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671742
 潮柏ⓟŞβ₪£☆型т²Ё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無奈...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地牛來高雄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燒紙錢和紙人的由來?
作者: 潮柏ⓟŞβ₪£☆型т²Ё 日期: 2009.07.29  天氣:  心情:
有一次問一位燒紙錢的小孩,說:「你知道為什麼要燒紙錢嗎?」
他說:「媽媽叫我燒,我就燒。…反正燒完就對了。」

很多人也不知道燒紙錢的意義為何?
特別對燒紙錢的起源認識更有限。
對此,研究燒紙錢的起源,並寫出「燒紙錢和紙人的由來?」的福音單張。
內容如下:

﹡﹡﹡﹡﹡﹡﹡

兵馬俑保護了誰?

《孟子‧梁惠王上》就記載一段話,「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在孔子的時代有些有錢人與貴族開始製造「人俑」來陪葬,

孔子認為這在心態上實與用真人陪葬無異,而且遲早會導致用活人陪葬的惡果,

所以孔子才指責最初製造人俑的人一定會得到報應,絕子絕孫。

後人迷信死人與活人一樣,在陰間有許多需求,不僅以土製的假「人俑」

來陪葬,就連墓穴中也放入金銀財寶、衣服布匹。

後來,果然有帝王及達官貴族等有錢有勢之人,用活人、活馬來陪葬,

以凸顯自己的尊貴,到陰間仍有人服侍他。這正應驗了孔子所擔憂的。

死人真的會使用這些陪葬品嗎?

陪葬的兵馬俑真的能保護死者嗎?


事實證明,財物不是被盜墓者偷盜,

就是和陪葬的人、馬也一起在墓穴中腐爛發臭而已。

生前享盡榮華的慈禧太后,殉葬品多不勝數,穿上七七四十九層壽衣,

嘴裡更含著碗大的夜明珠,連貼身內衣褲都是純金打造,

是如假包換的金縷衣,但她死後不只被盜墓者偷個淨空連遺體也被扒得全身精光,

落得暴屍空墓的下場,豈不諷刺。

紙人、紙錢是破除陋習的替代方案

這種以活人為俑的陪葬行為,在中國各個朝代不斷變本加厲的蔓延開來。

《史記‧秦始皇‧本紀》和《漢書‧劉向傳》記載:「凡咸陽宮中嬪妃、宮女一萬余人,全部生殉于驪山秦始皇陵中。陵修成,恐三千修陵工匠泄密,即封閉墓門,無一幸免。死者有顱骨穿箭,身分離,頭戴頸鉗,手腳桎梏,骨存斧痕,歷歷可辨,慘不忍睹!」

單就秦始皇一人來說,包括嬪妃、宮女、武士、侍衛、修陵工匠等全部陪葬的活埋人數就上萬人,

這些人沒有拒絕的權力,殉葬時,大多正值壯年,有些甚至才十幾歲,青春年華就被活埋斷送了,實在很可憐!

直到南北朝時期,南齊東昏侯(即永泰帝—蕭寶卷,公元四九八年)

在連年爭戰國庫空虛之下,為了節省開支,才提倡剪紙為錢,

來代替金銀財寶陪葬。

之後王輿發明印紙為錢,更有做紙人、紙馬來代替活人和活馬的陪葬。

如此一來,才慢慢破除了原本以活人來陪葬這種泯滅人性的陋習。

所以,就當時的狀況而言,發明紙人、紙錢實在是濟世救人的義舉,

這也是知識份子為了拯救迷信悲劇所想出來不得不的替代方案。

儘管如此,當時的人積習難改,直到西魏時期(公元五三五年),

才漸漸接納,印紙為錢,用紙人、來代替活人,但幾百年來,受此遺害,

無辜喪生的人也只能留待歷史來討回血債了吧!

紙人、紙錢成為現代人的迷思

許多人不知紙錢的起源,乃是古人為了破除將活人陪葬的迷信與風俗所設,

到了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仍然大量的燒紙錢、紙人、紙馬,甚至有人燒紙賓士、

紙飛機、紙金庫、紙電視、和紙樓房等,真是無知可憐,枉費勞力辛苦所賺

得的金錢。

近年來在全球性的經濟不景氣籠罩之下,世界各國都在倡導儉樸,但台灣卻

每年燒掉約一百四十億元左右的紙錢、紙馬、紙人等祭品,實在浪費。
標籤:
瀏覽次數:88    人氣指數:288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無奈...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地牛來高雄了...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