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2,912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2123147
Raymond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為什麼要做佛事(聖嚴法師 )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生死皆自在:聖嚴法師談生命智慧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如何活得快樂自在?
作者:
Raymond
日期: 2010.10.29 天氣:
心情:
如何活得快樂自在?
問:常有人自覺能力差、力量小,對社會、家庭沒有影響力,而力不從心或放棄自我,如何轉變此一負面的人生態度?
答:佛經裡有許多故事告訴我們,雖然個人的力量很有限,可是當你有心要利益這個世界的時候,它就會產生力量。
像其中有一則故事:一隻小鳥看到森林發生大火,很多鳥獸都爭相倉皇逃走,不能飛走的、逃不掉的都被燒死了。此時小鳥發了一個願:無論如何都要去救火!於是牠用翅膀沾著湖裡的水,在失火的森林上面灑水。或許這是杯水車薪,緩不濟急,似乎有點不自量力,但是牠的願心感動了天地,因此降下一場及時雨,森林裡的大火就熄滅了。
從這個故事我們體悟到,人只要還有一口呼吸,就不要對自己失望,因為對自己失望就等於放棄自己;若選擇自殺,那是逃避責任。即使現在逃掉了,未來還是必須償還。
所以,我們遇到了問題或狀況,不要憤憤不平、憂愁苦惱,有時是時機還未成熟,這也沒有關係,現在不能做大事就做小事,現在沒有辦法賺大錢就賺小錢。俗話說︰「天無絕人之路。」只要你有求生的意志,不管生病也好、窮困也好,都能夠生存下去。
問:人生的際遇總是起起伏伏的,然而我們總是喜歡站在高峰上,一旦走到谷底時,則是痛苦不堪!我們如何面對人生的谷底?
答:用現代的語言來說,我們可以從逆向來思考人生的谷底和低潮。就好像在旅行中,當你走到山頂時,再往前走一定是下坡,天底下哪有這麼多的山頂可攀?到了最高峰的時候要有自覺,知道接下來就是往谷底走了。相同的,當到了谷底時,往前走又會遇到另外一座山,又是邁向另一高峰的時候。
看別人站在高峰上,不要以為上高峰是很舒服的,認為登峰造極非常威風,事實上要上高峰之前的過程是滿辛苦的。對於已登上最高峰的人而言,自己心裡應該清楚,接下來必然會往下走,但心裡不是失意,而應該歡喜,告訴自己,這下子又可以省一點力,準備要往下走了。因為下坡比上坡輕鬆,只是當走下坡的時候,別人會看不到你,也沒有風光了,但還是要不斷努力。
既然到了谷底,不妨欣賞一下谷底的景色,山是青的,水是綠的,山谷是幽靜的,空谷也會有跫音,這和山頂的風光是截然不同的。欣賞完谷底的景色之後,我們又要準備往上走了。人生的旅程就是這樣起起伏伏、連綿不斷,人生也就是因此而精彩,因此而不斷成長。
問:《道德經》裡提到「物極必反,禍福相倚」的道理,人在世上,是否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答:如果希望人生一帆風順,永遠站在高峰,那是不可能的事。即使是古代的皇帝,從選為皇太子到登基為止,難道都沒有經歷過低潮嗎?皇帝這個位子並不好坐,從當皇太子的時候就要接受一般人沒有受過的訓練;做了皇帝即使大權在握,除了要鞏固自己的權位,還要完成自己的理想,這些都必須花費很多心思,也沒辦法高枕無憂。
所以說,就算是全世界最有權勢、最有錢的人,他們的人生也都會遇到低潮。人生不可能永遠是直線上升的,生命過程中的波波折折要視為一種磨鍊,是成長的必經過程;如果沒有勇氣面對,不但錯失成長的機會,也將會煩惱重重。
問:煩惱人人都有,應如何處理自己的煩惱呢?
答:要除煩惱,談何容易!在沒有斷煩惱之前,唯有用佛法的智慧來幫助自己化解煩惱。佛法的智慧是什麼呢?簡單地說,只有兩個觀念:一個是「因緣」,另外一個是「因果」。
任何一項事情的成敗得失、聚散離合都是有因有緣,由許多因素促成的,這一切不是自己能夠掌控,我們只是其中的一分子。既然不能掌控,就不需要對自己失望,因為其他人也是沒辦法掌控的。所以做不到的時候,不需要認為自己無能。
因緣也就是時機,包括自己的能力、健康,以及環境裡的種種現象,例如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家庭的倫理現象等。我們的身體也好、思想也好,都是受了這些環境的影響而產生變化,這就是「因果」。當許許多多的因素湊合起來完成了一件事,已經有了結果,那只有接受它了。
用佛法來講,碰到問題,做任何事的態度,可以用四句話來運用,即: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也就是「四它」。勇敢面對問題,接受現況,看應如何處理就處理,處理之後就應放下;放下不是放棄,而是處理之後,不要牽掛成功與否。因為成功了不必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失敗了也不要覺得灰心喪志。只要面對事實、接受事實,就不會老是自怨自艾。
問:生病住院對多數人而言,是相當痛苦的事,如何轉換心境而能活在當下?
答:「活在當下」是面對現實,現在處於什麼階段,就要把這個階段的角色扮演好。所以,對於生病而住院的人,就不要住在醫院裡還想著:「如果不是住院,我現在可以做很多的事,可以賺很多的錢。」如果一直這樣想,不就是自尋煩惱嗎?既然已經住院了,就面對這個事實,活在當下,把病治好為目標,將害病當成一個機緣,平常忙得沒有時間修行,現在躺在病床上就可以多念幾句佛號了。
或許有人覺得躺在病床上很痛苦,那就應該利用這個機會體驗一下生病的滋味,增長慈悲心和同情心。出家人說:「比丘常帶三分病。」這是指受了比丘戒的法師常常帶著三分病痛,能成為助道的因緣,因為自己有病痛而能心存慈悲,看到其他病人時,比較能體會他們的病苦,會想辦法協助,這就是慈悲心。
要逆向思考地將生病視為助道的因緣,不要把它當成倒楣的事,能夠這樣想,那麼就能病得很健康。
問: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常常會希望自己對待別人幾分,別人也要同樣地回饋自己,認為這樣才公平。請問這種觀念正確嗎?
答:人與人的對立是與生俱來的,所謂愛恨交加,因為愛的時候,若沒有給對方全部,彼此之間就會產生恨;就算給了他全部,他或許還是會質疑:「你是不是百分之百真心愛我?你現在所說的是不是在欺騙我?」戀愛中的情侶或是夫妻之間,經常會問這些無聊的問題。
此時,應該先問自己是不是真心全部給了對方,就是將人心比己心,將己心比人心。在愛別人的同時,你希望人家百分之百的愛你,而你是不是百分之百的愛對方呢?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既然你是百分之百的愛著對方,你又何必還要問他究竟是不是百分之百的愛自己?愛是沒有條件的。如果說你不愛我,那我也不愛你,彼此之間變成一種條件交換,並不是所謂百分之百的愛!
有人說不是冤家不聚頭,中國人為什麼稱夫妻為小冤家,是因為彼此之間時常分不清楚究竟是恩愛,還是怨恨、嫉妒?甚至猜忌與懷疑也全都混雜在一起,形成人與人之間的糾葛。
真正的愛,應該是沒有條件的,如果百分之百的愛人,就不會有懷疑,也沒有嫉妒和怨恨。
所以,基督教說的「神愛世人」是沒有條件的,因為神愛世人,所以我們一定也要愛世人。對方對我好不好,這是他的事,我要愛人,這是沒有條件的,也就沒有對立的問題存在了。
問: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不求回饋、一生無怨無悔的。如果我們對世人都抱持著類似的心意,是否世界上冰冷的恨都能化成溫暖的愛?
答:父母對子女的愛多半是沒有條件的,雖然有「養兒防老,積穀防飢」的說法,這是古代人希望年老的時候有孩子來照顧餘生。大部分的現代人沒有這種想法,養兒只是為了傳宗接代,像父母生養我們一般,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如果愛沒有條件,彼此之間互動時只有付出,而沒有想要得到回饋,這樣就不會由「愛」產生「恨」或「怨」。因為如果彼此沒有想要求得回報,而覺得我對你好是自己願意的,對方接受,就是我的快樂;如果對方不接受,也沒關係,尊重對方的需求和想法。這樣聽起來好像很傻,也沒有交換的條件,但這是最健康的辦法,否則彼此之間就會產生恨了。
問: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發生過的事情還是會在心裡留下印記。法師要我們將人生的困頓、逆境當作修行,我們應如何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未來,而不會受到陰霾的影響?
答:人要前瞻,要往前看而不要往後看。所謂的陰影,有的是自己犯的錯誤,不過那已經過去了,不需要再提起,更不要把自己困在相同的情境當中。或許其他的人會跟你翻舊帳,但是自己不要算自己的舊帳,可以檢討,但是不要覺得痛苦。因為過去的錯誤是因為愚癡,那時候沒有智慧也還不成熟,現在年紀大了、經驗也多了,只要不再重蹈覆轍就可以了。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不要老是處在失敗的心情下,而要面對自己過去的事實,不管過去是不是有人扯我的後腿、是否被他人一棒打倒,都不要再陷入被人打倒的情緒中,繼續走自己的路,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此外,也不要回頭報復,像《基督山恩仇記》那樣,有怨報怨、有仇報仇之後才消氣,這樣自己就沒有辦法往未來的路平順地走下去了。要時時想著自己的因果由自己承擔,怨家宜解不宜結,對於他人給予自己的折磨,唯有心存感謝才能化解怨恨。
譬如有些受刑人,一生沒有做過壞事,但是卻一失足成千古恨,犯一次錯誤就進了監牢,服刑期滿出獄後還是要面對現實生活。對於過去所犯的錯,已經接受懲罰坐過牢了,被人看不起沒有關係,只要不再犯錯,並且往前看,終究可以走出一條路來。經過長時間的反省,再加上自己也做了一些修養的工夫,所謂「士別三日,刮目相待」,過去是過去,現在的自己已經不一樣了。
( 以上轉貼自聖嚴法師的生死皆自在)
標籤:
瀏覽次數:
40
人氣指數:
1040
累積鼓勵:
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為什麼要做佛事(聖嚴法師 )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生死皆自在:聖嚴法師談生命智慧
住戶回應
時間:2011-01-10 17:45
她, 63歲,新北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