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658665
 天風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解嚴二十年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謝謝妳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武技
作者: 天風 日期: 2007.07.05  天氣:  心情:
為什麼現代人練武還要學習武打的技術

主講:徐紀
地點:琥珀武集
時間:民國八十八年四月四日
筆記:丘愛芝


今天訂下的這個題目,似乎令人覺得怪頭怪腦的。這句話就好像問:「為什麼現代人吃飯還要把食物放進肚子裏?」天下有這麼滑稽的題目嗎?你練武,而「武」就是武打的技術,怎麼蹦出這樣的題目呢?其實這裏頭埋了一點東西。

古時候武術是一個至為重要的東西,不論人與人鬥或人與獸鬥,小自個人自衛,大至保鄉衛國,它可說是生存的必須。

而現代呢?時代進步了,武術可說是被淘汰了。殘存的一些是什麼呢?有人說今天走在街上,運氣不好遭人欺侮,需要自衛時,你若學過武,機會可能好些,佔點便宜。有人說軍隊裏頭,有時需要近戰的格鬥技術,雖使用槍械,步槍上頭還要裝刺刀。但我們都希望有安和樂利的社會,並不希望經常有機會表演自衛的功夫。因此格鬥的機會畢竟愈來愈少,重要性愈來愈低了。你看現在北約盟軍在進行的戰鬥,常常敵人都看不到。從前,我們用手指扣扳機開槍。現在是按鈕,真正叫做決勝於千里之外。你的目標都在螢光幕上出現,在螢光幕上摧毀,武術實在是沒有用處了。


大約一百年前,清朝被列強的堅船利砲打敗,被打敗的是什麼呢?是清朝,是清朝的軍隊。再問一次被打敗的是什麼?是從前傳統清朝軍隊裏的士兵、將領所學習的武術。

不幸的故事,我們大家熟悉的,如八卦掌的高人名手程廷華先生死在槍下。功夫再好也抵不過子彈。因此之故,許多人都乾脆不練武術了,當時確實有很多人放下刀槍,回去務農,因為他們覺得武術實在沒有用。數十年純功,比不過一個小孩子,手上拿把槍,扣一下扳機,瞬間就令你灰飛煙滅。

很多人認為武術是沒有用的,打不過槍砲。指的是什麼呢?是說武打的技術已經淘汰,戰爭的手段完全改變了。但也仍有一部分的武術家,或較有明睿眼光的非武術界人士認為:武術仍有它的體育價值。不打人了,但仍可鍛鍊自己。把殺人的手段,變成養人的技術。

所以時到今日,我們依然練武。除了少數人,特別是年輕朋友,還存有大俠夢,想要練成武術來力敵萬人之外,我們大都明白,練武

第一是要堅強體魄
第二是要鍛鍊精神、意志。當然從武術中,也許我們學到些格鬥技。
那麼第三,萬一真的運氣不好,還可防身自衛,只是機率很小。

也因此,就有把武術作為一個具有民族色彩的健身操的說法。

之所以強調「民族」,也是在實際情況上作的一個對比。我們國家的體育,是以西洋體育為內容的。

這始終是我不能理解的一件奇特的事情,但事實如此。從我們有新式學堂開始,都是學西洋體育的。但西洋體育是否真能造福我們這種東洋人的身體呢?

大概有一百年光陰了,西洋的體育方法,本身發生許多弊病,咱們也都看到了,而有沒有把它做為一個借鏡,檢討我們學校內的體育課程?好像從不曾有過。

我認為在我們還沒變種前(異族通婚至少也要連通三、五代才會變種吧?),也除非我們全體變,否則西洋體育對我們並不是那麼合適的、唯一最好的運動方法。

更何況我們國家常說民族精神教育,也著實花了很多力氣。但我們所教的學生,所有崇拜的運動明星,都是外國人。年輕人得到的暗示是:我們永遠都是第二等的,我們永遠不如人家。我們用他們規定的方式來競賽,來這麼玩球,來那麼賽跑。我們派一個隊出去,先安安心:我們大概是會輸的。倘若得了獎就非常高興;萬一得了金牌,那就更不得了。我們能安於這樣,坦然接受,這件事在民族精神教育上怎麼講?今天離題了,就此打住。

回到題目上頭來,武術這個東西,是否是一個具有民族風格的醫療保健體操呢?

答案是肯定的。確實很多人練武得到了好處,我自己就是「見證」。我自小有「家傳武藝」,不是少林派,也不是太極拳。我們徐家幾代的人,呼吸器官都不好,從肺、氣管、到喉嚨……其中最「傑出」的就是我。

小時候,我不像你們坐在教室看黑板,而是躺在家裏看天花板。一坐起來就會咳、會喘。所以說練武,若問我殺過多少人?從來沒有。

若問我救過多少人?我也不清楚。問我幫助過多少人?我相信是有的,至少救了我自己。它絕對是很好的運動方法。

但有一點需提出來,就是:現在愈來愈不講究武打技術,使得武術愈來愈變形走樣。就好像一棟房子,年深日久之後,它的門不太好拉。因為房子的結構會慢慢有些偏差,而這時就需要維修了。

底下我們要檢討幾樣東西。但在此要先提出,我們今天還要提倡武打的技術,並非提倡暴力

你想想:臺灣社會鎗枝普遍。你要做壞事,當然是用刀、用鎗。絕對不是苦練三年武功,再下山尋仇報復。

另外,這裏我們強調要練武打技術,也非純粹懷古。但練武堅持要練武打技術,是因為要維持武術的純度,希望武術仍然是武術。

它的精純度愈高,相信能為大家的健康所作的服務也會愈好。打個比方,我咳嗽,不是很嚴重,想到街上買一瓶「川貝枇杷膏」。因為它的廣告熟悉,價格便宜。然而產商基於許多經濟利潤上的考量,它的純度可能有限。但如果我到中藥房請他配製一瓶,價格雖較貴些,成份卻較精純,效果也就較好。而倘若我找一個好中醫師,請他診斷,根據我的情況配藥,那效果就更高一些了。

武術為何會走樣?是因為武打技術沒有被精求,這裏提幾個事實來討論:

古時候武打技術是危險的,基於道德和法律上的考慮,他們利用巧妙的功法設計,讓年輕人可以鍛鍊學習。而且鍛鍊的方法會不斷提高,令學習者的能力逐步提昇。但如何用?他並不先跟你說,甚至還用種種方法將它隱蔽過去。大部份中國武術看起來沒有外國武術那樣痛快、清楚,便是此因。特別是「北拳」,更是如此。而「南派武術」比較實在,是因為隱藏較少,常把用法含在鍛鍊裏,所以保存較多。

臺灣本地更是一個「南派武術」的寶庫,許多的鍛鍊還保存了明朝的風格。我個人對「南派武術」相當尊重和愛好,但因跟我自己個性有些距離,而喜歡學習「北派」的東西,我所知的也僅限於「北派」。

「北派武術」,除了少數門派,比如「螳螂拳」,可以在經過若干鍛鍊之後知道招式裏的含義。很多門派的用法都是隱藏式的,例如「長拳」。這也是「螳螂拳」之所以能流行到全世界,廣被中外人士喜愛;而「長拳」卻常被批評為花拳繡腿的原因。

我自小學「長拳」,不願落到花拳繡腿之譏裏;想研究用法,和師兄弟互相切磋;摸了老半天,還是只落了個眼明手快不怕死的結果,和沒練過武的差不多。

那為何練呢?又有說要學對打,才能知道怎麼用。所以從徒手對打到兵器對打,我都練了,但我還是不會用。原來所有的對打都是假的,因為不假不能打。真打,三兩下就結束了

武術裏的對打有幾樣作用,一是娛樂。古時候不像今天有KTV、電影,他們常取材於武術來娛樂,如當時的「玩會」。有的與戲曲有某些程度的結合,再加上英雄故事,常在舞臺上做些對打表演。但為了娛樂,為了安全,不能真打。例如「單刀破花槍」,若是武術動作,我砍的位置會在肩膀的高度,以便對方縮頭時,還能砍到頭頂。但表演時,我用刀砍對方的頭,我得砍到頭髮高,令對方可輕易躲過。技巧更好的,不是砍而是拍,拍得對方頭髮飄起,顯得驚險萬分。倘若我持槍扎對方,則故意扎空而在抽回時在脖子兩側擦過。速度一快,只見槍纓打在臉上,槍頭緊貼脖子。你說技術好不好?要不要勤練?當然也是要的;但它並不是武術。

此外,古時候武術對練,還有故意安排錯誤用法的。原因不外乎是為了「保密防諜」,怕人偷學。舉一實例,有一種刀叫「鹿角刀」,它有一個更花妙的名字叫「子午鴛鴦鉞」。有人以為是「八卦門」專用的兵器,其實是給不練武的人用的防身武器。「鹿角刀」有很多刃,不易被搶,把它當「飛鏢」來使用時,打傷對方的機會較大。兵器對練裏有「槍對鉞」的套路,但你若真用鉞把槍拿住,就無法繼續進行。因此常需做出錯誤的動作,以便槍抽回再扎。「迷蹤拳」的對練套路裏,也有故意做錯的情形。

中國歷代戰爭之多,規模之大,可謂世界第一。西洋有名的戰役對中國人來說,規模很小。中國武術的技術,可說是累積幾千年殺伐得來的經驗,是血肉性命犧牲之後的結晶,是窮一輩子研究不出來的。第一,你活不到一百歲,而武術有幾千歲。第二,你能殺多少人呢?而不殺傷成千上萬的人命,武術怎會有今日?

所以、武術一定要有傳承。知道了傳承,才可以維持武術的標準點,也才知道動作的是非對錯。

不知傳承,便不知武打技術,你的內心糊塗,動作就容易變形走樣,武術所帶給你的福利也就降低了。

再就藝術層面來講,今天若我唱一首歌,內容是「我愛你」,而,對象不同時,情緒的表達也應不同。若我用愛祖國、或愛父母的情懷來向男、女朋友傳達愛意,這不是很奇怪嗎?唱歌者若表情達意不對,這歌必不動聽。跳舞何嘗不是如此,若表達勝利歡愉的凱旋之舞卻跳得垂頭喪氣,你還覺得這舞好看嗎?

任何東西我們都強調動作與內涵要吻合,那為什麼我們要那麼歧視武術,認為武術可以不知道它的武打技術呢?

雖然只有一百年的時間,可是武術確實被當時的槍砲打敗,有很多沒有傳下來。

今日我們去看武術對打比賽,可以看到有多少武術內涵在裏面呢?打是人類生而有之的本能;而若用自然格鬥的本能,來詮譯武術的動作,許多中國招式就都無從解釋了。


而要提昇這本能到武術的層次,則需累積許多經驗。若要提昇到中國武術的層次,則需更多的經驗和犧牲。中國武術與其他武術仍有段距離,在格鬥機會已減少的今日,這距離並不容易拉近。

回到方才我們提出的,若我真愛好武術,就如同愛好唱歌,我怎會不在乎唱出的樂句是否與感情吻合呢?

  
另有人說:我們只把武術當做保健體操,不知格鬥動作有何關係呢?

清末也有一些武術家並沒回鄉種田,而繼續以傳授武術為業。但他們體會到時代的改變,武術已不再是被需求的活動。為了謀生,武術轉型去強調健康的重要。我曾經讀到他們書上有關「形意拳」的高論,它說練「形意拳」不需換衣服,沒有彎腰曲腿之苦,也不流汗。

有一回我向一位師兄提及,現在外面「形意拳」怎麼都練成這樣?

師兄回我說:「別這樣講,將來他們都是對的,我們才是錯的!」

請注意,我並沒有貶抑他們的意思。他們強調放鬆、柔軟……天天練,就可以達到健身的效果。這當然是真的,我也佩服他們的恆心。只是這樣練是否能達到最大的健康幅度呢?不錯,人的四肢需要運動,我看他們四肢的動作也作得很好。

但我們都了解,人最需要運動的地方是那裏呢?是五臟六腑的所在地|軀幹。那麼練武講究武打技術,就能把軀幹部份都練到了嗎?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正確的武打技術,非以軀幹來帶動肢體動作不可。

我們說武術是一民族形式的體操,很對。而他的立足點在那?是在於它有動也有「運」。

我們一開口就是「運動」,結果張冠李戴,把各種球類、田徑都稱「運動」,但它們真是「運動」嗎?應該只能說是「活」動,因為它們有「動」而沒有「運」。

沒有「運」時,就有可能會過度地勞「動」。

為爭取錦標、酬勞,沒有內裏的「運」來管制,不曉得內裏的承受是有益?還是有害?憑著年輕力壯,筋肉過度發揮後,很多名將、金牌選手、職業選手練到後來健康不好

說他們是運動員,我倒覺得他們像是娛樂明星

看他們打球,我也常覺得打得真好,但對他好嗎?

名利雙收,但代價是什麼?

正因如此,就像我們常覺得武術這個中國人的體操方法不但值得在學校教育推廣,也應該介紹到世界各地去。

練武是有階段性的,如同演奏西洋樂器,需要先學會圓舞曲,再進入層次較高的協奏曲。然而,其所不同的是:西洋樂曲層次分明,曲目不同。

而中國武術卻在同一套路上,展現不同的層次。而武術層次所追求的方向是什麼呢?

既是武術,當然是武打的技巧,不應因為現代、或古代而有所差別。我曾見有些「太極拳」,因顧及練習者年齡較長、或體能較弱等因素,而將武打技術抽離。

這我並不反對,因為武術現在的功能已不是要殺人,而是要活人:讓人活得更長、更好,有何不對?

但那不叫武術,而應叫體操,是太極「操」。如此,才切合事實。

也有許多老師除了教技術之外,還講哲學。這是非常正確的,而大抵可分為兩種:一是講道德,談的不外乎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但是四維八德並非練武才強調,這在家庭、學校教育裏都是重視的。中國武術是融入生活的,而非獨立於社會上的。武術家和一般人一樣。不像日本的武士,有特別的服裝、髮型、走路的姿勢、講話措辭都與眾不同。日本武術家有他的尊嚴和驕傲,這和中國截然不同。

中國武術的最高境界是:「看不出您還是位練家子!」

另一種方式則是透過實際鍛鍊來身體力行、體驗中國的陰陽、太極、五行這些哲理。

當然有很多武術在書上把這些理論做演繹、發揮,我們讀這些書也能得益,但絕對不如親身鍛鍊,在實作中體會進退、吞吐、浮沈這套中國所傳導的哲理。

在臺灣受教育一定很了解,我們常讀書應考,把記住的背誦出來,就能考上好學校。但常常是人與理無法結合,融不到一處。

這問題很嚴重,不能保證受到什麼教育的人,就到達什麼層次。原因是沒有消化作用在裏頭,都是古人所謂的記誦之學。

練武的好處就是能身體力行陰陽的衍化生發,檢驗的方法就是武打技術,能把哲理和血肉之軀結合好的,才會打贏。動作為什麼如此移動?又那樣比劃?是基於中國傳統的哲理。

若我們注重武打技術,遵奉著做,則體會自然也就愈深。

武術是多元目標的活動,可以防身、健身、修身。但若不講究武打技術,如何致用防身?不講究技術,如何達到最佳的保健效果?

不講究技術,如何體驗深一層的哲理呢?

我在國外,教許多外國人打拳。雖然套路一樣,總覺得洋裏洋氣的。也有些學生很用功,體能不錯,也真心愛好。但到某個程度,就練不上去了。

這是他的文化背景、哲學指導沒有辦法。我常鼓勵我的學生多去接觸中國的舞蹈、繪畫、書法、戲劇等東西來幫助他們提昇

我們都是中國人,所見所觸都是中國的東西,比較容易達到高層次的武術造詣。

但有一個關鍵,就是得把它當作武術來練,絕不能自以為先進,而自動放棄它的武打技術才行。
標籤:
瀏覽次數:53    人氣指數:1653    累積鼓勵:8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解嚴二十年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謝謝妳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