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不要超過一百二十公克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國內研究指出,國人攝取戴奧辛的食品來源,有超過三成是來自大型深海魚,毒物科醫師建議,包括鮪魚、旗魚、鮭魚、鱈魚、鯊魚等大型深海魚,每週最多吃一至兩次,每次不要超過一百二十公克(約六至八片)。
戴奧辛具有致癌性,可能導致胎兒缺陷、孕婦流產,一旦進入人體,多積存於脂肪內無法分解,需極長時間才能排出體外。
擴大食品戴奧辛背景值調查
有鑑於此,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風險中心昨天下午舉辦「食品戴奧辛抽樣方法研討會」,由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發表「二○○四年至二○○七年的台灣食品中戴奧辛背景值監測及國民攝入風險評估」,會中建議政府擴大戴奧辛的背景值調查,完整建立資料庫,做為國人健康風險分析評估及政策擬定的參考。
李俊璋分析,國內的戴奧辛主要來源包括煉鋼業、重金屬(鉛、銅、鋁、鋅)冶煉業、事業廢棄物焚化爐、一般廢棄物焚化爐、火葬場,政府近年來陸續訂定戴奧辛排放標準,並加以取締及管理,全台的戴奧辛排放量,已由每年三百公克,降為每年一百四十四公克。
整體而言,肉類食品、乳品中的戴奧辛含量有遞減趨勢,乳品從二點四皮克(pg,十的負十二次方公克)降為零點八皮克,牛肉也從三點五皮克降為一點六皮克。
此外,國人經由食物途徑的終生平均週暴露劑量為一點九六皮克,遠低於歐洲食品科委會的建議值十四皮克。不過,也有與會專家質疑,國內近年來陸續傳出戴奧辛污染事件,這項研究數據可能低估。至於在攝取戴奧辛的食物來源,這項研究指出,以大型深海魚的比率最高,原因在於食物鏈的生物性累積。
李俊璋和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均提醒,包括鮪魚、旗魚、鮭魚、鱈魚、鯊魚等大型深海魚,每週最多吃一至兩次,每次不要超過一百二十公克,且孕婦最好不要吃深海魚。多選擇小型海水魚、淡水魚,減少體內的戴奧辛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