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20094
 梭哈的soulheart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幸福論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空星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非關愛情之閱讀分享
作者: 梭哈的soulheart 日期: 2012.10.03  天氣:  心情:

--




整理舊書時找到近二十年前所購入、由桂冠出版的《如何閱讀一本
書》的簡明版,心血來潮就開始翻了起來,但也不是真得想重讀一
遍,讀完第一章就暫時告一段落。



從小到大,除了學生時代學業上的必要之外,印象中有幾種書是絕
少主動去閱讀的,一是非小說的勵志書籍、一是任何型式的教科書
(不是參考書喔)、一是實用心理叢書。

這本由美國哲學家阿德勒(Mortimer J. Adler,不是奧地利心理學
家Alfredo Adler)主導編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理論上就算是教
科書的一種,要說是實用心理叢書其實也不為過。當初為什麼願意
買來翻讀,老實說我也不太記得了,年代蠻久遠的了,以我對自己
的了解,大有可能是在逛書店時突然看到就順手買了,畢竟這本書
還蠻有名的,三不五時都還會被出版社拿來炒作,也常被學校老師
當做是學生的指定課外讀物。

看了一下標價,定價一百元,真是便宜。


原本對這本書的印象已經非常淡薄,但稍微翻了一下,倒是有了一
些回想,書裡頭的一些說法讓我覺得頗為熟悉。後來才發覺自己何
以不太記得書本內容,那是因為裡頭很多閱讀概念老早就變成自己
的一部分了,我猜有些想法可能還是在閱讀這本書之前就根深蒂固
的,時間一久,就不記得某些想法來自於這本書、或者是經過這本
書的「排列組合」才更容易就吸收進來的了。

話說回來,這還真是一本神奇的「教科書」,整本書應該是沒有任
何一個專有名詞吧,就算是作者自己提到了一個可能讓人看不懂的
名詞,也都會以冒號方式來註解,雖然也說到像是亞里斯多德、亞
當斯密、笛卡兒和歐幾里德等先聖先賢,但都用在舉例之中,並不
影響文字的理解,這應該是一本國中程度以上就能閱讀的書吧。


*突然發現自己好像在說廢話,讀過這本書的人應該不少…




--




在一些親朋好友的眼中我是個單身時間相當長的人。這其實是個錯
覺,因為我很少將自己的感情生活曝光出來,就算突然被問起來,
通常也會用「就沒有人要啊!」來呼嚨過去。雖然整體來說,我的
單身時間應該還是高於男人的平均值。

就因為有這樣的錯覺,偶而就會接收到一些特別的「關注」,例如
,以前就有過認為我很愛打電動的朋友直接了當地跟我說:「你可
以找個喜歡打電動的女生。」後來還真得有人想介紹一位喜歡線上
遊戲的女生給我,殊不知我是不玩任何型態的線上遊戲的。

最近這幾年會進行這類「規勸」的大概就只剩下一些熟朋友了。「
你可以找個跟你一樣愛看書的女生」、「我有個朋友很喜歡看電影
,有空你們可以約約一起去看…」諸如此類的,熱心的朋友希望我
透過閱讀、電影或音樂來尋找心靈伴侶。但說實在的,有共同興趣
或喜好的異性,就一定要以交往為前提來進行交流嗎?或者說得誇
張點,這些喜歡的事物要拿來當做交女友的「工具」?

嗯,光只是這麼想,就覺得很不舒服了…

但有些人會說的:「如果你喜歡的那些能有人一起分享,那該有多
好。」這麼說當然是沒錯啦,但如果意指男女感情,卻又太刻意了
。沒有人不希望自己與另一半能心靈相通、有許多共同喜歡的事物
的,但事實上能達到這種理想狀態的案例並不多,而真正幸福的一
對也不見得非得這樣子不可,如果太過強求,反而容易忽視一些能
與自己分享的人。


好吧…以上這些談到自己落落長的部分其實都不是重點啦,所以就
先告一段落,本來只不過是想說一下分享與閱讀的想法,卻一不小
心岔開、又說太多廢話而已。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第一章〈閱讀的活動〉中有個以棒球場上的
投、捕手來形容聽、說、讀、寫的段落。在一般人的認知中,說和
寫通常比較主動、比較有自我意識,而聽和讀多半都是背動地接收
訊息,但作者認為並非如此,以棒球場上的角色來形容,說和寫比
較像是投手,負責把球投出去,而聽和讀的角色就是捕手,主要是
得接球
,如果這麼形容的話,那麼還會覺得聽和讀是被動的嗎?

只要稍微看得懂棒球就可以知道捕手絕非是個背動的角色,單以接
球來說,就不是背動了,因為捕手「要去」接球,這就是個主動的
動作
。當然捕手也要負責或協助配球,另外也要指揮隊友的守備位
置佈防,都是相當重要的主動的動作。

真正背動的,大概就只有球本身吧。換到「聽、說、讀、寫」的模
式中,背動的就是書本、影像和音樂本身了,閱讀、聆聽和觀賞者
,與寫書、拍戲和做音樂的人都是主動的,這兩種不同的角色透過
創作成品來進行主動的交流,就是一種分享了


投捕搭配成功、默契好,跟作者掌握讀者口味、以及讀者能理解作
者的創作,道理看起來也是差不多的吧。


回到自己的生活型態,大量地閱讀已經是無法改變的習慣。不過想
先說的是我對於「閱讀」的定義是比較廣的,除了一般的讀書,還
包括看電影、聽音樂這些吸收別人創作品的動作,如果去看藝術展
、聽演唱會、觀賞舞台劇,也都算是閱讀的一種,有時候看電視、
聽廣播也是,只要是會在心裡分析或消化的,對我來說,都屬於閱
讀的動作
,除非只是單純地為了娛樂或取得資訊。

在這個廣義的定義下,每天的閱讀在某種程度上都是與創作者的交
流或對話,在大量閱讀或者心有所感之下,就會產生書寫的念頭,
書寫也就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書寫的動作,既是一種紀錄、也是
抒發心情、也是分享,將書寫的內容發布在網路資源上,自己也與
閱讀文章的讀者,有了交流與對話。

如果能夠藉由閱讀與創作者或聆聽者進行面對面的對話,那當然是
再美好不過的事了,但這樣的機會其實不太多,平常與友人也少有
深度對談的機會,畢竟時間多半被生活資訊的交流給分走了。但透
過網路資源,這樣對話與交流的機會多了許多,不再那麼困難,只
是每一次對話,不管留言或傳訊,都還是珍貴的。

這種閱讀之分享,對象可以是任何一個人,當然也有書寫的文章發
布在特定族群的狀況,但至少還是希望有人願意與自己對話。如果
說這樣的分享只侷限於愛情,不免可惜了些。


我的閱讀分享是非關愛情的,說得精細一點,是非只關愛情的。其
實整篇的重點就只在這一句話,卻嘮嘮叼叼地說了這麼多,真是辛
苦了看完整篇文章的朋友啊~




--





標籤:
瀏覽次數:856    人氣指數:24716    累積鼓勵:1193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幸福論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空星
 
住戶回應
 
時間:2012-10-30 20:45
她, 35歲,雲林縣,家管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10-16 10:44
她, 92歲,Amazonas,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10-15 11:11
她, 99歲,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10-12 17:06
她, 99歲,亞洲其他,家管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10-08 01:23
她, 99歲,亞洲其他,藝術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10-07 23:29
呵呵..來自長輩朋友的關心.真的只能說謝謝~[;-)]
其實這準則.界線.喜歡.感覺...真的只有自己最清楚 ^^
就當作是一個機會.參考囉~~
好像大家都有相同的無奈及困擾..哈哈
加油!!
[(-|]
 
時間:2012-10-06 21:18
她, 99歲,亞洲其他,藝術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10-05 13:46
她, 42歲,台中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10-04 14:07
她, 99歲,亞洲其他,藝術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10-04 12:40
她, 59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上一頁 | 下一頁
[最前頁] [1] 2 [最末頁]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