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佛教的歷史豐富多彩,在泰族人正式立國之前,即分別已有四種佛教傳統傳入,
上座佛教、大乘佛教、緬甸蒲甘佛教、斯里蘭卡佛教,
除由柬埔寨傳入的是大乘佛教系統之外,
另外分別由印度、緬甸、斯里蘭卡所傳入的均屬上座佛教;
建立國家之後主要更迭的四個王朝,
基本上在國境內流傳的都是上座佛教。
印度阿育王曾派九個佈教團分往各地傳法,
其中須那與郁多羅長老所到的金地,緬甸人認為是其國內之直通,
泰國人認為是泰國中部的佛統,
這時期文獻不多,只能依靠考古文物判斷,
至少可確定的是,泰國在此時確有佛教活動的痕跡。
西元六世紀至十世紀間,
由孟族人建立的墮羅鉢底國在佛統府附近發現的出土文物,
可以證明該地該時期的佛教文化相當豐富。
大乘佛教也曾傳入泰國境內,
其一是七至十世紀時由於印尼的室利佛逝王朝政治勢力往北一路擴展到泰國南部一帶,
進而將大乘佛教帶入泰國,
而柬埔寨的吳哥王朝也因控制了墮羅鉢底國的部份區域,
將其由印尼傳入的大乘佛教再傳入泰國境內,
其中有相當多密宗的跡象留存至今。
十一世紀,
泰族人由雲南廣西一帶南遷至泰國北部的清邁、南奔地區建立了數個小王國,
由於鄰國緬甸孟族人信仰上座佛教、柬埔寨人信仰大乘佛教,
靠近北邊的蘭那王朝為緬甸蒲甘王朝的附屬,因此以信仰上座佛教為主,
但素可泰以南的地區因受到柬埔寨的影響而以信仰大乘佛教與婆羅門教為主。
斯里蘭卡佛教的傳入據泰國佛教史所說則為素可泰王朝建立之前,
十一世紀初由斯里蘭卡的羅畝羅比丘進入泰國南部洛坤一帶弘揚,
在十三世紀中期,素可泰王朝建立後,
由坤藍甘亨王建寺供養洛坤地區迎請來的上座,
上座佛教因而開始擴張勢力,並且大乘佛教逐漸沒落;
早期素可泰王朝的上座佛教也同其他國家的情形一般,
分為本土的上座僧團與斯里蘭卡來的上座僧團,
但在泰國後來合為一派(遵循斯里蘭卡系統),
並且日後影響泰國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