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5841
 lady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po歌教學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季氏第十六 2-6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論語 季氏第十六
作者: lady 日期: 2010.10.23  天氣:  心情:

論語 季氏第十六(一)





 論語  季氏第十六

   本篇是論語中,文例最特殊的一篇,全篇均以「孔子曰」來代替前十五篇的「子曰」,徐英在其所著之論語會箋上解釋道:「不稱子曰,而稱孔子曰,蓋七十子後人,鄒魯儒生所記也。」這是很可信的。全篇共有十四章,內容大致是論天下無道,政在大夫,故孔子陳其正道,揚其衰失,稱損益以教人,舉詩禮以訓子,明君子之行。

 

季氏第十六(一)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註釋」

  季氏將伐顓臾:季氏,即季康子,名肥。魯上卿。伐即攻擊。顓臾,古國名,春秋時為魯附庸,故城在今山東省費縣西北。

  見:進見。

  有事:有軍事行動。按其事不見於春秋傳,可能是因孔子的話而終止了。

  求無乃爾是過與:求,冉有的名。爾是你,與同歟。言這事莫非是你的過錯吧?按冉求曾為季氏聚斂財貨,故夫子獨責之。

  夫先王……蒙主:夫,猶「彼」,「今夫」「疾夫」的夫均同,「夫如是」的夫,助詞。以上均讀陽平。先王,指周代的王。東蒙,山名,又叫蒙山,在今山東省蒙陰縣南。先王封伏羲後顓臾於蒙山下,使主其祭,蓋古人對山川十分敬重,故須祭祀。

  邦城之中:言在魯國內。

  社稷之臣:國家的臣子。朱注:「是時四分魯國,季氏取其二,孟孫、叔孫各一,獨附庸之國尚為公(魯公)臣,季氏又想取之以自益。

  為:語末助詞,表疑問。

  夫子欲之:夫子,一般敬稱,此指季氏。欲之,要這麼做。朱注:「冉有實與謀,以孔子非之,故歸咨於季氏。」

  二臣:冉有、季路均為季氏家臣,故云。按朱注:「按左傳、史記,二子仕季氏不同時,此云爾者,疑子路(即季路)嘗從孔子自衛返魯,再仕季氏,不久而復之衛也。」

  周任:古之良史名。

  陳力……者止:陳力,施展才力。就列,站在崗位上。不能,無能。止,造退、辭職。

  持:攙扶。

  顛:摔倒、跌仆。

  相:讀去聲,扶導瞎子走路的人。下文「相夫子」的相即指輔導官。

  虎兕出於柙:虎兕均猛獸。兕音四,雌犀牛。柙音狹,關禁猛獸的檻。

  龜玉毀於櫝:龜指龜殼,古人以為祭器;玉是石之美者,均為寶貝。櫝音讀,藏寶的匣子。

  固而近於費:固是城郭堅固,安全自守。費音必,季氏的食邑,即今山東省費縣,其地近顓臾。

  憂:禍害。

  疾夫舍曰欲之:疾是痛恨,舍同捨。言君子所恨的是那心裡實貪此利,而捨棄此言不說。連同下句乃孔子答斥冉有的話。

  必為之辭:必為之飾詞以遮掩。

  有國有家者:有國者指諸侯,有家者指食邑的卿大夫。

  不患寡……患不安:按清俞曲園古書疑義舉例,謂寡與貪二字應對調,蓋貧與均指財言,寡與和指人言。不均謂貧富懸殊,不和謂上下不協。下言「均無貧,和無寡」即其明證。

  蓋:承上啟下詞。

  遠人:遠方的人。朱子說指顓臾。

  修文德以來之:修是整治。文德指禮樂文教。來是招徠,使來歸附。

  分崩離析:內部四分五裂、破碎支離的樣子。

  動干戈:干戈,均古武器名,以言發動戰爭。

  季孫:季氏又稱季孫氏。

  蕭牆:蕭是肅敬,牆是屏風。古君臣相見之禮,至屏而加肅敬,故叫蕭牆;以喻在自己家裡。

 

「語譯」

  季氏將出兵攻打魯國的附庸國顓臾,冉有、子路因是季氏的家臣,故一同來見孔子,說:「季氏將要對顓臾有軍事行動。」孔子直責冉有說:「求!這恐怕是你的過失吧?那顓臾,是從前周先王封他做東蒙山的主祭人,並且位在魯國的境界內,也是魯國臣屬啊,為什麼還要去攻伐他呢?」冉有說:「這是季氏的主張,不是我們兩人的意思。」孔子說:「求啊!從前周任這樣說過:『做人臣的,能貢獻才力,為公家作事,則接受職位,如果不能有所作為,就該辭官不做。』譬如引導瞎子,到了危急的時候,你不去扶持他,那末,要這種扶持的人做什麼呢?況且你說攻伐顓臾是季氏的主張,這話已錯了!譬如猛虎野牛從檻欄裡跑出來,珍貴的神龜和玉器在匣子裡毀壞了,如果說這不是管理的人失職,那應該是誰的過錯呢?」冉有說:「如今的顓臾,城郭很堅固,又臨近季氏的私邑費縣,現在不攻取,將來子孫一定會受到禍害。」孔子說:「求啊!君子最痛恨的就是有意避開自己的貪婪不談,還一定要說出牽強的飾詞來搪塞。我曾經聽說過,有國有家的,不愁土地人民的寡少,只愁不能各得其份;不愁貧乏,只愁不能使人民安定。因為能各得其份,財富的分配均平,就不會貧乏;彼此和洽,就不會再嫌民少;上下相安,就不會有傾覆的危險了。能這樣,而遠方的人還有不服的,我便整頓道德文化去感化他,使他歸服。既來歸服了,就要盡力安撫他們,這才是為政治國的正道。現在由和求你兩人做季氏之相,遠方的人不服從,不能感化他們;國家分崩離析,不能保持完整,卻還謀在國境之內妄動軍事;像這樣倒行逆施,我恐怕季氏的禍患,不在外面的顓臾,而是在自家的門牆裡面啊!」

 

   本章是孔子訓誨門人以大義阻止權臣伐國的陰謀。

   季氏將伐顓臾的事,不見於春秋,可能是季氏聽了孔子的話而自動休兵了,否則春秋必然會記載「季孫斯帥師伐顓臾」,宋人洪興祖就是這樣的看法,朱注引洪氏說:「二子仕於季氏,凡季氏所欲為,必以告於夫子,則因夫子之言而救止者,宜亦多矣!伐顓臾之事,不見於經傳,其以夫子之言而止也與?」

   孔子於哀公十一年由衛國返回魯國,當時子路也跟隨孔子返國。他與冉有同任季氏的家臣,大約是哀公十四年以前的事,後來又前往衛國,而死於孔鯉之難。子路比冉有年長,本章先書冉有的原因,據日人竹添光鴻論語會箋說:「蓋是時在季氏,冉有職位在子路之上,其用事亦可知也!故先書冉有,以明夫子首責冉有之意。」至於下文孔子稱呼二位弟子,先由子路而後冉求,則是依年齡為先後。子路性情一向粗豪不拘,在孔子面前總是首先發言,而本章與冉有同見孔子,卻全由冉有說話,子路反而一言不發,竹添光鴻會箋引佐藤坦說:「子路平素率爾先人,唯此時無一言,殆以其心有疚者歟?」這當然只是推測的話,但也不無道裡。

   孔子一生仁念,不忍物命之虧,乃對二弟子一番指責、曉以大義,並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的理論,希望人人都能修文德,善化以道,近悅遠來,能夠如此上下一心,臻大同之世便不遠矣


標籤:
瀏覽次數:288    人氣指數:2488    累積鼓勵:1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po歌教學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季氏第十六 2-6
 
住戶回應
 
時間:2010-10-23 22:54
他, 41歲,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0-23 22:22
他, 41歲,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0-23 18:41
他, 54歲,台北市,資訊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0-23 15:09
他, 41歲,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0-23 14:26
他, 46歲,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0-23 13:26
他, 41歲,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0-23 13:17
他, 41歲,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0-23 13:09
他, 41歲,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0-23 11:59
他, 41歲,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0-23 10:15
他, 48歲,苗栗縣,建築營造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上一頁 | 下一頁
[最前頁] [1] 2 [最末頁]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