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339106
 呆掉了的 Alic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東寫西讀-庶民心頭有山水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病人/吳敏顯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夜鶯頌/張錯
作者: 呆掉了的 Alice~✿ 日期: 2013.08.31  天氣:  心情:

◎作者:張錯


那年春暮,夜鶯簷下築巢

舒適隱祕,不足為外人知

連續聆聽數夜歌唱

嘹亮華麗,哀傷悲苦

一首詩鋪陳敘述

一闋交響樂跌宕飛揚

許多情緒轉折起伏

許多濺射來去無蹤

有意無心渺不可尋

流泉飛瀑擊向巖石

宿命般嘔心瀝血

“in a low tremulous undertone”

一朵朵花開在身上

雪白瘦長軀體像扇子開展

咯出的血是一把桃花扇。



早晨終於按捺不住

把桃型直背餐椅搬出

梅樹下追尋去夜纏綿

一次矜持造訪,突兀措手不及

婉約清揚,憤怒玫瑰花瓣飄落

麝香氣味瀰漫,髮香迷迭

那是一種舒展,微帶黯然

兩、三小時後,英倫最美男子

寫下最動人生死戀歌,心房隱隱作痛

不是凋謝,而是完成。

詩、名聲、與美皆將流逝

夜歌裊裊不絕,像麻藥、鴉片

帶人前往奧祕永恆境界

啊!哪兒不可說,不可說。



●2013/07/21 聯合報


..........................................《作家身影/張錯》..........................................


張錯原名張振翱,廣東省惠陽縣人,1943年出生於澳門。
1962年他從香港九龍華江英文書院畢業之後來台,進入政治大學西語系就讀,大學時代張錯對現代詩十分投入,
並且結識了同樣來自僑居地的王潤華、林綠、陳慧樺、淡瑩等人,1963年這群來自香港和馬來西亞等地方的年輕詩人
創辦了跨校園性的「星座」詩社,同時出版《星座》詩刊,在當時的台灣詩壇,這是相當引人注目的大事。
1966年張錯大學畢業後回到香港,次年進入美國猶他州楊百翰大學英文系進修,獲得碩士學位後又進入西雅圖華盛頓大學,
獲得比較文學博士。從1974年起,他一直任教於南加州大學比較文學系和東亞系,在多年教授生涯中,
他曾經回台灣和香港擔任客座教授,指導學生寫作和研究不遺餘力。

作為研究文學和歷史的學者,張錯認為:文學是不可以截斷的,即使是做現代文學的研究,也不可能把從前的全都割斷。
因此,他研究文學時,致力於發掘根源,並且嘗試從多方面去了解文學作品所呈現的歷史及文化背景。
他曾經用「陶俑」作為例子來說明文學研究。他說:在佛教傳進中國以前,陶俑的形態是一個侍奉者的角色,呈現的是僕人、
弓箭、豬欄、穀倉等等人和物;到了佛教傳進來之後,陶俑就除了侍奉者之外,還有神祇的出現,有天王,有力士。
張錯認為:陶俑演變的這個現象很有趣,把這個現象運用到文學上,就會發現:一個人讀文學並不只是讀寫下來的文章。
因為,文章中所描述的,其實是一種文化,而文化並不只是一個外表,更重要的是:基於什麼因素來刺激這種文化的產生。
從這個角度來看文學發展,就可以得到一個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張錯在學術上主張追本溯源,格局恢宏。同樣的,他的詩風也視野遼闊,兼具豪放與婉約、沈靜與悲壯。
張錯18歲就離開僑居地到台灣念大學,大學畢業後短暫返回香港,又到美國讀書、就業,可以說長年在外漂泊、流浪。
在長時間的流浪生涯裡,張錯輾轉反覆的玩味兩種互為矛盾的心靈──熱愛家鄉卻又嚮往異鄉;在流浪生涯裏,苦苦依戀著故鄉。
他曾經說過:「流浪有兩層意義,肉體的流浪,是追求生命經驗不同時間、空間的繁複變奏。心靈的流浪,則是另一種內在超越,
企圖在經驗歷程中產生智慧,自我探索因而得悟。」他又說:「流浪的最大挑戰,應是如何在求索過程中不為紅塵所惑,
有如悉達多太子求道過程中得悟正覺,反而棄塵世種種如敝屣。如此一來,流浪者的弔詭是,在流浪中,
他一步一步的走向內心寧靜歸宿,不再飄泊。」因為這樣的內心糾結和體認,張錯的詩就像是一首首流浪者之歌,
在抒情的基調上展現人生漂泊的無奈和滄桑。

張錯的寫作文類包括了詩、散文及評論,在使用「張錯」這個筆名之前,他也曾經使用另一個筆名「翱翱」創作。
他的著名詩集有《錯誤十四行》、《漂泊者》、《檳榔花》、《滄桑男子》等。


說明:


張錯的詩風複雜,有沉重的寫實作品,也有想像力飛揚,纖細柔情的作品。
他對世事離合及時代與個人相互牽涉的滄桑有著深沉的感慨,這樣的情懷表現在詩中,就形成他語句凝鍊,章法圓融,
收縮自如,自成一家的風格。

有學者用「劍」來形容張錯詩中的意像。認為讀張錯的詩,在關口上需要堤防,因為,那「劍」到底是我們所熟知的
五步之內可殺人於瞬息的具體寶劍?還是作為一揮就可快斬所有愛慾情愁的抽象象徵?
這其中反覆變化,糾結連瑣的,本是詩意刻畫的功夫,但落在張錯三十年累積深刻的詩上,它就顯得更沉著、更複雜。
而張錯的詩正是這樣複雜的,涵蓋了生命里無窮盡起伏的衝突與和諧──簡單的令人想要安心擁抱,卻又複雜豐沛的令人不得不提防。


原文:


《茶的情詩》


如果我是開水
你是茶葉
那麼你的香鬱
必須倚賴我的無味


讓你的乾枯柔柔的
在我裡面展開,舒散
讓我的溼潤
舒展你的容顏。


我必須熱,甚至沸
彼此才能相溶。


我們必須隱藏
在水裡相覷,相纏
一盞茶功夫
我倆才決定成一種顏色。


無論你怎麼浮沉
把持不定
你終將緩緩的
(喔,輕輕的)
落下,攢聚
在我最深處。


那時候 你最苦的一滴淚
將是我最甘美的
一口茶


《故劍》

想當年你煉我鑄我,
擂我搥我敲我,
把我烏黑的身體
燒成火熱的鮮紅,
而我胸中一股洪洪的壯志
卻在你最後一勺澆頭的井水,
隨著靈台的抖擻
而變得清澈雪亮,
你磨我彎我撫我
在春天三月的夜晚,
我終於在你手中悄然輕彈
成一柄亦剛亦柔的長劍。

我知道被鑄成的不是你的第一柄,
我癡望被鑄成的我是最後的一柄,
從你繞指溫柔的巧手裏,
我開始了一柄鋼劍的歷史,
一段千鎚百煉的感情,
時至今日,
隱藏在劍鞘暗處的我,
將何以自處——
我的歷史只有一種,
你的感情卻有千面。

可是每一個如晦的雨夜
都有一種寂寞在心胸油然滋長,
使我不耐不安
而煩躍吟嘯;
故劍一片的情深,
不是俠氣就能培養的,
不是江湖就能相忘的,
有一種渴望,
不是劍訣就能禁制的,
不是歸宿就能賓服的,
有一種疑團,
在風中苦苦的追問——
當初你為何造我捨我?
為何以你短暫血肉之軀,
煉我春秋鋼鐵之情?
為何以你數十載寒暑的衝動,
遺棄我成千百世閱人無數的無奈?



【樂曲欣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_B8H956-rg


《夜鶯 Nightingale - Yanni》

這是來自 Yanni 的一首十分深情的作品,旋律優美,跌宕起伏,有種讓人感動的力量。
這支曲子的故事背景據說取自中國的一個民間故事,說是一個中國皇帝與夜鶯的故事。

標籤:
瀏覽次數:199    人氣指數:4719    累積鼓勵:226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東寫西讀-庶民心頭有山水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病人/吳敏顯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