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之毒-戴奧辛
關於戴奧辛你了解多少?
戴奧辛被稱為「世紀之毒」,對於戴奧辛這個名詞民眾應不陌生,尤其日前爆發彰化縣線西鄉鴨蛋含有戴奧辛事件,更因此引起各界高度關切,但是你對它了解多少?現在就一起來了解。
《什麼是戴奧辛?》
戴奧辛(Dioxins)是210種不同化合物的統稱,包括75種多氯二聯苯戴奧辛(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簡稱PCDDs)及135種多氯二聯苯夫喃(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簡稱PCDFs)。
這些化合物皆具有兩個氧原子聯結一對苯環類,並與氯結合,是燃燒或製造含氯物質時,產生的無色、無味、毒性很強的脂溶性化學物質,會安定存在於動物脂肪內,代謝不掉,其中以2,3,7,8-四氯聯苯戴奧辛(2,3,7,8-TCDD)之毒性最強,有「世紀之毒」之稱。
《什麼是環境荷爾蒙?》
所謂「環境荷爾蒙」( Environmental Hormone ),是指外因性干擾生物體內分泌的化學物質,可能阻害生物體生殖機能或引發惡性腫瘤,對懷孕期胚胎或成長初期影響頗大,如多氯聯苯、戴奧辛、石棉、DDT、汞和鎘等。
《戴奧辛有什麼特性?》
戴奧辛的水中溶解度甚低,且水溶性隨著氯數的增加而減少,但其疏水性及穩定卻相當高,此外,具有親脂性,一旦進入人體內,容易積存在脂肪組織中造成毒害。
《戴奧辛的毒性作用》
戴奧辛的中毒臨床表徵,可分為急性暴露及慢性暴露;急性暴露在動物實驗中,只要每公斤不到一微克就可以致命,即使僥倖存活也會造成胸腺萎縮、骨髓抑制及肝毒性;對人體的影響則是會造成皮膚、眼睛及呼吸道的刺激、頭痛、頭暈及噁心等症狀。
《戴奧辛怎麼來?》
戴奧辛是源自於化學工業製程中的副產品,而燃燒則是戴奧辛產生的另一種主要方式,如金屬冶鍊、廢棄物焚化爐、人為燃燒行為等。幾乎所有人每天都會接受來自多方不同劑量的戴奧辛,如除草劑、發電廠、木材燃燒、造紙業、水泥業、焚化處理設施、車輛排放廢氣、火災及自然界等均會釋出戴奧辛物質。
《人類暴露於戴奧辛的途徑》
一般而言,戴奧辛進入人體的途徑有三種:吸入受污染的氣體及微粒、經皮膚直接接觸及吸收、攝食受污染的食物或飲水。其中食物是人類暴露於戴奧辛物質的最主要來源,經由食物所攝取的戴奧辛可達90%以上。
《攝入戴奧辛,我該擔心嗎?》
由於環境中的戴奧辛來源很多,大多數人體內都含有或多或少的戴奧辛,但只要攝入量不高,即使是世紀之毒,對健康也不至於有大太影響,因此並不需要太過於恐慌。
《戴奧辛的攝入限制》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人每日容許量為1~4皮克/仟克體重(1皮克=10-12克),以體重60公斤的成人而言,每天容許的最高攝取量不得超過240皮克。
《戴奧辛對身體有何危害?》
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環保署都已經將戴奧辛歸類為可能的人類致癌物,最常見的症狀是氯痤瘡、損害肝臟與免疫系統、影響酵素運作功能、造成消化不良、肌肉或是關節疼痛、男性荷爾蒙減少、易致使孕婦流產或是產下畸胎、以及視力受損等。
《戴奧辛在環境中的流向》
戴奧辛在環境中的流向很複雜,它可經由空氣媒介傳送戴奧辛蒸氣,或含戴奧辛的懸浮微粒,藉由水體傳送受戴奧辛污染的水中懸浮物,在土壤中藉著風力及水的侵蝕而移動,甚至是經由生物營養交換或其他工商業污染行為傳遞。
《如何免於戴奧辛污染?》
由於食物是人類暴露於戴奧辛物質的最主要來源,且戴奧辛容易存積於動物性脂肪內,因此減少動物性脂肪的攝取,食用低脂肪類的食物,將有助於降低體內戴奧辛的積存;另外,適量的蔬果、榖類食物等均衡的飲食,也能減少單一食物戴奧辛的攝取量。
此外,日常生活中減少使用含氯的物品,如PVC塑膠袋、塑膠製品、含氯漂白劑、消毒殺劑等;儘量使用可回收再利用、低污染材質的物品;並做好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等工作;避免露天燃燒垃圾、廢棄物、廢五金等。
減少戴奧辛,從生活做起。
●食用低脂類食物
●減少動物性脂肪的攝取
●簡單的烹調方式
●均衡攝取蔬菜、水果及穀類食物
●使用省資源、低污染的材質物品
●減少含氯物品的使用
●避免暴露在燃燒垃圾、廢五金、電纜、家具的環境中
所謂「預防重於治療」,從預防環境污染的觀點來說,空氣污染、汽機車排放的廢氣,焚化爐排放等,都是環境中戴奧辛的主要來源,因此加強執行空氣污染防治,並積極宣導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民眾從日常生活裡提升環保概念,處處都可以減少戴奧辛。
當然,要消滅戴奧辛,光是靠有關單位的管制還不夠,最重要的還是民眾需要注意生活環境中存在的「小戴奧辛」,才能不受污染;民眾應儘量使用低污染及可回收再利用材質的物品,減少使用含氯物品,如PVC塑膠袋、塑膠製品、含氯的洗衣漂白劑、殺菌消毒液等。
另外,避免露天燃燒稻草、農業廢棄物、垃圾、廢五金、廢電纜、廢家具等,甚至連紙錢也應儘量減少使用;平日做好垃圾資源回收分類,將廢塑膠容器回收利用,或是交由清潔隊回收;儘量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減少使用機動車輛,降低汽機車排放的廢氣等。
由於人體中90%以上的戴奧辛來自食物,戴奧辛又容易積存肥肉、大型深海魚(如旗魚、鮪魚、鯊魚、鱈魚、大青花魚)、動物內臟以及雞皮、鴨皮等動物性脂肪中,因此減少肉類脂肪的攝取,將可降低脂溶性的戴奧辛進入體內;此外,適量的蔬菜、水果及榖類食物等均衡的飲食,也可減少單一食物戴奧辛的攝取量。
戴奧辛的處理方法
由於戴奧辛十分穩定,因此目前消除戴奧辛的方法,以熱處理法為目前最可行的處理方式,處理溫度至少需要達到850℃以上,至於含量高的廢棄物則需已高達1000℃以上的處理溫度,才能將戴奧辛破壞。
處理戴奧辛有哪些方法?
●固化法:以混凝土包裝污染的廢棄物,然後頭到海中。
●移避法:所謂移避法,就是眼不見為淨,將污染的廢棄物移到人煙稀少的地方,這先決條件是,土地要夠遼闊。
●焚化法:高溫焚化可以摧毀戴奧辛,旋轉爐和水泥培燒爐被建議用來摧毀戴奧辛泥土。
●光能分解:試驗結果顯示,以水銀汽燈射含戴奧辛泥土,48小時後,去除率達90%以上。
戴奧辛如何進入人體?
戴奧辛的主要攝入途徑,是大氣環境中的戴奧辛經沈降機制附著於農產品或水體,再經由食物鏈進入人體。人類暴露於戴奧辛的主要途徑,為(1)吸入受污染的氣體及微粒、(2)皮膚直接接觸及吸收、及(3)攝食受污染的食物或飲水三種。
其中,食物是人類暴露於戴奧辛物質的最主要來源,一般人經食物所攝取的戴奧辛可達90%以上,並逐漸累積在體內,進而產生慢性毒害;不過,大多數人體內都含有或多或少的戴奧辛,只要攝入量不高,即使是世紀之毒,對健康也不至於有大太影響。
在戴奧辛的攝入量限制方面,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人每日容許攝取量為1~4皮克/仟克體重(一皮克=10-12克),因此以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為例,每天最高容許的攝取量不得超過240皮克,否則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戴奧辛從哪裡來?
戴奧辛並沒有所謂的工業或是民生用途,因此並非工廠大量製造,一般而言,戴奧辛是源自於化學工業製程中的副產品,而燃燒則是戴奧辛產生的另一種主要方式,尤其是燃燒含氯的碳氫化合物,包括聚氯乙烯類塑膠(PVC)、汽油及柴油等。
一般認為戴奧辛對環境的污染屬於地區性問題,只要控制少數的特別污染源,就能將人類暴露量減到最低;事實上,只要經由燃燒,或是在含有氯化合物的製程當中,都有可能會產生戴奧辛,因此我們可能每天都在接受來自多方不同劑量的戴奧辛。
除了自然生成燃燒未經污染的木材,可能產生微量的戴奧辛外,森林火災也被認為可能是多氯二聯苯戴奧辛(PCDDs)的自然來源之一;另外,人為活動,如廢棄物焚化、抽菸、車輛排氣、火災以及化學工業、金屬冶煉、紙漿加氯漂白等工業製程,也都會產生戴奧辛。
都市垃圾焚化爐、醫療廢棄物焚化爐、事業廢棄物焚化爐、紙漿及紙製造廠、化學工廠(PVC之製造、除草劑及殺蟲劑之合成、含氯溶液、含氯之染整及色素)、煉金屬廠等,都是戴奧辛的產生來源。
戴奧辛對健康有何影響?
戴奧辛對人類所造成的危害,可以追溯到1949年3月,美國西維吉尼亞州一間製造三氯酚的化工廠發生戴奧辛污染事件,當時造成工作人員的皮膚、眼睛及肺部因受刺激,而產生腸胃不適、頭痛,接著陸續出現氯痤瘡、肝腫大及末梢多發性神經症狀。
戴奧辛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程度究竟有多大呢?流行病學研究證實,戴奧辛可能是多部位的致癌物;研究發現,在戴奧辛處理下,軟組織肉瘤的發生率增加、呼吸道癌症、非何杰金氏淋巴癌與胃癌發生率也有增加的現象。
1968年日本發生震驚世界的米糠油中毒事件,受害者肺癌與肝癌的發生率也明顯增加;而1979年,台灣發生米糠油受多氯聯苯污染的事件,受害者不僅身心受創,其生育的後代存活率降低、身體結構異常、成長遲緩、身體功能異常等現象。
針對戴奧辛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歸類如下:
● 身體系統方面:
當人體暴露在0.1 微克/仟克體重以上的2,3,7,8-四氯戴奧辛時,將導致皮膚產生氯痤瘡(chloracne)、體重急速減輕、體內肝臟酵素之血清濃度增加,進而影響免疫系統。
●垂直傳染:
戴奧辛誘導造成的酵素活性增強,能持續相當久的時間,且誘導作用也可經由母體胎盤到達胎兒,造成「垂直傳染」;孕婦及新生嬰兒發生流產、或是生產畸形、缺陷的「可樂嬰兒」,新生兒出現體重輕、出生時皮膚有深棕色素沉澱、發育遲緩、黃疸及免疫功能不良等問題。
●致癌作用:
人體吸收一定劑量的戴奧辛會引起軟組織肉瘤,長時間攝入戴奧辛也會致使致癌機率增加,戴奧辛致癌已被享有國際聲望之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證實,肝、肺、胃癌及淋巴癌都和戴奧辛有關。
●生殖毒性:
戴奧辛會導致男性精子數目減少、雄性激素含量降低、睪丸與其他生殖器官重量改變、睪丸型態改變、降低生殖能力;至於戴奧辛對女性的影響,是生理週期荷爾蒙不正常變動、致使新生兒體重輕、易流產、畸胎或畸形兒。
戴奧辛有哪些特性?
俗稱「世紀之毒」的戴奧辛,在常溫下是無色結晶固體,熔點大約在攝氏110~335 度之間;為一種無色、無味且毒性相當強的脂溶性化學物質,很容易溶於並累積於生物體的脂肪組織中,在已知的210種戴奧辛類物質中,其共同特性為:
●化學性質:強安定性、結構穩定、不具活性。
●抵抗性強、水溶性非常低,且水溶性隨氯數的增加而減少。
●具有親脂性,一旦進入人體內,易存積在脂肪組織中造成毒害,在人體中的半衰期大約是七年。
●生物性質:易與泥土或其他顆粒物質結合,因而在土壤中的戴奧辛相當穩定,半衰期約一年以上。
●物理性質:不易熱解,戴奧辛化合物在攝氏750度以上才可被分解,而且對酸鹼的穩定性極高。
戴奧辛中毒的臨床表徵,分為急性暴露及慢性暴露,其中急性暴露在動物實驗中只要每公斤不到一微克即可致命,僥倖存活也會造成胸腺萎縮、骨髓抑制及肝毒性;對人類則會造成皮膚、眼睛及呼吸道的刺激、頭痛、頭暈、噁心等症狀。至於慢性暴露,在動物方面會造成畸胎及腫瘤;在人類方面會產生氯痤瘡、肝腫大及神經肌肉損傷。
世紀之毒─戴奧辛
「戴奧辛」這個名詞,對台灣民眾而言並不陌生,25年前發生食用油多氯聯苯中毒案,患者至今沒擺脫皮膚粗黑、長腫瘤的夢魘,且禍延第三代子孫;今年三月,衛生署例行抽驗市售鴨蛋,驗出彰化縣線西鄉五家蛋鴨場的鴨蛋含有戴奧辛,因當地沒有焚化爐及可能產生戴奧辛的設備,污染源從何而來,令人不解,也引發各界高度關切。
雖然「戴奧辛」一詞對大家而言並不陌生,但大多數人都只知其名,卻不認識戴奧辛究竟是什麼東西,現在,讓我們一起認識這個大家口中的「世紀之毒」。
其實,戴奧辛(Dioxins)並不是一個單一的化學物質,它是約210種不同化合物的統稱,包括75種多氯二聯苯戴奧辛(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簡稱PCDDs)及135種多氯二聯苯夫喃(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簡稱PCDFs)。
這類化學物質都有類似的構造及特徵,皆具有兩個氧原子聯結一對苯環類,並與氯結合,是燃燒或製造含氯物質時,產生的無色、無味、毒性很強的脂溶性化學物質,會安定存在於動物脂肪內,代謝不掉,包括75種化合物,其中以2,3,7,8-四氯聯苯戴奧辛(2,3,7,8-TCDD)之毒性最強,其在土壤中之半衰期可達12年之久,有「世紀之毒」之稱。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在1997年已將2,3,7,8-TCDD歸類為人類確定致癌物,至於其他戴奧辛,尚無法歸類為致癌物;戴奧辛的計量單位,以ng-TEQ/Nm3表示(ng:奈克,相當於10-9公克;TEQ:毒性當量;Nm3:標準狀況下之體積。)
讓戴奧辛污染悲劇不再上演 衛生署農委會加強管制中
住在台南市安南區的吳信夫婦與孫女三人,因長期受到中國石油化學公司安順廠的戴奧辛污染,導致健康狀況奇差並過著赤貧的日子,看著這種因污染所造成的悲劇不斷上演,行政院衛生署已於去年十二月中旬上網預告「乳品中戴奧辛限量標準」,而為因應戴奧辛管制時代的來臨,行政院農委會也已選定中部某縣市「高風險地區」,進行生乳戴奧辛殘留量調查,以了解戴奧辛污染的真正來源,同時也藉以遏止類似台鹼安順廠的污染事件,讓悲劇不再發生。
據了解,去年衛生署所上網預告的「乳品中戴奧辛限量標準」,是比照歐盟以3皮克為上限,其中1皮克等於10兆分之1公克(即10-13公克),若各界在本月25日前如無重大異議提出,就將以此為標準;而關於農委會已選定中部某縣市的「高風險地區」,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農委會不願透露究竟是中部那一個縣市的生乳戴奧辛殘留量偏高。
農委會指出,依據乳品業者篩檢及初步研判結果,該縣市酪農戶所生產生乳中的戴奧辛,有可能是吃進的牧草導致殘留量偏高,而牧草會殘留戴奧辛,反映出來的是附近整體的環境出問題,因此要擔心的將不只是生乳的衛生安全,而是所有在該片土地上生產出來的食品、飲用水或對生態環境的衝擊。
戴奧辛(Dioxins)為約210種不同的化合物之總稱,因是不溶於水的脂溶性物質,故可透過食物鏈持續累積,導致高致癌風險。而自衛生署有關市售鮮乳戴奧辛殘留量的調查出爐,乳品業者就乳源衛生安全情況進行初步篩檢之後,相關單位就已經知道污染源何在,而且也已設法阻斷污染源透過生乳進入食物鏈,只不過農委會認為,仍有必要透過公權力再行檢測,並對污染源進行確認。
官員表示,據環保單位監測全國20餘處焚化爐周圍戴奧辛污染的結果,都認為沒有問題,如果這項數據可信,該縣市污染源有可能是來自煉銅廠、電鍍廠或五金廠等所排放的戴奧辛污染了當地的牧草,進而殘留在生乳上,不過收購當地生乳的乳品工廠去年起就已經要求或透過收購合約,約束該區域的酪農戶不要採用這些遭污染的飼料,因此農委會推測,問題生乳或鮮乳應該已經沒有在市場上流通了。
台鹼安順廠戴奧辛污染嚴重 相關單位竟漠視了二十多年
小小的台灣島,竟刷新了世界的公害紀錄,最近台南市安南區台鹼安順廠附近的一名婦女,被驗出血液中含有戴奧辛超過300皮克。據了解,雖然早在二十多年前台鹼安順廠的海水蓄水池,就被測出水質和水產品皆受到戴奧辛和汞金屬污染,但是附近十幾戶居民仍長期食用蓄水池的產品,慢性中毒卻不自知;而環保團體更直指經濟部中油公司,就是導致此次事件的污染行為人。面對戴奧辛的污染長期以來一直未被重視,我們不禁要問:人民的健康安全保障到底在哪裡?
這個被檢驗出血中戴奧辛含量高達308.553pg.I-TEQ/g的案例,是由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所測得,上述數值不但是台灣目前所測出的最高數值,更創新了世界紀錄。同時在成大的另一項水產品檢測資料也發現,疑似安順廠污染水域採樣的草蝦戴奧辛含量為58.1pg.WHO-TEQ/g、螃蟹91.4、環球海鰶123、虱目魚27.9、吳郭魚15. 7、大麟鯔魚56.5,然而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為4皮克,顯示水產品遭污染情況嚴重,加上絕大多數未經安全把關、流入市面,民眾健康堪慮。
戴奧辛的計量單位通常是以介質中(包括空氣、水或土壤)含多少毒性當量來表示,而pg.I-TEQ/g即為為戴奧辛的計量單位之一。其中pg即中文的皮克,又稱微微克,相當於十的負十二次方公克,即兆分之一公克;TEQ(Toxicity Equivalency Quantity of 2,3,7,8-tetra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即為毒性當量(相對於2,3,7,8-TCDD毒性之當量),國際上以I-TEQ(International Toxic Equivalents)表示;pg/g是指每克環境介質中含多少皮克戴奧辛的量,而pg/kg-bw則是指成人每公斤體重(body weight)含多少皮克戴奧辛的量。
中華醫事學院副教授黃煥彰、綠色陣線、看守台灣聯盟昨天則召開記者會指控,在中國石油化學公司「台鹼安順廠」長期污染下,政府不僅對民眾未加示警,也未提出保護措施,已導致當地民眾血液中戴奧辛含量一再飆高,連鹿耳門溪出海口也遭嚴重污染。他們要求在今年3月已宣佈為整治場址的台鹼安順廠,其污染整治計畫應透明、公開且訂定整治期程,並成立跨部會的專案小組,針對戴奧辛、汞汙染的環境流佈調查,人體血液戴奧辛和汞含量的健康風險評估,以及附近農漁水產品的食用安全進行全面調查。
據上述環保團體指出,戰後接收自日本的台灣製鹼公司台南廠,在民國53年成功試製五氯酚鈉,58年便增產興建成可日產4公噸為東亞最大的五氯酚鈉工廠,並轉產五氯酚外銷日本,而68年台鹼公司在環保與經濟因素考量下停工關廠,並封存了近5千噸五氯酚於廠區內。不過,因五氯酚的製程中會產生更具毒性的副產品戴奧辛,因此如今留下的,是汞、五氯酚與戴奧辛等有毒廢棄物與深遠的影響。
據了解,戴奧辛(Dioxins)為約210種不同的化合物之總稱,包括75種多氯二聯苯戴奧辛(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簡稱PCDDs)及135種多氯二聯苯夫喃(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簡稱PCDFs)。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在1997年已將2,3,7,8-TCDD歸類為人類確定致癌物,至於其他戴奧辛,尚無法歸類為致癌物。
目前所知戴奧辛對人類的毒性,最常導致的症狀為氯痤瘡,損害肝臟與免疫系統、影響酵素的運作功能、消化不良及肌肉、關節疼痛、孕婦易致流產與產下畸型兒、男性荷爾蒙減少現象、色素沈著、多毛症、增加皮膚脆弱性、出疹、出水泡、視力受損及膽硬脂血症,而戴奧辛不溶於水,為脂溶性物質,可透過食物鏈持續累積,導致高致癌風險。
看守台灣研究員謝和霖更指控,政府早在民國70年就知情,但身為污染行為人的經濟部中油公司,不僅未對污染場址進行任何管制措施,更逃避責任,而經濟部知道台鹼安順廠所產生的嚴重污染後,於民國71年下令裁撤台鹼公司併入中油所屬的中石化公司,83年中石化公司轉為民營,中油公司逐年出脫持股,92年底出清,企圖將整治責任轉由不知情的中石化民間股東承擔。
而這次被測出戴奧辛含量超高的吳姓婦人,也是長期食用污染池內的魚類,她的先生則表示,卅年前租了台鹼大池旁的魚塭養虱目魚和蝦類,魚塭裡的水是從大池抽入,還時常在大池內架定置網撈捕池內魚蝦蟹,除了自己吃也分送親友,多的則拿出去賣,一直不知道身體不好是否和長期食用受污染池水內的魚類有關。面對家族當中已經有6個人都罹患癌症死亡,他們除了抱怨身體愈來愈差,只能感嘆「不知道要說什麼?」
面對台鹼安順廠的已知污染程度、範圍、與對居民健康的影響不斷持續擴大飆高中,相關政府單位應該負起責任,儘快提出解決問題對策。
衛署:國人從乳品攝取的戴奧辛含量非常低不致影響健康
在環保團體強烈要求下,衛生署食品衛生處24日公布去年抽驗市售鮮乳戴奧辛結果,衛生署食品衛生處長陳陸宏強調,鮮乳製品僅佔國人每天戴奧辛攝取量的3%,因此從乳品攝取到的戴奧辛含量非常低,並不會危害到國人的身體健康,國人可以放心。
陳陸宏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所訂每人戴奧辛攝取量標準是每公斤體重4皮克以下,衛署根據「全國營養調查」資料,推估國內男性為1.62皮克(每公斤體重/每天),女性為1.23皮克(每公斤體重/每天),平均值為1.43皮克,比世衛組織標準低。
而進一步分析各類食品戴奧辛來源,國人戴奧辛攝取來源3成來自肉製品,3成來自海鮮類,乳製品佔8%,如果細分為鮮乳和乳製品,鮮乳僅佔3%,量非常低,因此,陳陸宏認為鮮乳產品戴奧辛含量尚不致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
他進一步表示,如果以男性1.6皮克戴奧辛攝取量為例,乳製品攝取量中含戴奧辛則佔約8%,其中乳製品又分為鮮乳與乳製品;鮮乳佔3%左右,所以如果以1.6乘以3%,結果僅是0.05左右,顯示鮮乳製品被飲用戴奧辛量非常低。
對於遲遲不公佈廠商名稱,陳陸宏表示,這是因為根本沒有問題,乳製品的戴奧辛含量對健康沒有危害,外界所言超過歐盟三皮克標準者,為五月份對統一鮮乳檢測3.28皮克,但同年八月抽檢,此一產品戴奧辛含量已降低至1.88皮克。
戴奧辛多藏於肉類、魚貝類脂肪內!衛署:減少脂肪攝取
根據衛生署13日公布的「食物及人體血液中戴奧辛類化合物含量調查」發現,台灣人每天每人每公斤吃進1點多皮克(pg)戴奧辛,儘管與世界衛生組織限定的4皮克仍有距離,不過,豬、牛、雞、羊、鴨、鵝及魚貝類一旦受戴奧辛污染,往往囤積在脂肪內無法排除,官員建議民眾平常飲食應減少脂肪攝取。
在92年度完成的肉類、魚貝類、乳品類、油脂類及蛋類,共計125件食品樣品分析,再配合全國營養調查得到的各類食品攝取量,衛生署推估台灣地區成年人的戴奧辛類化合物每日攝入量,男性每天每公斤為1.62皮克,女性則是1.23皮克,平均值為1.43皮克,仍於世界衛生組織限定每人每日每公斤為4皮克的標準值內。
食品衛生處長陳陸宏指出,當燃燒廢五金時,戴奧辛會被釋放出來污染環境,而人類很難避免再吃進被污染後的肉、魚貝、蛋及油脂等食物,因此,只能年年檢測民眾常吃的食物,以監控食入的戴奧辛有無超過安全標準。
一般戴奧辛被牛、羊、雞、鵝或魚蝦貝類吃下肚以後,會囤積在體內的脂肪中,陳陸宏建議,民眾在吃進這些食物時,最好別吃脂肪的部分,以減少將戴奧辛吃下肚的機會。
此外,為了維護國人的健康,衛生署今後將陸續監測國內食品及人體血液中戴奧辛含量,以建立長期完整的人體暴露資料,以利評估國內管制戴奧辛的成效,進而降低國人從食物中攝取戴奧辛的機會。
多吃魚有益健康?國外研究:養殖鮭魚含有高量的戴奧辛
根據最新一期科學雜誌報導指出,養殖的鮭魚比一般野生的鮭魚多出10倍的多氯聯苯、戴奧辛及其他致癌物的含量,其中又以北歐為最,消息一傳出,引發各界關注,衛生署指出,國內並沒有出現食用含多氯聯苯的魚蝦而致病的個案,所以目前並沒有制定相關的標準,在進一步了解這項研究數據後,將會視情況訂出因應策略。
這項最新的研究指出,養殖鮭魚含有過量的戴奧辛、多氯聯苯及其他致癌物的含量,其中戴奧辛可能會傷害肝臟及免疫系統、造成流產與畸形等,與肺癌、淋巴癌、結締組織的癌症有關,而多氯聯苯是第二級致癌物質,可能造成呼吸、神經系統、新陳代謝及內分泌的異常,導致白血病。
對於美國的最新研究,衛生署表示,目前從外電得知的資料僅能得知養殖鮭魚的汙染物含量比野生鮭魚高10倍,但到底美國研究中鮭魚所含的多氯聯苯及戴奧辛有多少數量,是否足以危害人體,都需進一步瞭解。
衛生署進一步表示,一旦此研究結論屬實,一定會進行風險評估,甚至訂出安全標準含量及進口魚蝦需註明人工或野生及產地,目前衛署僅針對魚蝦的甲基汞含量訂出標準管理,一般魚類甲基汞應在0.5ppm以下,迴游性魚類則在2ppm以下,對多氯聯苯及戴奧辛並未訂出相關標準,因此需要進一步評估。
衛生署指出,台灣人每人每年平均食用鮭魚約三百公克,如果依照研究所指出,一個月吃上227公克才會有明顯的致癌率,我國民眾所吃的量遠遠低於研究出的危險量,所以不用過於恐慌。
農委會漁業署也指出,國內許多市售的魚類都沒有出產地標示,目前包括歐洲、日本等先進國家,都已經陸續強制要求進口水產品必須標示產地,這是國際的趨勢,將會藉此主動向衛生署建議,要求進出口水產品應該全面標示產地來源,制定國內水產品缺乏完善的產地標示制度,以確保民眾的安全與權益。
另外醫師也建議民眾,絕不要因為鮭魚可能有問題就完全不吃魚類,在情況尚未明朗,衛生署尚未制定相關規定之前,先多選擇體積小的野生鯖魚類食用,如四破魚、秋刀魚,大型魚則應選擇有產地證明或野生的食用,多吃蔬菜水果等高纖食物也有助排除體內毒素。
對於民眾對於鮭魚的疑慮,業者也表示,目前政府並沒有任何的相關政策,未來若是公佈任何措施,一定會配合執行,只要政府認為有必要禁止進口或使用,以確保消費者權益,他們都會配合執行。
衛署:乳品每公克戴奧辛含量限量三皮克以下
國內第一個食品中含戴奧辛限量標準終於出爐了,行政院衛生署訂出最嚴格的標準,每公克乳品中戴奧辛含量,只能在三皮克以下;衛生署表示,這一份標準若是到明年2月15日都沒有反對意見,就會正式公告實施。
民眾健康多了道關卡把關,經過環保團體多年的努力,國內第一個食品中戴奧辛含量限量標準終於出爐,行政院衛生署預公告了「乳品中戴奧辛限量標準」草案,將採用世界最嚴格的歐盟標準,每公克乳品中戴奧辛毒性當量為三皮克以下。
衛生署表示,這一份標準若是在明年2月15日都沒有反對意見的話,就會正式公告實施,一旦乳品中的戴奧辛含量超過標準,其產品將會被沒入銷毀,並限期改善,若未限期改善,可處以三千至三萬元罰鍰,而一年內累犯,則將直接廢止營業執照或工廠登記證。
衛生署同時表示,未來將針對工廠業者的環境源頭把關,一旦發現工廠或牧場附近有疑似排放戴奧辛的焚化廠,就會加強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