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337581
 阿瓜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正宗佛跳牆 沈葆楨後人說真相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全台唯一「行動郵局」退役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元宵節 湯圓在沈陽唱獨角戲
作者: 阿瓜 日期: 2015.03.05  天氣:  心情: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xinhuanet.com/chinanews/2005-02/24/content_3770636.htm
按照習俗,過了元宵節,春節才算結束。

湯圓是南方風味,元宵才是地道的北方特産,但走走今年的沈城市場會發現,市場大半份額被湯圓佔據著,而面對這種情況,元宵幾乎無力反擊,這不禁讓人擔心,會否有一天,元宵會在北方人的餐桌上消失,那時北方人的元宵節還名副其實嗎?一位超市店面經理更是戲言:“元宵節不如叫湯圓節更恰當。”

消費者不計較風味差異

每家瑪銷售部負責人張帆説,目前湯圓銷量是元宵的十倍還多。記者隨機詢問幾位消費者發現,大多消費者過節吃元宵只是出于傳統習慣,對元宵和湯圓口感上的差異並沒有過多要求,一些人甚至不知道兩者的差別。但中老年人還是喜歡吃傳統的北方風味,售貨員説,購買元宵的消費者以中老年人居多。

竟然輸在復雜工藝

湯圓與元宵的明顯區別在于制作工藝,南方人做湯圓,先將糯米粉過水揉成團,捏好小口窩窩頭,然後向裏面填餡,再把口捏實,便是一枚好看的湯圓了;北方人做元宵,大都是滾元宵,人工滾元宵在一個大大的扁平籮內,鋪上很多白面粉,把事先和好、凝固了的餡,切成一個個小小的正方形丁餡,然後準備大大的平底篩,將丁餡倒在篩內,過一遍水再扔進平籮,端起平籮不停地搖,丁餡自然會沾上一層面粉。這時,再把沾了面粉的丁餡過水,然後再沾面粉,一而再,再而三,重復數次,才是一籮雪白渾圓的元宵。復雜的生産工藝和周期成為了阻礙元宵發展的症結。

由于制作方法不同,元宵口感筋道、有咬頭,而湯圓則潤滑柔軟。受傳統影響,元宵在口感上應更能把握北方消費群,但元宵的市場供應為何遠遠小于湯圓呢?稻香村的劉經理説,生産成本的差別是影響廠商生産積極性的根本原因。湯圓是濕面包制,水分大,冷凍後耐儲存,而元宵是餡料滾面制成的,通常稱為搖制,面幹容易脫落,在同樣的冷凍條件下,湯圓能保存一年,而元宵只能保存六個月;因為元宵制作方法相對麻煩,重復滾面的工藝附加了生産投入;另外元宵耗面量較大,在餡量相同的情況下,廠商自然會選擇生産成本較低的湯圓。

記者在超市走訪中發現湯圓的價格要遠低于元宵的價格,一般散裝的元宵售價為3—6元/市斤,湯圓售價為3—4元/市斤,二者口味差異並不大,對于一般消費者來説,選擇價廉的湯圓便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據業內人士透露,即便元宵售價為湯圓的兩倍,除去成本,湯圓的利潤仍比元宵高出一倍多。由此,元宵無奈淡出市場,眾商家紛紛棄元宵而做湯圓了。

經營模式落在後手

在經營模式上,湯圓也更加注重“日久見人心”的經營模式,據家樂福湯圓專櫃的銷售小姐介紹:“通常袋裝湯圓是常年設置的,消費者可以隨時來購買。”而元宵則只能在每年的正月裏才可以買到,其他的時間則很難在櫃臺上見到其“身影”。

正是由于元宵在生産工藝、生産成本及運營成本上都遜色于湯圓,使得湯圓近幾年成功入侵元宵節市場,在沈陽人拿著各家超市的宣傳單購買各種湯圓時,元宵只能默默地躲在一角看這場“獨角戲”。

(記者 沈久旭 牛向東)
標籤:
瀏覽次數:201    人氣指數:1001    累積鼓勵: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正宗佛跳牆 沈葆楨後人說真相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全台唯一「行動郵局」退役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