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前一陣子才正式確認恐慌指數=波動率
網路上找了一下文,摘要如下,至於原文出處已失聯...
=====================================
VIX指數(Volatility Index)又稱波動指數,
是由CBOE(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在1993年推出,
為指數選擇權隱含波動率加權平均後所得之指數。
指數反映出投資者願付出多少成本去對待自己的投資風險,
因此廣泛用於反映投資者對後市的恐慌程度,又稱「恐慌指數」。
當指數愈高意味投資人對股市狀況感到不安;
當指數愈低,表示市場上的股票指數變動將趨緩。
VIX指數到底要如何有效的解讀,
從VIX指數與S&P500指數走勢圖可以發現一項很有趣的現象,
當VIX指數出現急速的向上攀升,此時指數也正處於跌勢時,
通常意味著指數距離底部位置不遠。
反之,當VIX指數已來到低檔位置並開始作往上翻揚的動作,
且同時大盤指數位置也處在多頭軌道上, 這表示著未來大盤指數反轉的時間逐漸逼近。
據觀察,VIX指數對於買進訊號屬於同步性指標,而對於賣出訊號則是落後指標。
有時我們會發現到VIX指數和S&P500指數走勢並非完全相反,那是為什麼呢?
我們先回到定義上:
恐慌指數VIX是「S&P500指數未來30天的隱含波動率」。
可以從S&P500指數期貨選擇權的價格上去計算出來。
根據以往的走勢,恐慌指數在某種程度上反應了市場對未來股市"波動率"的預期。
所以當股市受到利空消息影響而"急跌"時,恐慌指數(也就是預期波動率)會快速上升。
但是若我們拿來每天每天的對照,
是沒辦法把股市每天的走勢和恐慌指數的走勢在當天之內完全對應的,
因為依邏輯其間也沒有必要完全對應,
所以會出現"有時候股市漲跌跟恐慌指數走向差異蠻大"的現象。
因為股市和選擇權並不是同一個市場,有關係但不會一對一亦步亦趨的對應。
也因此,恐慌指數也只能在較長時間內去觀察當參考,
或在有突發消息或事件時拿來當市場(嚴格來說應是選擇權市場)
對此消息或事件預期的反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