爾與他之間的對話,足見她帶來的深遠影響。
然而,真正促使尚.雷諾瓦成為偉大的電影導演的,卻是雷諾瓦畫家生涯中最後一位繆思──
藝名凱特琳.俄雪琳(Catherine Hessling,1900-1979)的「蝶蝶」。


※蝶蝶

來自尼斯的美麗女孩蝶蝶,有著一頭火紅的頭髮,十七歲那年,以其美貌而引起馬蒂斯的注意,
並被後者推薦給喪偶的雷諾瓦做模特兒,卻在父子雷諾瓦心中激起從未有過的漣漪。

體態宛如卡波妮爾再現,個性卻一點也不溫柔,反而異常剛烈的蝶蝶,給雷諾瓦最後的人生歲月帶來莫大的激勵,
並以她為主角,相繼完成數幅強調女體感官美的〈浴女圖〉(1918),成為雷諾瓦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作。
畫家雷諾瓦病逝後第二年(1920),她嫁給雷諾瓦次子,成為尚.雷諾瓦(Jean Renoir,1894-1979)第一任妻子。

尚.雷諾瓦為了讓她成為巨星而走上「電影」這條不歸路,並以她為女主角相繼編導了《凱特琳》又名《悲慘生活》(1924),
《娜娜》(1926),《賣火柴的小女孩》(1928),《小紅帽》(1929)等等。兩人的關係持續到1931年告終,
蝶蝶也於兩人分手後逐漸淡出演藝事業,隱居於巴黎鄉間直至終老。


※上帝創造女人.女人成就雷諾瓦

上帝創造女人,而女人是上帝最完美的造物。終其一生,雷諾瓦都以女性的容顏來禮讚人間是上帝一手打造的天堂。
而這些女性不僅刺激了雷諾瓦創作的靈感,更成為他不同年齡不同階段不同創作時期最重要的主題。
雖說藝術家敏感多情,然而,若非有這些女性的指引,恐怕雷諾瓦終其一生都只能是待在「里摩日」畫瓷器度日的工匠,
難以成為我們今日世人所熟知的雷諾瓦大師。



●2013/08/21 自由時報

標籤:
瀏覽次數:292    人氣指數:3072    累積鼓勵:13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有時/陳克華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雷諾瓦與女人們(上)/彭怡平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