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196300
 莫非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是風】Ⅱ/Ⅳ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輕念】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夜曲-荼蘼。輕舞】
作者: 莫非 日期: 2014.04.28  天氣:  心情:







.
.
.










荼蘼淚碎春為盡
暗夜縈眸蝶空舞

藍橋魂斷誰飛笙
箏裂秦淮身曾孤

銀盈若映叁天雪
伊人情斷叁生湖

墨落九江若無痕
眉低紅塵心楚楚

莫成圓 祇殊途
漠漠怎記來時路

鏡中月 化彩弧
非非曾向無竟處

七色虹光漫清清
拈指神殤誰輕舞

若念祇世身相依
他生千年一如故

.
.
.

花謝若紛飛
蒼穹不知淚

朱砂泛輕紫
九冥情何辜

.
.
.








荼蘼
































 


荼蘼
Rubus rosifolius1.JPG
科學分類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未分級) I類真薔薇分支 eurosids I
目: 薔薇目 Rosales
科: 薔薇科 Rosaceae
屬: 懸鉤子屬 Rubus
種: 空心泡 R. rosifolius
變種: 荼蘼 R. r. var. coronarius

三名法
Rubus rosifolius var. coronarius
異名


  • Rubus glandulosopunctatus Hayata

  • Rubus rosaefolius Smith var. coronarius (Sims) Focke

  • Rubus rosaefolius Smith var. inermis Z. X. Yu

  • Rubus rosaefolius Smith var. wuyishanensis Z. X. Yu

  • Rubus taiwanianus Matsum.



荼蘼學名Rubus rosifolius var. coronarius)(讀音:tú mí),本作荼䕷[1],又名酴醾佛見笑重瓣空心泡[2],是薔薇科懸鉤子屬空心泡變種。分布在印度尼西亞印度馬來西亞以及中國大陸雲南陝西等地,生長於海拔250米至2,200米的地區,常生於灌叢中、山坡草叢中、溪邊、山坡雜木林中、路邊、山坡、草坡、山坡灌叢、陰地、林緣、山坡林中和雜木林中。



用途


荼蘼花枝梢茂密,花繁香濃,入秋後果色變紅。宜作綠籬,也可孤植於草地邊緣。果可生食或加工釀酒。根含鞣質,可提取栲膠。花是很好的蜜源,也可提煉香精油。


文學


蘇軾《酴醾花菩薩泉》詩:「酴醾不爭春,寂寞開最晚。」宋代王淇的《春暮游小園》:「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荼蘼是花季盛開的最後一種花,是沉寂下去的最後一點繁華,是絢爛歸於平淡的前奏。


《紅樓夢》中,眾女掣花簽,麝月拿到的那支正是荼蘼,象徵了這個平凡不起眼,靈巧美麗不如晴雯,八面玲瓏不如襲人的丫頭卻是能陪寶玉到最後的人。


「開到荼蘼花事了,塵煙過,知多少?」荼蘼是春天的最後一種花,開到荼蘼了,便沒有退路,也不能繼續美麗了。


佛典中也說它是天上開的花,白色而柔軟,見此花者,惡自去除。


田馥甄第二張個人專輯"My Love"中的"花花世界":每一朵一個天堂 心花若怒放 開到荼靡又何妨


成語


「開到荼蘼」或「開到荼䕷」出自宋代詩人王淇《春暮遊小園》詩:「一從梅粉褪殘粧,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開到荼蘼花事了」意思是荼蘼花開時已屆初夏,春天已到盡頭,比喻某事已到尾聲[1]


參見



  • 熱帶風暴潭美:以荼蘼(越南語:Đồ mi)命名的熱帶氣旋,由越南提供


參考文獻




  1. ^ 1.0 1.1 莊澤義、莊淑燕,《字正詞嚴》,香港:明天出版社,1991年,ISBN 962-277-101-7,第96至97頁

  2. ^ 昆明植物研究所. 重瓣空心泡(變種). 《中國高等植物資料庫全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2-25].











石蒜



(重定向自曼珠沙华

























 


紅花石蒜
Cluster amaryllis close-up.jpg
科學分類




































域: 真核域 Eukarya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單子葉植物綱 Liliopsida
目: 天門冬目 Asparagales
科: 石蒜科 Amaryllidaceae
屬: 石蒜屬 Lycoris
種: 石蒜 L. radiata

二名法
Lycoris radiata
(L'Hér.) Herb., 1819





石蒜和少女



石蒜學名Lycoris radiata英語red spider lily),又名紅花石蒜龍爪花山烏毒,俗稱老鴉蒜彼岸花莉可莉絲等,雅名曼珠沙華(源於梵語Mañjusaka);種加詞radiata意為「放射狀的」。



形態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球形鱗莖,外包暗褐色膜質鱗被。葉帶狀較窄,色深綠,自基部抽生,發於秋末,落於夏初。花期夏末秋初,約從7月至9月。花莖長30-60厘米,通常4-6朵排成傘形,著生在花莖頂端,花瓣倒披針形,花被紅色(亦有白花品種),向後開展捲曲,邊緣呈皺波狀,花被管極短;雄蕊花柱突出,花型較小,周長在6厘米以上。


石蒜系自花授粉植物,蒴果背裂,種子多數,一般以鱗莖3-4年繁殖一次。由於花和葉子不能見面的特性,石蒜又被稱為無情無義的花。


習性


野生品種生長於陰森潮濕地,其著生地為紅壤,因此耐寒性強,喜陰,能忍受的高溫極限為日平均溫度24℃;喜濕潤,也耐乾旱,習慣於偏酸性土壤,以疏 鬆、肥沃的腐殖質土最好。有夏季休眠習性。球根含有生物鹼利克林毒,可引致嘔吐、痙攣等癥狀,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明顯影響,可用於鎮靜、抑製藥物代謝及抗癌 作用。


紅花石蒜喜陽光、潮濕環境,但也能耐半陰和乾旱環境,稍耐寒,生命力頗強,對土壤也無嚴格要求,如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則花朵格外繁盛。 另外,曼珠沙華喜愛生長於墓地,因此又被稱作死人花.


花期:秋分前三天.


分布


石蒜原產於長江中下游及西南部分地區,在越南、馬來西亞及東亞各地也有分布,中國在宋代就有其記載,還被稱作無義草、龍爪花,雖觀賞性較強,但根莖有毒,不可隨意食用。


佛經中的曼珠沙華


佛說此經已,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亂墜天花,有四花,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 ——《妙法蓮華經·卷一》   又雲:
——云何曼陀羅華?
——白圓華,同如風茄花。
——云何曼殊沙華?
——赤團華。 ——《妙法蓮華經決疑》
曼珠沙華、曼陀羅華,是佛經中描繪的天界之花。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芬陀利華摩訶芬陀利華等等這些稱謂源於梵文佛經,曾於《大乘妙法蓮華經》中記載過。摩訶的意思是大,大乘梵語發音即為摩訶衍那,至於衍那就是乘載的意思,在古漢語中即是之意。這些詞語出現在古梵文佛經中,意指地上之花。


園藝栽培


紅花石蒜是東亞常見的園林觀賞植物,冬賞其葉,秋賞其花。一般在開花後分球栽培為宜,栽培時施以足夠基肥,以土蓋沒球莖,澆透水即可。


目前石蒜觀賞勝地主要有雲南大理麗江台灣太魯閣馬祖日本日高等地。


醫藥用途






石蒜花叢







石蒜和蝴蝶(日本



根據中醫典籍記載,紅花石蒜鱗莖性溫,味辛、苦,有毒,入藥有催吐、祛痰、消腫、止痛、解毒之效。但如誤食,可能會導致中毒,輕者嘔吐、腹瀉,重者可能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麻痹,有生命危險。


根據藥理學研究,紅花石蒜鱗莖的主要藥用成分是各種石蒜鹼加蘭他敏。石蒜鹼及其衍生物具有一定抗癌活性,並能抗炎、解熱、鎮靜及催吐,對阿米巴痢疾亦有療效。加蘭他敏為可逆性膽鹼酯酶抑制劑,用於脊髓灰質炎等中樞性麻痹疾病引起的癱瘓、重症肌無力等。目前這些成分均已可以以商業規模提取。


文化


由於石蒜往往在墓地附近繁盛,色澤鮮紅似血,花期又近秋分(日本的祭禮節日),因此在日本被附會成《法華經》中的接引之花曼珠沙華,或名彼岸花。加之石蒜葉落花開,花落葉發,永不相見,因此在日本傳說中,此花便帶上了死亡和分離的不祥色彩,較常用於喪禮。


此外,因為這花開的時候不見葉,有葉子就看不到花,所以這花帶有孤獨的意味。


「彼岸花,開彼岸,只見花,不見葉。」


「花與葉,生生世世不能相見。」


然而在中國傳統中並無此種說法,石蒜反因其鮮艷色彩而成為常見的喜慶用花。 韓國稱此花為「相思華」。 一般認為曼珠沙華是生長在三途河邊的接引之花。 花香傳說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 春分前後三天叫春彼岸, 秋分前後三天叫秋彼岸,是掃墓的日子。 彼岸花開在秋彼岸期間, 非常準時,所以才叫彼岸花。


彼岸花是開在黃泉之路的花朵,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而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獄,與陽間分離......。


此外,日本歌手山口百惠也有歌曲以《曼珠沙華》為名,而香港已故歌手梅艷芳也有演唱這首歌曲的粵語改編版本。


花語



  • 日本花語:「悲傷回憶」

  • 朝鮮花語:「相互思念」

  • 中國花語:「優美純潔」


外部連結











Wikispecies-logo.svg

維基物種中的分類信息:


















台灣知識種子計畫志工召募中,請參看計畫頁面、WSOTK粉絲團

[關閉]

蝴蝶
































 


蝴蝶
化石時期: 45–0Ma















始新世至今
一隻在吸食馬利筋花蜜的玉帶鳳蝶攝於香港鳳園谷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昆蟲綱 Insecta
目: 鱗翅目 Lepidoptera
亞目: 錘角亞目 Rhopalocera

多樣性
約28,000種



蝴蝶Butterfly)是錘角亞目中的物種的總稱,或稱(現指蝴蝶中的一類)。以美麗的色彩和優美的飛舞姿態著稱。與一同為昆蟲綱鱗翅目之下的一個家族,與其他昆蟲不同的是身上長有大而耀眼的翅膀。蝴蝶翅膀一般色彩鮮豔,有各種花斑,是由翅膀上的鱗片組成。蝴蝶主要在日間活動,休息時四翅合攏豎立在背上,或完全展開平放,弄蝶科蝴蝶又有另類的休息形態。蝴蝶頭部有一對棒狀或錘狀觸角,這是與類的主要區別(蛾的觸角形狀多樣)。全世界大約有28,000種蝴蝶[1],在世界各地除了南極洲等寒冷地帶以外都有分布,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品種最多。


世上最大的蝴蝶——亞歷山大鳥翼鳳蝶展翅可達280毫米,最小褐小灰蝶Brephidium exilis)只有1.6厘米[1]。有許多蝴蝶的幼蟲以農作物為食物,被視為害蟲



生命史


蝴蝶是完全變態的昆蟲,即一生會經過四個階段:幼蟲成蟲



蝴蝶的卵一般為圓形或橢圓形,表面有蠟質殼,防止水分蒸發,一端有細孔,是精子進入的通路。不同品種的蝴蝶,其卵的大小差別很大。蝴蝶成蟲會將卵產於其寄主植物或嫩芽上,即蝴蝶幼蟲會進食的植物,為幼蟲準備好合適的生長地點。


幼蟲


幼蟲的形狀多樣,有肉蟲,也有毛蟲。幼蟲孵化出後,主要就是進食,要吃掉大量植物葉子,有些蝴蝶物種就專吃農業植物,例如菜粉蝶的幼蟲會食十字花科的植物,牠們就成為農夫眼中的害蟲。隨著幼蟲生長,一般要經過4至6次蛻皮,幼蟲每次脫皮為一齡,並把舊外殼吃掉。



幼蟲完全成長後便會停止進食,到處爬行著尋找一個適合的結蛹地方。蛺蝶科的蝴蝶(包括眼蝶斑蝶閃蝶等)的蛹是頭下尾上的懸吊著,稱為懸蛹;鳳蝶粉蝶的 則頭上尾下,稱縊蛹。牠們會把身體拉長量度周圍的空間是否足夠破蛹羽化時順利展開翅膀。當找到結蛹的地方時,蝴蝶會在該處吐絲,將身體末端固定在絲上,蛺 蝶幼蟲會在葉子背面隱蔽的地方結蛹,然後逐漸變硬,成為前蛹。 約一天後,前蛹脫去幼蟲外皮,露出蝶蛹。蛹內幼蟲的器具會逐漸分解,然後重新組成蝴蝶的身體。


成蟲


成蟲性成熟後,在蛹中沿著頭和胸破殼鑽出,剛羽化的蝴蝶翅膀皺褶和腹部膨脹,有些蝴蝶會走到葉底把體液流到翅脈撐起翅膀,這時的蝴蝶無法躲避天敵, 假如蝴蝶掉在地上或未能順利展翅,翅膀會變得畸型,可能會失去飛行能力,只能坐以待斃。翅膀展開後,蝴蝶就可以飛翔了,蝴蝶的前後翅不同步扇動,因此蝴蝶 飛翔時波動很大,姿勢優美,所謂「翩翩」起舞,來源於蝴蝶的飛翔。成蟲以花蜜為食物,有的品種也吸食樹汁、水中溶解的礦物質等。一般蝴蝶成蟲交配產卵後就 在冬季到來之前死亡,但也有的品種會遷徙到南方過冬,遷徙的蝴蝶群非常壯觀。目前比較聞名的蝴蝶越冬地點是美洲墨西哥東亞











身體結構







蝴蝶成蟲的身體結構圖



蝴蝶的身體都擁有昆蟲綱的一般特徵,身體分為三部分:頭部、胸部及腹部,又有外生殖器


頭部


頭部長了一對觸角、一對複眼和口器。


觸角



長在前額上方,複眼內側,佈滿了感覺器官,主要負責平衡及嗅覺,觸角由柄節、梗節和鞭節組成。柄節呈圓球狀,嵌在頭內觸角窩裡,可轉動;梗節呈棒狀;鞭節末端膨大呈球狀或鉤狀(鍾角亞目因而得名,亦用來分辨蛾類)。 不同蝴蝶的觸角長度、未端形狀、基部距離亦有異,是蝴蝶分類的一個重要特徵。


複眼



呈半球形,每個複眼由數千個六角形的小眼所構成。每個小眼只能看到物體的部份影像,有如拼圖般,小眼合在一起,才能組成完整的影像。


下唇鬚


生在頭的下方,向前伸出或彎上上方突出,不同蝴蝶會有不同型狀,也是蝴蝶分類的一個重要特徵。


口器


口器或稱虹吸管、吸管,是蝴蝶的進食器官,也是鱗翅目的特有結構。口器為兩根黏在一起的長吸管,平時捲曲縮藏在下唇鬚間,吸食時會伸出,呈長管狀。


胸部


胸部由四塊骨片組成,分別有一塊背板,一塊腹板和兩塊側板。胸部可分成三節,有前胸、中胸和後胸,中胸和後胸大而發達,各有一對翅膀,分為前翅和後翅各一對,使蝴蝶飛行。



胸部的三節各有一對腳,名前足,中足和後足,但有些蝴蝶如蛺蝶、眼蝶和斑蝶等蝴蝶,前腳已退化縮在胸前,只用其他四隻腳來活動,沒有步行能力。足由基節、轉節、腿節、脛節和跗節5部分組成。跗節端部常有爪兩枚。


翅膀


蝴蝶有前翅和後翅各一對,翅膀上佈滿了翅脈和鱗片。翅脈排列的方式,稱為「脈相」,蝴蝶前翅一般有15條翅脈,後翅則有10條,翅脈間的區域叫翅室。 脈相的結構和鱗片的色彩斑紋是區分蝴蝶種類的重要依據。


腹部


腹部有十節,內有神經、循環、消化、生殖、呼吸等器官。


鱗片


各種蝴蝶的特徵主要是翅膀上不同的鱗片,牠們五彩繽紛的翅膀就是靠無數極細小的鱗片造成。這些鱗片就是有反射出黑色和棕色的黑色素,而藍色、綠色、紅色或閃耀的一般是由鱗片的微觀結構造成,其光子晶體的性質經過光的散射出現不同的顏色。[2][3][4]
鱗片鬆散地附在翅膀上,就算沒有損害蝴蝶它們都可能會自然脫落。











多型性


同一種蝴蝶,不論性別,只要出現兩種或以上的型態,便稱為多型性。與個體差異不同,多型性的型態差異較大,各型態亦恆常發現。


季節異型


有些蝴蝶品種會在不同季節出現不同型態,就是季節異型。一般分為濕季型及旱季型。濕季型一般顏色較為鮮豔,翅膀上的圖案清晰;旱季型則變得暗淡,圖案模糊。


雌雄異型



有些蝴蝶品種兩性會出現不同型態,就是雌雄異型。通常出現於鳳蝶科灰蝶科蛺蝶科


兩性體


又稱陰陽蝶或第二性徵,顧名思義就是同一隻蝴蝶擁有兩性的性器官,左右翅膀的花紋都不一樣,甚至形狀不同。此異形十分罕見。



行為


領域性


部分灰蝶科蛺蝶科蝴蝶的雄蝶都具有很強的領域性,牠們會站在樹上的葉片或曠地上守衛著,當有雌蝶闖入,便會進行求偶,希望進行交配。若果飛入的是雄蝶,便會互相追逐,直至入侵者離開其領域範圍。


登峰


很多蝴蝶都有登峰的習性,牠們會一大清早從低地飛到山頂,雄蝶會尋找自己的領域範圍,找一個有利位置待雌蝶上山並交配。若成功交配,雌蝶會飛回山下產卵。


求偶



雄蝴蝶會用跳舞來吸引雌蝴蝶。


交配



蝴蝶交配的行為又叫作交尾,顧名思義牠們交配時尾部貼著,互相背向。


斑蝶遷徙






一隻於香港深水灣捕獲的並發現是由日本和歌山縣遷徙到港的大絹斑蝶














自衛






旖斑蝶,有毒,捕食者不敢獵食







大斑鳳蝶,無毒,花紋模仿有毒的旖斑蝶







紅斑脈蛺蝶,無毒,都是模仿旖斑蝶



身體結構


蝴蝶身上的細毛和翅膀上的鱗片容易脫落,令捕食者難以抓住。


翅膀花紋



很多蝴蝶(尤其蛺蝶科的蝴蝶)會偽裝成枯葉使捕食者難以發現。有些蝴蝶的幼蟲會偽裝作樹枝或樹莖,作用同上。



  • 警告色


斑蝶科的蝴蝶有,很多斑蝶幼蟲和成蟲都有鮮豔的顏色,警告天敵他們有毒。



  • 模仿


    • 米氏擬態:有毒的斑蝶互相模仿,捕食者嘗過一次苦頭後便會對蝴蝶的食慾大減。

    • 貝氏擬態:無毒的蝴蝶模仿有毒的蝴蝶,使因吃過有毒蝴蝶的捕食者對外貌相似的模仿者(無毒的蝴蝶)都不敢吃。





  • 眼斑


即「假眼」,許多眼蝶亞科眼蛺蝶屬等蝴蝶的翅膀上都有大眼斑,恐嚇天敵以為自己是一隻較龐大的生物,不敢捕食。很多灰蝶科的蝴蝶後翅翅基都有眼斑,跟幼幼的翅尾配起來就像另一個頭(翅尾就像觸角)。使捕食者感到混亂,若捕食者被騙並只咬去「假頭」,灰蝶就保住了性命。一些鳳蝶的幼蟲亦有些大眼斑,同樣是要嚇怕天敵而不敢捕食。



  • 臭味


一些鳳蝶幼蟲受到騷擾時,頭部會伸出一條叉開的「臭角」,配上牠身上的眼斑就像是一條小蛇,不敢捕食。珍蝶屬的蝴蝶更會分泌出有毒的臭液,用途同上。


生璄



  • 共生



灰蝶科的蝴蝶幼蟲會跟螞蟻發生共生關係。幼蟲會分泌汁液給螞蟻吸食,螞蟻亦會保護幼蟲。不過在對於其他蝴蝶,螞蟻是捕食者。



  • 群居


很多蝴蝶幼蟲都有群居的習性,令捕食者難以集中捕食,增加存活的機會。



  • 葉包


很多蝴蝶幼蟲會把寄主植物的葉片接疊成「葉包」,減少天敵發現的機會。


天敵


捕食性






節尾猴咬住一隻蛺蝶



簡單說就是所有以昆蟲為食的動物都是蝴蝶的天敵。



寄生性



  • 寄生蠅寄生蜂體型細小,會把卵產在蝴蝶的卵、幼蟲或蛹上,孵化成幼蟲後便會以寄主(即蝴蝶不同型態)為食。


微生物



人類



  • 捕捉作為標本、棲息地的破壞,會導致蝴蝶絕種


觀蝶


觀蝶就是觀察蝴蝶自然生態的活動,可以到郊外或蝴蝶園進行。觀蝶時要注意安全,不要搔擾、攻擊野生動物,更不可採捕蝴蝶的任何階段,以免擾亂生態。觀蝶時可攜帶當地的蝴蝶圖鑑、記錄表和相機,方便作記錄。


保育


文化






中國五代時期著名花鳥畫家徐熙筆下的蝴蝶和紫藤




  • 大型蝴蝶非常引人注意,有人專門收集各種蝴蝶標本,在美洲和東亞的「觀蝶」遷徙和「觀鳥」一樣成為一種活動,吸引許多自然愛好者和攝影者參與。

  • 愛爾蘭的傳統民族相信人後會化成蝴蝶[5]


中國文學



分類

















































































































爭議


世界各地的學者對蝴蝶的分類有不同看法,以下列出蝴蝶的各種分類。


西方










1. P. R. Ehrlich(1958)從比較形態學和系統發育出發把全球蝴蝶分為2個總科;6個,即:



















弄蝶總科












弄蝶科





鳳蝶總科








































鳳蝶科





粉蝶科





灰蝶科





蛺蝶科





喙蝶科






2. P. Smart (1989) 從形態學、生態學出發,把全球蝴蝶分為2個總科;15個科,即:



















弄蝶總科












弄蝶科





鳳蝶總科







































































































鳳蝶科





粉蝶科





灰蝶科





蜆蝶科





蛺蝶科





眼蝶科





閃蝶科





大翅環蝶科





環蝶科





斑蝶科





綃蝶科





袖蝶科





珍蝶科





喙蝶科






3. M. J.Scoble(1992) 從支序分析出發,認為由於支序分類的發展,蝴蝶分類已不只重視外形差異,而更重視演化及親緣關係,由於喜蝶科比弄蝶更接近鳳蝶,因此應當被視為蝶類,儘管喜蝶有許多蛾狀特徵,但一些證據表明牠是弄蝶科和鳳蝶科的姐妹群,或者是鳳蝶總科的姐妹群。他把全球蝴蝶分為3個總科;6個科,即:


























喜蝶總科












喜蝶科





弄蝶總科












弄蝶科





鳳蝶總科

































鳳蝶科





粉蝶科





灰蝶科





蛺蝶科







4. R.De Jong et al.(1996)通過系統發育分析,把全球蝴蝶分為2總科5科,即:



















弄蝶總科












弄蝶科





鳳蝶總科

































鳳蝶科





粉蝶科





灰蝶科





蛺蝶科






5. J. B.Heppner(1998)通過形態和系統發育綜合分析,把全球蝴蝶分為鳳蝶組(Papilionoidea):包括2種類型(弄蝶型Hesperiiformes和鳳蝶型Papiliniformes),下設7科,即:












鳳蝶組 (Papilionoidea)

















弄蝶型 (Hesperiiformes)












弄蝶科





鳳蝶型 (Papiliniformes)








































鳳蝶科





粉蝶科





灰蝶科





蛺蝶科





喙蝶科








6. B.D』Abrera(2001) 通過翅脈、翅形、斑紋等特徵,把全球蝴蝶分為14科(弄蝶總科除外);基本和P.Smart(1989) 把全球蝴蝶分為2總科15科的分類方法相一致。


中國


7. 中國學者吸收了國內外不同學派的合理部分,總結了蝶類系統學、分類學的最新觀點,依據蝴蝶的特徵、親緣關係(系統發育)及進化程度,提出4個總科;17個科的分類系統,即:



  • 弄蝶總科——最原始系統:物種二觸角基部遠離,前翅中室外脈紋無分叉。分類包括:


  • 鳳蝶總科——原始系統:物種二觸角基部接近,前翅中室外的脈紋有分叉,雌雄蝶前足發達。分類包括:


  • 灰蝶總科——進化系統:雌蝶前足正常,或無爪,後翅肩脈無或有。分類包括:

    • 灰蝶科

    • 蜆蝶科

    • 喙蝶科。



  • 蛺蝶總科——最進化系統:雌蝶前足退化,無爪,後翅有肩脈。分類包括:

    • 斑蝶科

    • 綃蝶科

    • 眼蝶科

    • 環蝶科

    • 閃蝶科

    • 蛺蝶科

    • 珍蝶科

    • 袖蝶科





圖集









參見



蝴蝶列表



參考文獻



  1. ^ 1.0 1.1 http://butterflywebsite.com/faq.cfm#q14 (英文)

  2. ^ Mason, C. W.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1927, 31 (3): 321. doi:10.1021/j150273a001.(英文)

  3. ^ Vukusic, P., J. R. Sambles, and H. Ghiradella (2000) Optical Classification of Microstructure in Butterfly Wing-scales. Photonics Science News, 6, 61-66, EX.ac.uk(英文)

  4. ^ Prum, Ro; Quinn, T; Torres, Rh. Anatomically diverse butterfly scales all produce structural colours by coherent scattering (Free full text).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006.Feb, 209 (Pt 4): 748–65. doi:10.1242/jeb.02051. ISSN 0022-0949. PMID 16449568.(英文)

  5. ^ 寄藤文平, 梁桂慈譯(2010):《死的型錄:鬼才插畫家筆下的生命終點》,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


6.壽建新, 周堯, 李宇飛. 《世界蝴蝶分類名錄》. 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 ISBN 7536936761.
7.壽建新. 我國最小蝶種的發現過程[J]. 大自然CHINA NATURE,2008年(5):50-51.


外部連結











Wikispecies-logo.svg

維基物種中的分類信息:




Wikispecies-logo.svg

維基物種中的分類信息:




Wiktionary-logo-zh.png

維基詞典上的詞義解釋:




Wiktionary-logo-zh.png

維基詞典上的詞義解釋:




Wiktionary-logo-zh.png

維基詞典上的詞義解釋:







標籤:
瀏覽次數:476    人氣指數:676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是風】Ⅱ/Ⅳ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輕念】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