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史所載,西元前247年,阿育王所生王子出家為僧,為摩呬陀比丘,
率領四位比丘、一位沙彌、一位居士進入斯里蘭卡,
使斯里蘭卡國王天愛帝須王皈信佛教,於國都建立大寺。
爾後摩呬陀之姐──僧伽密多比丘尼攜帶菩提樹分枝到斯里蘭卡,
建立比丘尼教團。
西元前43年,斯里蘭卡因南印度饑荒而有陀羅密族侵入引發戰爭,
在佛授及帝須兩位比丘領導下,
為了避免因戰亂導致佛法衰亡,
將數百年來以口傳心授方式的巴利三藏,
正式以文字記錄在貝葉上;
戰爭結束後,新建立的無畏山寺成為與大寺相抗衡的僧團,
在往後數百年間,無畏山寺派開始接受大乘思想,
與原本就存有矛盾情結的大寺派更加水火不容,
後來無畏山寺派又分出祇園寺派(海派),
至此斯里蘭卡出現三大派鼎立的局面。
此時雖然無畏山寺派擁有最大的勢力,但西元五世紀初,
覺音比丘至大寺學習三藏而著有「清淨道論」一書,
同時期並有佛授與護法兩位論師持續注釋各種經典,
這些注釋論書後來成為南亞各上座佛教國家重要的發展根基。
大寺派與無畏山寺派在數百年間的爭論不斷,勢力互有消長,
除了已有大乘思想傳入外,至八、九世紀亦有秘密大乘傳入的現象,
但僅能有少量文獻及出土文物推斷;
十一世紀初,由於戰亂及新統治者信仰婆羅門教的緣故,
斯里蘭卡幾乎呈現佛教滅絕的狀態,
在經過半世紀的戰爭後,斯里蘭卡人重奪政權,
但由於清淨比丘僧人已經不到十人,
因此國王毗舍耶婆訶一世向緬甸王阿努律陀請求派遣僧團到緬甸傳授戒法,
重新復興佛教,但往後局勢時好時壞,加之婆羅門教已在斯國生根,
因此今日所見斯里蘭卡佛教雖然以上座佛教為主,
但也融入了一些大乘佛教、婆羅門教的信仰或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