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主講
有一個四年級的孩子,剛好他的外婆去世,他去參加喪禮,他的舅舅抱著他外婆的骨灰,正要到道場去安放。在這個路途過程當中,開車開得比較快,有點顛簸,他的舅舅馬上去跟司機講:我的母親不習慣坐快車,你開慢一點。這個孩子回去以 後就跟 老師說:老師,我的舅舅是不是做到了「事死者,如事生」?我們對父母的恭敬之心,絕對不會因為他的離去而有絲毫的減少;我們對於祖師大德的恩德,也不能因為他們的離去,而有絲毫的怠慢。
前面所講的內容就是「入則孝」,其實整本《弟子規》都在談什麼?孝!「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從兄弟的和睦到對一切長輩的尊重,父母看了非常歡喜。再來,「謹」的部分,我們生活有節度、有分寸,言語有誠信、有信用,這都會讓父母非常放心。最後「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我們跟人相處的和樂,自己的學問都能不斷的增長,父母都會對我們很滿意、很放心。當我們把整本《弟子規》做到了,就是把孝做得很扎扎實實。而當一個人能時時把孝心放在心上,他的敏感度就會愈來愈高,他對自己的言語、行為就會愈來愈謹慎,常常觀照,因為「德有傷,貽親羞」。好,這節課我們先講到這邊,謝謝大家。
《弟子規》與佛法的修學 蔡禮旭 老師主講 (第十三集) 2005/3/8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52-118-13
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家好!我們進入《弟子規》第二個單元「出則弟」。經文第一句提到「兄道友,弟道恭」,我們把它念一遍: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我們會問學生,這一生跟我們相處最長久的是誰?是兄弟。因為父母都比我們大幾十歲,而兄弟年齡相當,所以至親當中以兄弟相處最長久,兄弟的情誼也是很難能可貴。法昭禪師曾經寫了一首敘述兄弟的詩詞,裡面提到「同氣連枝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爭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與兒孫作樣看」。我們看第一句提到,「同氣連枝各自榮」,父母就好像樹幹一樣,兄弟還有甥姪輩就好像延伸出去的枝枝葉葉,所以都是同一個根。當兄弟之間有衝突的時候,父母一定是最傷心的,所以「些些言語莫傷情」。
上了中年以後,「一回相見一回老」。相信上了中年以後的朋友,每次兄弟可能幾個禮拜,甚至於幾個月見面,一看到,你的皺紋怎麼變多了?你的白頭髮好像又長了不少,「能得幾時為弟兄」。兄弟在一起的時候,「弟兄同居」,只要能時時退一步,忍一下,「忍便安」,絕對不要因為一些毫末、一些小衝突鬧得不可開交,「莫因毫末起爭端」。「眼前生子又兄弟」,我們又有自己的小孩,他們又有兄弟姐妹,所以我們上一代要演出好榜樣給下一代看,「留與兒孫作樣看」。假如上一代兄弟都告上法院,下一代會不會興旺?鐵定「居家戒諍訟,訟則終凶」,家和才能萬事興。