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人:
飯森範親/客席指揮
Iimori Norichika, Guest Conductor
戈琛貝爾格二重奏 (Gerzenberg Duo)/鋼琴
Duo Gerzenberg, Piano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Taipei Symphony Orchestra
曲目:
莫札特:降E 大調雙鋼琴協奏曲,KV. 365
W. A. Mozart:Concerto for 2 Pianos and Orchestra
in E-flat major, KV. 365
浦朗克:D 小調雙鋼琴協奏曲,FP 61
F. Poulenc:Concerto for 2 Pianos and Orchestra
in D minor, FP 61
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作品92
L. v. Beethoven:Symphony No. 7 in A major, Op. 92
2.中山堂台北管樂團演奏「交響情人夢最終樂章」
這場音樂會裡我最喜歡的就是由指揮家林天吉先生用小提琴獨奏的流浪者之歌
我真是的愛死了> < 身體的每一小分子細胞 血液真的瞬間點點全跳躍出來
整個小提琴就是他身體一部分....那蕩氣迴腸的傷感色彩與艱澀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織出來的絢爛效果
相信任何聽過的人都會心蕩神馳不止.....現場聽真的很棒
薩拉沙泰-流浪者之歌(8分鐘)
薩拉沙泰(1844~1908)從幼年起便隨著軍樂隊隊長的父親學習小提琴,十歲時即表現出非凡的琴藝,連羅西尼也不禁感嘆地稱讚說:「了不起」,他曾在馬德里宮廷演奏,伊莎貝拉皇后深受感動,當場賜以名貴的史塔第發利小提琴,傳為佳話。此後他被人稱為「帕格尼尼再世」而風靡全歐,成為十九世紀最傑出的小提琴手。
薩拉沙泰的作品也和帕格尼尼一樣,幾乎全是為了表現自己的最佳技巧而作,甜美哀愁的旋律與脫俗超群的技巧構成了絢爛與豪華的感覺,使人們聽了如忘我之境。他所擁有的兩架史塔第發利名琴都是伊莎貝拉女王所贈。此外,由於薩拉沙泰的手較小,帕格尼尼的作品並不合他的胃口。
薩拉沙泰的作品包括「流浪者之歌」、「卡門幻想曲」、「浮士德幻想曲」、「巴斯克隨想曲」、「阿拉功之霍塔舞」、「哈巴奈拉」、「察巴替亞多」、「安達路察之羅曼史」、「前奏與塔倫泰拉」等。其中「流浪者之歌」以華麗的技巧與吉普賽旋律而著名,原曲是附管弦樂的小提琴獨奏曲。
曲子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C小調 中板 4/4拍子 以憂愁而誘惑力強的小提琴最低音開始,不久熱情地奏出深思的旋律。
【第二部分】甜美而感傷 稍微減慢一點,變成2/4拍子,使用弱音器奏出豐富的表情。
【第三部分】似誇示華麗奔放的技巧般,非常生動的快板 2/4拍子 C大調與A小調混合之下與管弦樂共演,十分熱情。不久以A大調、撥奏強的強音,斷奏的急速十六音符眼花撩亂地躍動,把第三部分的開頭以更深一層的技巧再現,斷奏的火花增強興奮的程度。然後夾著A小調激烈高昂的旋律再度回復斷奏的強音部分,逐漸到達最高潮而結束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