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路,及至現實生活中相熟之人的引介相見,不管是純粹認識朋友,或有直接相親意圖,甚至只是單純就工作需要或嗜好興趣上交流往來,從二十幾歲開始,我們已經累積了許多的經驗,要從極短的交談片刻中(就算不是一兩小時内,也絕不會是曠年累月),去感受與判讀這個相對而坐的陌生人,言談與舉手投足間所傳達出來的訊息,將在未來的日子中與你產生何等深淺親疏的交集關係。年輕的時候,花的時間可能要多一些、收集資訊的能力差一點、於是判斷錯誤或太過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機率也會跟著大些。但隨著經驗值的積累,許多相同的訊息交疊而生出某種屬於我們個人在識人上的學問,慢慢的能發現,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概對方出現哪些肢體語言、哪些對話措辭、哪些表情眼光,不再需要我們傻不隆咚的殷殷探問,就能窺知對方眼裡關於我們的評價與想法,一樣可以得出份八九不離十的歸納結論,即便有偏差值,也會隨著人事歷練的增長,立即在大腦裡產出的抽樣報告時間越來越短、判讀錯誤率越來越低。所以那部電影「他其實沒那麼喜歡妳」(He s Just Not That Into You),就是將男女新識之初,挑揀出一些經驗值的範本,來告訴那些沒能及時接收到這等訊息,而兀自沉浸在自我想法中而終究黯然於期待之不可得裡的鈍感男女。電影情節裡的例證不一定放諸四海皆準,但動作與言談是人類內心欲念的外顯機制,是一種可以被歸類演繹的行為預測。
而我與另一位男士陪客雖然還算説得上一些話,但唉呀,我腦裡綜合出來的結論是,可能他也不怎麼into me 吧!不然怎麼老是滔滔不絕的陳述著他個人工作家庭喜好經歷相關、中間頂多停下來插進幾許對我個人的疑問,但我的發言時間好似有政見發表的計時鈴一般,不到一分鐘就給人截斷了,然後又是眼神熱切的對我訴說關於他的種種,性格與教養使我反射性的不停點頭微笑,倒反像給了對方我正在興味盎然的鼓勵,我試圖用雙手環抱搓臂來表達夜色漸晚而夜風逐涼的終場暗示,也嘗試用眼神飄移左右顧盼來投射日後再敘的隱訊,但好像都沒什麼用,半個晚上,我大概已經有足夠資料可以寫成半部對方的生平家族回憶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