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帶來新治療觀
彭瑞鵬指出,從一九九○年代開始,有七、八種的肺癌化療新藥問世,突破過去只有一種化療藥用的窘境,這些化療藥物也可以混合搭配治療,可以加強對腫瘤的抑制作用,而使晚期肺癌存活期增加二至三個月,同時新的化療藥物副作用少了許多,有的患者甚至打完針還能打高爾夫球。
除此之外,新藥研發也帶來肺癌治療策略的改變。台北榮總胸腔腫瘤科主任蔡俊明表示,肺癌治療步驟一向是開刀、化療、放射治療,現在化療藥物進步,肺癌治療也更多元化。例如過去一些無法開刀的肺癌患者,現在也可先接受化療縮小腫瘤之後,再接受手術,或是先手術切除再加上化療,其好處是不但增加患者治癒的機會,也使肺癌復發的機率降低。
蔡俊明解釋,國人肺癌百分之八十五為非小細胞肺癌,這種肺癌以手術切除腫瘤為斷根治癒的最佳選擇,同時非小細胞肺癌有極高的復發率,一期肺癌有近五成的復發率,二期有超過五成的復發率,三期肺癌的復發率近八成。因此採取先化療再手術,可以將一些隱藏未現的小癌細胞先殺死,降低了日後復發的機率。
至於手術後的患者接受化療也有幫助,蔡俊明表示,經美國臨床腫瘤醫學院今年甫發表在日本、加拿大和美國三個大型研究,證實針對肺癌第一期B型的患者在手術後化療,可以讓患者存活更好,五年存活率可由原來的65~75%,提升到近90%。
標的治療的新契機
除了化療藥物的更新外,近年來新興的「標的治療」更為肺癌治療帶來新契機! 蔡俊明說,過去的化學治療像是亂槍打鳥,好的細胞、壞的細胞全都被打死,而標的治療的概念就像是導彈飛彈,單單鎖定癌細胞加以痛擊。
目前已有許多不同作用機轉的標的治療藥物研發,其中Gefitinib是第一個研發並已在多國臨床上使用的新藥。彭瑞鵬說,Gefitinib的特色是一天一顆,服用方便,同時副作用較少,不像化療會出現白血球、紅血球下降的情況,對患者來說再方便不過了。
Gefitinib是一種「上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體酪胺酸激酉每」抑制劑,目前在國內已被核准用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其作用機轉為上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體酪胺酸激酉每(EGFR-TK)是一種在癌細胞內造成癌細胞生長的重要關鍵酵素,而Gefitinib 即是阻斷這項酵素的訊號傳遞,進而抑制了腫瘤的生長,達到腫瘤控制的效果。
藥物治療臨床實驗新發現
蔡俊明說,過去很難想像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吃藥會比打針有效,現在已跨出了第一步。更令人興奮的是,Gefitinib在東方人的治療效果遠比歐美好多了。根據已經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在美、歐、日進行的二項大規模的臨床試驗發現,Gefitinib 對西方人的反應率約百分之十,而日本則高達百分之三十。
此外,根據今年五月發表於新英格蘭雜誌的一項研究更指出,影響Gefitinib療效的關鍵因素是上皮細胞生長因子基因突變與否,日本人對Gefitinib有較高的反應率是因為日本上皮細胞基因突變的比率約百分之二十六,遠比美國的百分之二至八還高。
至於台灣,根據台北榮總最新完成的臨床試驗和陽明大學合作的分析發現,國人對Gefitinib的反應率和日本人接近,也有三成以上的反應率。蔡俊明表示,Gefitinib對女性腺癌、不抽菸者特別有效,是因為這類病人上皮細胞生長因子基因突變者的比例較高,在榮總的資料也顯示,這些病人的突變率超過五成,反應率也逼近六成。
而Gefitinib有沒有療效,多數患者通常服用一個月就知道,百分之七十五會改善的患者在服用二周後症狀就明顯改善。不過,Gefitinib也非百分之百的神奇妙藥,它仍然存在一些副作用,包括皮膚癢、出疹子等,同時少數還可能有間質性肺炎問題,可能危及生命;但和化療的副作用相比,病人的生活品質會有所提升。
新藥的研發帶給肺癌患者新希望,蔡俊明說,肺癌患者只要能面對問題,接受治療就有希望,也許下一個新藥出現又會帶來不同的治療面貌,醫療不斷的進步,患者就有無限的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